03.28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大家好,我是老郑。“郑在别处,穷游各地,行摄天地”。

从嘉峪关回来,我们直接坐动车到张掖市,旅行有了动车真的很方便,准时,而且快速。只是嘉峪关的动车站离市区挺远。

张掖丹霞是本次旅行的重点,我们仨找了一家青年旅社住了下来,是那种高低床铺,好像是某所初中的宿舍,40元一位。图为青旅的楼梯。那天罗某兴奋,像个年轻人一样,在墙壁上写下,某年某月到此一住,并留下微信号,俗。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住下那天是下午,天色尚早,附近有一个湿地公园,从青旅门口,刚好能坐公交车过去。于是我和老杨两人去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金秋时节,芦苇摇曳,再加上下午的阳光,特别适合拍照。老杨叫我给他拍一个,他假装很爱摄影的样子,摆起一个专业的姿势。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西北的芦苇真的不错,明朝诗人郭绅有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张掖有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的赞誉,没有这一片湿地的孕育,很难想象有张掖这一带绿洲。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这张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欢,还特意冲印出来裱起来,油画感十足,这图我已经放在汇图网,有偿出售。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准备去张掖市中心的,路过一个广场,这位读报的老爷爷蹲然不动,精神可嘉,要知道,蹲,对老外来说,是很难的。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老罗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老杨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以中轴线建筑为主,两侧建筑布局对称,并配有精美的雕刻、绘画和匾联书法等艺术品,寺内种植参天古树,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雄伟壮观、优美典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张掖卧佛寺,和故宫太和殿的规格一致,是西夏国国寺。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三檐砖木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气势恢宏。大殿其他三侧均有红色圆柱支撑,形成标准规格的长廊。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大佛殿俨然是按照皇家建筑的规格建造,极为精美。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大佛寺年代久远,处处有时间的痕迹。不像浙江的寺庙,修新如旧,张掖的大佛寺,不用修旧,一直收藏着时光的味道。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沿着大佛殿环绕一周,你也会发现专用于皇家的纹饰比如龙、凤,在大佛殿的大门、飞檐处大摇大摆的盘踞着。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整个寺庙小到细节大到格局,都显示出皇家寺院独有的风格。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唐词里有边塞诗派,宋词里有词牌“八声甘州”,古甘州张掖在时间和空间上一直是遥远的存在。站在张掖的大街上,身边是西夏的卧佛寺,身后是隋代的万寿木塔,不远处是这个城市标志性建筑明代的钟鼓楼镇远楼,还有雕梁画栋建于清代的山西会馆,而城外更有始于北凉的马蹄寺。“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苇溪连片,遍地古刹”,昔日张掖,这样的描述应该不为过。

我没有拍大卧佛像,老郑从来不拍佛像,心中有佛,有敬畏心,不敢拍。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张掖的夜晚,很是热闹,每个城市都似乎有一条古街作为步行街,但张掖这样的历史古城,配得上古色古香的古街。晚饭,我吃了一碗面,我已经忘记是哪一家店,反正印象深刻是,食客很多,排队等了1小时,出门在外,有时候,时间就是没那么有用处。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郑的西北行(3):在张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