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咱们去最好的医院”,丈夫说去打工挣钱给她看病,却一走不回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样的话小编一直认为是言过其实,是夸张的比喻,不成想原来却有其事。家住河北石家庄井陉农村的郝秀娟,做梦也想不到,说去外地打工挣钱给她看病的丈夫,一走却再也没有回来。还好,有好心的资助,她在同病魔斗争的同时,为每个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写下一份“欠条”。

别看郝秀娟生长在农村,可她从小就乐于助人,她曾用一个月的工资1000元资助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重残的老邻居,她还多次在单位主动带头为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捐款,为突患疾病的残疾人捐款,在汶川地震后身患重病的她依然捐出了自己省下来的那一份爱心。然而命运并没有善待郝秀娟。

2006年的冬天,郝秀娟的不幸弟弟煤气中毒去世后弟媳也改嫁他人,留下一个不满周岁的男孩。父母中年丧子,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个变故,这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暂时先不要孩子,把侄子当成了“儿子”来养育。


可是就在2007年的秋天,她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爱人陪她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说她得了尿毒症。郝秀娟的爱人说:“我们要上最好的医院,做最好的治疗”。听着丈夫说的话,郝秀娟虽然被病魔折磨的很痛苦,心里却感到暖洋洋的很幸福。

春去秋来,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郝秀娟同病魔也一直抗争了两年。农村人的生活,无病无灾日子还好,一旦家里有个常年患病的病人,其生活可想而知。这个时候,郝秀娟的爱人说要到外地打工挣钱为她治病,她为有这个好丈夫感到很幸福。然而让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她丈夫这一走却再也没有回来。常年患病,郝秀娟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她只能在家做些最简单的家务。

丈夫的离去让她感到很意外。从此,郝秀娟和父母、侄子一家四口开始了艰难的生活,她憔悴暗黄的脸上丝毫找不到曾经娇艳如花的点滴影子,但是她却总能从病痛中努力的挤出一抹笑容。闲暇时,她还会帮本村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时也是有模有样的。在她病重的时候,郝秀娟自己录制了自编的舞蹈,她常对父母、侄子说: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们就看我跳舞,记得一定要像我一样,快乐的继续生活下去。


周边的人都被她的乐观感染,亲戚、朋友、同学还有那些曾经被郝秀娟帮助过的人们,开始不断地给予她救助。郝秀娟曾经的一个笔记本变成了她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大家给她的捐款数目,小到一箱牛奶、几个鸡蛋,大到几千元、上万元,秀娟都记得清清楚楚。每隔几天就拿出来看看,好像生怕自己忘了似的。

突然有一天,秀娟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她想给每个给她捐钱的人都打个欠条,并和父母约定,尽最大的努力,把钱还给大家。她说:“这欠条代表感恩,代表爱,只有亲手把这欠条交到大家手上,我才能安心。” 郝秀娟是不幸的,在她患病时丈夫离她而去,但同时她也是幸福的,她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很多爱心人士来到她身边一起帮她同病魔抗争。当拿起她写下的感恩“欠条”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欠条的背后却是一颗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