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3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放學總要問他在幼兒園的事,孩子說不來,這正常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3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父母問他幼兒園的事情,孩子答不上來是很正常的,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

3歲孩子的記憶有短暫化的特點,加上孩子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孩子來說,抽象的問題他們是不理解也是答不出來的。

比如,家長們最愛問孩子這樣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老師給你教的啥?

孩子面對設個問題呆住了,啥叫教啊?老師教啥?今天在幼兒園玩玩具挺好玩的啊!

但是你改一下:今天老師在幼兒園給你們說兒歌了沒有?那個兒歌怎麼說的啊?給媽媽說說,媽媽都不會。(一般教學內容都在班級門口貼著,家長可以自己看)

這樣一問,孩子就明白過來了,原來你是要問這個啊!

還有的家長,問一句發現孩子沒反應,得出兩個結論,還要在孩子面前大聲說出來:這是啥幼兒園,上了一天什麼都不會。這孩子怎麼看著傻傻的,上學不知道學,錢白花了。

這些話你以為孩子聽不懂,他也真的不懂,但他知道這個不是好話,然後下次你問,他還是一樣的態度,因為你已經表達了,是他笨。

所以不是孩子不正常,是家長不正常,對吧?


幼兒園張老師


正常。孩子才3歲,記憶還不完整,說不出來很正常。

我家孩子,今年9月份上中班,剛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回家,我會問他今天在學校吃的什麼飯呀,他會說不知道,我說早飯、午飯不知道,晚飯應該知道吧,他也說不知道。

孩子不知道的原因,我覺得有一下幾點:

第一、他是真的不知道,完全沒有印象,3歲的孩子,一切食物在他眼裡都叫“飯”,你要問他具體什麼飯,他說不清楚,即使老師告訴了,他的記憶屬於瞬間記憶,一會兒就忘記了。

第二、他知道,但是因為說不清楚,孩子會迴避這個問題,之前我家孩子就分不清“熱”和“餓”這兩個詞的發音,每次我都會問,當他說不清楚的時候,我會糾正他,導致孩子會有一點小情緒,所以就乾脆迴避,不回答了。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是他開始獨自面對生活的第一步,家長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問孩子幼兒園問題的一定是孩子剛入園的,家長普遍害怕孩子不適應,都有這樣一個過程。


另外,不要孩子回來誘導他問一些問題,比如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有沒有老師打你啊之類的。

可以換種方式問,比如,今天幼兒園的飯香不香啊,幼兒園裡發生哪些高興的事啦?孩子一定會把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你聽的。


少女心媽媽


孩子3歲上幼兒園,回家後對於幼兒園的事情說不出來,很正常。

我女兒也是三歲多一點上的幼兒園,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曾經問過孩子關於幼兒園的事情,但是女兒有時候不理我的話,有時候說不出來,我便不再問了。


3歲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到能詳細準確的描述發生的事情。即使有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比較早,能簡單描述,很多時候孩子也會忘記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

再者,家長對於3、4歲的年齡的孩子,問問題要問具體。比如你問孩子:“寶寶,今天你在幼兒園幹什麼了啊?”孩子就會不知道怎麼回答。而如果家長換個問法:“寶寶,今天你在幼兒園裡滑滑梯了嗎?”孩子想一想,就能回答出這個問題。

當孩子說不出幼兒園發生的事情時,家長也不必要著急擔心。孩子的發展有一個自然規律,尊重這個規律,慢慢等待。

我女兒有段時間和班裡其他孩子學結巴,我當時特別擔心。聽過別人說,本來孩子不結巴,後來學別人結巴,結果最後真的結巴了。好在女兒學了兩天就不學了。

有段時間說話時,開個頭後面一長串的嗯~嗯~,想說也說不上來。我觀察班裡和她年齡相仿的孩子,好多也是這樣,所以也就沒太大擔心。過了大概得有三個月左右,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如果家長仍舊比較擔心,可以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方法如下:

1每天給孩子講故事和繪本,做大量輸入工作。


2、孩子喜歡重複的聽一個故事,聽的多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講述故事。

3、家長平時和孩子說話注意,使用準確的語句表達。很多家長和孩子說話不注意,語意模糊不清。如爸爸做了一件事惹媽媽生氣了,媽媽抱怨:“我不喜歡你爸爸。”那孩子就會理解為“媽媽不喜歡爸爸了。”而如果媽媽說:“我不喜歡你爸爸的這種行為。”孩子就會正確理解:“媽媽只是不喜歡爸爸做的這件事,而不是不喜歡爸爸。”

家長語意表達清楚,孩子既能聽明白,對於孩子的表達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能否把一件事說的清楚明白。

4、4歲以後可以給孩子報個演講班,既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又鍛鍊膽量。


除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在孩子不能說出來時,可以觀察孩子的狀態。只要孩子接園時開開心心,入園時也沒有太抗拒,哭著不上幼兒園,沒有對哪個老師表現出懼怕,那就說明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整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一諾媽聊育兒


三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放學總要問孩子在幼兒園的事,孩子說不來,這正常嗎?

這應該是正常的。小孩子,在三歲的時候,發育是不一樣的。每個家庭的生長環境也不一樣。有很多家庭,老早的就對孩子進行了早期教育。

我身邊有一例,這個爺爺是農村的一個鄉村教師退休的,是個語文教師。老早的,就對孩子進行了認字的教育。他家的孩子就比其他家的孩子認識字比較多。

還有一例是個女孩,三歲左右就送到了學習班進行學習。可是因為三歲的孩子太小,在學習班裡,就是玩鬧,也不怎麼學習。這方面只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為了讓孩子得到早期學習環境的薰陶。

三歲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能講出個123也正常,講不出來也正常。但是,父母這樣觀察孩子,非常好。對孩子的成長就要這樣細心的觀察。





網遊小魚兒44066093


正常的,我家孩子三歲兩個月,也剛上幼兒園,現在我問他幼兒園的情況,他就說不清楚,只能我引導著,他會說有或者沒有!比如:今天你們去戶外玩滑梯了嗎?他會說,有,或者說沒有,今天玩得翹翹板!

剛去的前三天,都是半天就去接了.回家問他什麼,他都是不說,他爸回來問一下,他也不讓我說,就是不讓提幼兒園的事!

第二週後就好一些了,上全天了,幾次早上也催我快點!回來問他,都會說幼兒園的情況了!這段時間回來,玩著玩著會唱一些幼兒園教的兒歌!

孩子都會慢慢適應的,孩子都會慢慢長大!


辰小九的記事本


正常的哦,3歲孩子的語言表達和感知能力還有限,大部分都不能說或者完整的說出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自己的孩子已經上中班了,有時候問他在幼兒園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啊,他也不說或者說不清楚,只是說幼兒園好玩。

除非是發生了令孩子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比如今天有特別的活動,或者某個小朋友在班上過生日,今天來了一個新老師等等。


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過得怎樣,只要看孩子回到家中,情緒和行為表現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度過了愉快的一天,他回到家裡,也一定是情緒飽滿,愉快的。

家長還可以通過老師瞭解更多孩子在園的情況,老師是最瞭解孩子的在園情況的。

有的幼兒園有那種可以連接到家長手機上的監控,可以隨時察看幼兒在園的情況。

有的老師會發孩子的生活照,或者小視頻給家長。

這些都是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很方便的方式。


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家長的各種擔心是難免的。

不過,我們也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態,積極看待幼兒入園這件事情,這也是孩子成長的必要一步嘛!


莉莉老師幼教考試


作為幼兒園園長和一位三歲孩子的父親想必我是很有發言權的。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對於3歲剛入學的孩子來說,你問他幼兒園的事情,他確實是未必能夠說清楚,這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1、一個是孩子的語言問題。

三歲孩子的語言特徵是片段式的,孩子對於發生的事情並不能用語言詳盡的表達出來,所以你發現孩子再說一件事的時候,他可能會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有時還會出現結巴、口吃的現象,這都是正常的。

因此,有時孩子他看見一件事情,但是他可能用語言表達不出來,所以他表示出不想說,這時家長可不能誤會孩子什麼都不懂,或者認為受到了老師的特別對待。


2、一個原因是:孩子並不想向父母分享他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

這個現象也非常的正常,我孩子小班的時候,也不願意跟我說幼兒園的上課情況和同學姓名。因為他覺得他跟父母說這種情況,他會覺得特別的害羞、不好意思。

而3歲階段,也是幼兒發展“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所以這個時候也儘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秘密。

3、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他確實不瞭解幼兒園的學習內容等問題,如果父母親一直追問他,他會很有挫敗感。

如果你每天都問他的話,他就會非常不願意說在幼兒園的情況。 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如果還是不想說那就不要追問了。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儘量不追問他在幼兒園的細節,更不應該詢問孩子:在幼兒園哭了嗎?老師打你了嗎?這些負面方面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應該儘量表達樂觀、感受類的話語,引導孩子自己說:在幼兒園,爸爸看見了你的進步;這幾天,爸爸發現你進步了!知道紅色、綠色、藍色物品的分類了……


幼教咖


父母問3歲的孩子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孩子說不上來,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兒。

孩子的語言功能是需要鍛鍊的。

尤其是男孩的語言發育能力可能不如小女孩,再加上平時生活當中,如果爸爸媽媽很少跟孩子交流溝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不會那麼的好。不能很好地告知父母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很正常。


再者,孩子的記憶能力也並沒有那麼好,所以有的時候在幼兒園過了一天之後,孩子可能就忘記了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有很好的表達能力,但是沒有什麼事情,也是導致孩子說不來幼兒園發生什麼事情的原因之一。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平時在家裡多跟孩子交流說話告訴孩子,遇到事情怎麼表達出來或者是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給孩子聽。

2、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

用一張卡片上面寫上12345的數字讓孩子看一眼,然後藏起來問孩子,剛才看到的數字是什麼...又促進了親子關係、又鍛鍊了孩子的記憶力、還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一舉三得。



如果您覺得有用,就點個關注吧~~我是一位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古箏!堅信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會回覆你以笑容!大家可以關注我@晨兒媽Tina 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家家安寧——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晨兒媽Tina


三歲的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放學總要問他幼兒園裡的事情。孩子說不來這正常嗎?



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父母總是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面發生的事情,所以在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問孩子,生怕孩子在學校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或者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

剛進入幼兒園裡的小孩一般才三歲左右,有的時候小孩對幼兒園裡的事情可能很快就忘記了,不會像大人一樣記得那麼清楚,所以大人在詢問他的時候,他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其實這個沒有關係的。

而且就算是大人在詢問的時候,小孩能夠講述一點點,但是也只是斷斷續續的,並不會說是講清楚一件很完整的事情,其實父母不用太擔心的,等他慢慢的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自然能講清楚在幼兒園裡面發生的事情。



之前樂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放學去接她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狀態,我每天都會問他在學校裡面吃了什麼,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什麼的,但是他一般都回答不出來,當你問他吃什麼的時候,她就只會簡單的回答說吃的飯,你問他吃了什麼菜呢?他就只會說吃的是菜,他並不會告訴你吃的是白米飯還是稀飯,吃的是白菜還是肉什麼的!她說不清楚,但是對於有些孩子語言比較發達的,他可能會講得清楚一點點。

其實父母在詢問孩子的時候,可以變著花樣地去問一下,父母可以問問她

  1. 今天在學校裡面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2. 在學校裡面有什麼好的表現?
  3. 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

其實這些問題也可以瞭解到孩子在學校裡面的情況,另外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要講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也需要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家長也不需要過分的擔心。慢慢的等他大了,他自然會講的清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小芒果育兒教育


這是正常的,孩子的表達能力差不能準確的表達, 可以試試根據你想了解的情況,然後多分幾個小問題,然後在根據孩子的回答就大概能拼湊出來情況了!

我覺得最好睡前可以和孩子聊聊,就像朋友那就問問今天干了什麼,玩了什麼玩具? 學了什麼遊戲?唱了什麼歌,中午吃了什麼? 多問幾個問題你慢慢就能從孩子的回答上發現你想要的答案的! 這樣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我家娃也是處於這個階段,有一天睡前娃哭了跟我說在學校跟哥哥打架了,他很傷心不喜歡去學校! 我就想知道具體是怎麼發生的!

我先安慰娃,然後問他為什麼打架了?娃說不出來,我想無非就是因為搶玩具吧, 然後我再問娃是不是因為搶玩具? 娃就點頭!

我說“是你搶哥哥玩具還是哥哥搶你玩具?”

娃說“哥哥搶我的”

我說“那你不想借哥哥玩具嗎?”

娃說“不想,我想的火車,不想借”

我說“那你跟哥哥說你不想借嗎”

娃說“我說了,哥哥在那動我的玩具”

我說“哥哥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動你玩具然後你就生氣了?”

娃說“嗯,我一直跟哥哥說走開走開,哥哥不聽”

我說“所以你動手了?

娃說“嗯,推了哥哥,然後哥哥把我推倒了”我說“你推了哥哥,哥哥生氣了,推回你,然後你摔倒了”

娃說“我哭了,推了哥哥”

我說“哥哥把你摔疼你,你也生氣了,又推回哥哥了, 那老師有來幫忙嗎?

娃說“老師來了,抱住我,我還在踢”

這樣來回問答就大概明白什麼事, 因為搶玩具跟哥哥打架了,後來老師來拉架時我娃還在用腳踢,還很生氣!

後來我問娃“那你不喜歡去學校嗎”

娃說“不喜歡和哥哥打架,不喜歡打架”

我說“那你覺得這事是誰的錯”

娃說“是我的錯”

我說“跟哥哥道歉了嗎”

娃說“沒

我說“那你想跟哥哥道歉嗎?

娃說“不想

我說“那你還想和哥哥玩嗎”

娃說“想

我說“那你需要媽媽幫忙嗎,媽媽陪你去跟老師說說,看看怎麼處理好嗎?

娃說“no

我說“那你明天去上課時跟哥哥say hello,然後說對不起

娃說“好

然後第二天這娃又興奮不已的去學校了,2娃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又玩一起了!

我奇怪那天接娃時老師也沒更我說,孩子的家長之後也沒告知,要不是娃跟我說我都不知道這事! 後來我去問老師,老師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很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送來學校,很多東西要學習的”

很慶幸遇到這麼開明的老師和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