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崔允漷教授:教學變革要從教案開始,教案不變,課堂就不會變~

繼前兩天分享《崔允漷教授語錄1》《崔允漷教授語錄2》,今天分享第三部分,也是本期最後一部分。建議老師收藏~


崔允漷教授:教學變革要從教案開始,教案不變,課堂就不會變~

崔允漷

  •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


關於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產品即教學方案應該是教師開給學生的學習“處方”,讓學生明白去哪裡、怎麼去、怎麼知道已經到那裡了,而不是教師告訴別人“我自己”要做什麼。教師不要整天只關注自己怎麼教,而要關注學生學會什麼、有沒有學會、怎麼學會。因此,教學變革首先要變革教學設計。

當下的教案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目標寫學生去哪兒;重難點是20世紀寫教學目的、任務時常寫的,而新課程要求寫目標了,就不需要寫重難點了,因為目標就是回答如何解決重難點問題的;教學過程主要回答教師自己做什麼,主語全是教師,如導入、創設情境、講授新知識、佈置作業,等等。

崔允漷教授:教學變革要從教案開始,教案不變,課堂就不會變~


教師寫了那麼多年的教案,連“用戶”是誰都沒搞明白。相反,醫生在寫處方或病歷時從來不寫他自己要做什麼,而是寫病人要做什麼。這樣一比較,教學的專業性遠不及醫學。況且,教了不等於學了,學了不等於學會了,教師只關注自己怎麼教,能達到“學生的學會”嗎?所以,教學變革要從教案開始,教案不變,課堂就不會變!

教案變革的方向是把深度學習設計出來,讓真實學習真正發生。

崔允漷教授:教學變革要從教案開始,教案不變,課堂就不會變~

▲“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系列叢書”編委會

  • 顧問:張民生 朱慕菊
  • 主任:崔允漷 陸志平
  • 副主任:楊向東 張鐵道 劉紅雲 楊曉哲


關於教學內容


如何解決“只有教材內容,沒有教學內容”的問題呢?簡單地講,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標;其次,教材處理需要通過“三化”以實現“三有”:

一是通過把所學的知識條件化,即補充背景知識,讓學生知道這一知識“從何而來”,讓教材內容變得有溫度、有情感,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趣”。

二是通過把所學的知識情境化,即介入真實情境,讓學生知道、體會教材中學的知識“到哪裡去”,能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用”。

三是通過把所學的知識結構化,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遷移,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意義”。學校課程不是碎片化的一條一條的微信,而是有組織、有結構的。用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學科結構課程專家布魯納的話來說,越有結構的知識,越接近學科本質;結構化的知識有助於記憶,有助於遷移。


當老師是一個很煩瑣、很操心的職業,怎麼堅持下來要靠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