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在無錫之旅中,哪個景點給我的印象最好?寄暢園應是第一的,當然寄暢園的名氣也不小,它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修建於明末清初,又稱秦園,原主人是無錫名門望族,為北宋詞人秦觀的後裔。 寄暢園有別於江南城市中的宅園,表現的是城郊野趣的景色,乾隆,康熙皇帝尤為喜愛。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均為仿寄暢園而建。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寄暢園位於無錫錫惠公園裡,是無錫比較著名的園林公園。對於都是建築的設計來講,還是更喜歡這種植物都多的園林,尤其夏天的時候會感覺更清新,更放鬆一些,尤其趕上人不多的時候,在園林裡閒逛,或者找一處休息,在樹底下乘涼,聽著鳥兒叫,是一種享受,所以每年都會抽出時間放下城市的喧鬧去這樣清靜的地方放空自己,感受大自然帶來的魅力。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之前看過央視紀錄片《園林》講述過寄暢園,所以也算是慕名而來,這是一座建於明朝時期的江南古典私家園林,傍惠山而建,園主置身山水淡泊明志的品性得以體現。 寄暢園又名秦園,是因前園主秦金開闢為園,取名“鳳谷山莊”,後繼歸屬秦氏後人,後來張居正解職後,居園於此,寄暢園取名自“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園景佈局以山池為中心,該水池佔全國三分之一,這是相比其他園林特色之一,假山依惠山東麓山勢作餘脈狀。又構曲澗,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聲,世稱“八音澗”,前臨曲池“錦匯漪”。而鬱盤亭廊、知魚檻、七星橋、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則繞水而構,與假山相映成趣。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園內之水與外部水系構成大循環,來自惠山腳下的二泉,經過兩條渠道流入院內,一面是八音澗之源頭小池,終日淙淙不絕,瀉入湖中;一面來自東南角方池中的龍頭吐水,經暗管流入湖中,湖水的出口在南,與惠山寺的水交匯後流走,雖然其水在園內並不循環,但是它與園外的水系統構成大的循環。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園內的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美的理水,洗練的建築,在江南園林中別具一格。在欣賞園林景緻的同時,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的設計。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齊名的江南四大名園之一。 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遊歷此處。寄暢園匯聚了蘇州園林的各種特點,一步一景,但要有人講解才會明白,有些細節一下子就錯過了,很安靜的一個景點。 “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算是這裡最恰當的寫照了。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寄暢園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