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幼兒園老師對家長說的這些話,有“言外之意”,家長聽懂了嗎?

寶寶3歲左右就需要入園,入園是為了鍛鍊和提高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並引導孩子更好的成長。大多數家長在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後,都會時刻跟老師保持聯繫,就連接送孩子的時候也不忘跟老師交流幾句,以掌握孩子入園後的各種情況。

當代老師在教育孩子上更加人性化,與家長們交流的時候也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不把話說的那麼直白,可有些家長聽不懂老師話裡的意思,就很容易耽誤教育孩子的機會。

幼兒園老師對家長說的這些話,有“言外之意”,家長聽懂了嗎?

老師的“暗語”

小樊的女兒3歲多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班上的老師溫柔又有耐心,女兒也非常喜歡。可就在某一天,小樊接女兒如往常一樣向老師詢問女兒白天的情況時,老師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女兒很聽話,家長平時一定廢了不少功夫教育吧。”一開始小樊並沒有在意,只覺得老師是在誇女兒表現好,誰知道跟老師進一步溝通過才知道,意思是“你女兒太老實了,是不是家長平時管得太嚴了。”這下小樊找到了問題,並積極改正了自己管教女兒的方式。

有很多老師跟家長溝通孩子情況時都不會直白,一方面家長眼裡的孩子是最好的,如果老師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家長很有可能不買賬,另一方面,有些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詢問老師,即便孩子存在問題,老師為了顧及孩子的顏面和自尊,也不會直接說出口,而是會用一些普通的語言隱藏自己想說的意思,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暗語”。

幼兒園老師對家長說的這些話,有“言外之意”,家長聽懂了嗎?


老師經常說的那些話,都暗含著什麼意思?

1、孩子表現很好

這應該是老師跟家長交流時最常見的一種說法了,一個班上孩子眾多,如果每個家長都拉著老師問東問西就會耽誤很多時間,甚至會影響到老師的私生活,為了避免家長們擔憂,老師就會用孩子表現很不錯之類的話來應對家長的提問,一方面緩解了家長的擔心,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更加輕鬆。

實際上老師只說孩子表現好,並不一定真的指孩子表現如何,很有可能孩子的表現老師在平時根本就沒注意到,也就是說孩子的日常表現很平庸,沒有突出的特點,不夠活躍,不容易被老師記住,所以家長們要從這方面進行改善,鼓勵孩子積極的表現自己。

2、孩子挺老實的

家長們都很擔心孩子入園後會出現不聽老師話的情況,當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後才能安心,殊不知這樣的話當中也暗含著其他意思。說孩子老實,其實就是說孩子非常內向,在幼兒園表現的不夠活潑,這類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自卑和抗拒心理,不容易適應集體生活。

家長們要明白,孩子入園後的適應程度對其成長來說有這很大的推動作用,如果孩子長時間不適應而表現得非常孤僻,那麼不僅會阻礙其成長,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不會太好過。

幼兒園老師對家長說的這些話,有“言外之意”,家長聽懂了嗎?


3、孩子很有想法

孩子的心思是非常單純的,入園後一般都會跟著老師按照日常規劃進行活動,但有些孩子比較淘氣,老師讓幹什麼他就不幹什麼,甚至還會搗蛋、搞破壞,所以家長們聽到老師這樣評價孩子時,就需要對孩子多加管束和教育了。

所以說,老師們在某些時候並不會把話說的那麼明白,但作為家長一定要懂得老師的潛臺詞,這樣才能互相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另外,家長們要記住,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不妨找個合適的時間私下跟老師問清楚,這樣及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又能幫助家長找到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