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鋼鐵走廊關頭村

晉綏八分區機關曾移駐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八分區是晉綏根據地的南大門,是陝甘寧邊區通往各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八分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晉西北的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是敵我鬥爭最為激烈的一個地方,八分區軍民浴血奮戰,在這塊熱土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1979年,古交市對舊址進行維修。2009年,岔口鄉對舊址重新修繕,進一步豐富了陳列展示內容。2000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太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

1940年1月,在麻會村召開500餘人的黨政民代表大會,成立了我黨領導的八專署,顧永田任專員、康世恩任副專員。同年2月,撤銷中共文交中心縣委,將成立的地委移駐新房村,饒斌任地委書記。此時八分區的機構基本完善,這就標誌著根據地初步創立。1942年11月,羅貴波調任晉綏八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第八地委書記,第八分區地委、專署、分區機關隨後移駐關頭村。1943年冬和1944年2月,彭德懷、劉伯承、陳毅等路經關頭村小住。1944年9月間,盟邦記者團前去參觀,在關頭逗留數日。同時,黃河日報社、印刷廠、分區電臺曾移駐關頭村。作為交通要道,八分區在抗日戰爭時期完成了運送傷員、糧食、彈藥、文件等艱鉅任務,安全護送了劉少奇、彭德懷、陳毅、劉伯承、鄧小平、楊尚昆、陸定一、陳賡、薄一波等中央領導同志和七大代表以及其他幹部三千多人,被黨中央譽為“鋼鐵走廊”。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擠敵人

八分區是晉綏根據地的一部分,全稱為晉綏軍區第八軍分區,其範圍因作戰形勢的變化,時大時小,大概的位置地處同蒲鐵路以西,汾陽離石公路以北,西聯三專署、北連六專署,轄交城、文水、清源、太原、徐溝、陽曲、靜樂、祁縣、平遙、介休等10餘個縣。

1940年冬,日軍對八分區開始更為殘酷的掃蕩。具體是:蠶食封鎖、掃蕩、遠程奔襲。蠶食封鎖就是建立據點,禁運物質,縮小八路軍的活動範圍。掃蕩就是日軍兵分數路竄遍八分區轄區內的所有村莊,尋找抗日隊伍主動作戰,所到之處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遠程奔襲就是打探到八路軍活動的地點,從太原調集重兵包圍消滅,典型的就是小婁峰戰役,八路軍傷亡慘重。到1942年秋,根據地面積縮小了90%,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威脅。

在根據地鬥爭最困難的時候,毛主席電示晉綏分局,要求迅速檢查根據地面積縮小的原因,制定出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向敵人擠地盤的具體方案。晉綏分局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調整了八分區的組織領導機構,實行了一元化領導,迅速開展了“擠敵人”的鬥爭。採取的方法是斷敵人糧源、水源,動員據點附近百姓集體搬遷。剛開始就是晚上往水井裡扔死貓死狗,結果鬼子打撈起來水還能吃。後來有一個村民出主意說把碎頭髮扔進去沒辦法撈,結果真的把鬼子困住了,最後日軍從太原派兵把芝蘭據點的鬼子拉走了。拔掉草莊頭據點採取的方法是裡應外合,是派人做通了給日軍做飯廚子的思想工作,說好在一個晚上廚子悄悄把據點大門打開,然後部隊進去扔了一通手榴彈,把鬼子消滅了。草莊頭據點拔掉後,榆林山、芝化據點相繼拔除,八分區山區腹地2/3獲得解放,開始轉為反攻。


鋼鐵走廊關頭村


1943年7月,晉綏分局會議上介紹了八分區擠敵人的經驗。1944年9月,毛主席電示晉綏分局,各分局要開展向八分區那樣的戰鬥,打出威風來,擴大自己,擠小敵人。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我們憑什麼吃這麼好的飯

為了確保黨中央延安與其他根據之間的幹部、文件、物資能快速而安全的相互傳送,八分區部隊組成了交通支隊、地下交通隊和情報站,並開闢了北線、中線、南線三條秘密交通線,其中中線由興縣經臨縣、交城、清源、太原、徐溝、太谷、祁縣一直到太行二分區,是最重要的一條秘密交通線。沿線要經過汾河、同蒲鐵路、汾陽離石公路等重要封鎖線,非常艱險。就是這樣艱難的交通線,八分區軍民先後安全護送了劉伯承、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和其他幹部3000餘人,用汗水、生命和鮮血鑄成了一條鋼鐵走廊,為加強中央和各敵後根據地之間的聯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彭老總、劉伯承赴延安途徑八分區時,他們一行20餘人由太行山回延安,路途非常艱險,先是康世恩他們沒有按時間接到人,再就是在行經途中遇上了到草庒頭據點報復的鬼子,最後又趕了60里路才到了下石沙兵站。當時康世恩考慮到首長們路途辛苦,就把繳獲敵人的大米拿出來,還殺了一頭豬好好招待,但是彭老總當時看到那麼好的飯菜,一下沒動,只問康世恩,百姓現在日子過得好不好,吃的是什麼,康世恩如實回答。彭老總非常嚴肅的反問他,百姓們吃糠咽菜,我們憑什麼吃這麼好的飯,不吃不吃。然後就生氣地坐下來吃乾糧袋子裡的炒麵。康世恩跟劉伯承求情,說給勸一下,劉伯承說撤了吧,再說就該捱罵了。康世恩非常內疚,覺得好心辦了壞事。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根據地大發展

除了擠敵人給其他分區做出榜樣、建立鋼鐵走廊給抗戰做出貢獻之外,在經濟建設、文化教育、思想作風建設和對外宣傳方面,八分區的表現都非常突出。

大生產運動主要是發動群眾成立變工隊。變工隊就是把有勞動力、土地、牲畜的農戶組織起來合作,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再有就是部隊也成立生產委員會,打壩造田、開荒種地,自給自足。康世恩在麻會村組織了變工隊,將53戶村民編為5個組,一年以後成了交城全縣的模範村,湧現出3個勞模。

文化建設方面,一是辦大眾劇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小睦劇團,劇本就地取材,自編自演,能達到教育群眾、改造思想的作用,深受百姓歡迎。其二是辦教育,堅持從實際出發與為戰爭服務的原則,有季節性的學習,有夜校,有遊擊小學,還有巡迴小學。

關頭整風是在關頭村東的觀音堂還有旁邊的一座大院進行的。參加整風學習的幹部有300餘人,主要學習了《整頓黨的作風》《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等22個整風文件。當時採取軍事化管理,學習人員全部駐紮在五里鋪村,在關頭學習,而且是邊學習邊勞動。整風達到了很好效果,加強了幹部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鋼鐵走廊關頭村


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國民黨封鎖新聞消息,對外散播共產黨遊而不擊的謠言。1944年,八分區接待了一行22人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帶領他們參觀了深山叢林中的戰地醫院,簡陋的兵工廠,還採訪了關押在大應寒村的俘虜。他們被八分區軍民英勇抗戰的事實所感動,拍下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鏡頭,並在中外報刊上發表了幾十篇採訪報道,改變了中外試聽。

鋼鐵走廊關頭村

鋼鐵走廊關頭村

撤離以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先是設立了呂梁區黨委、呂梁行署、呂梁軍區,以前的幹部也相繼回來任命,這就是八分區的第三階段,變成了呂梁八分區。此時,主要的部隊都撤離八分區,到了交城的西社。

留下的部隊主要是進行土地改革、支援前線。

土地改革過程中,出現了左傾,一是盤三代,三代之內有富農就被打倒;二是被村裡的惡勢力利用,趁機打擊得罪過他們的村幹部。1948年初,根據中央指示進行糾左,土改才走上正軌,最終實現了群眾“耕者有其田”的願望。

支援前線方面,當時建立了支援前線總指揮部,發動群眾捐獻物資,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有牲畜的出牲畜,並統一調配。古交群眾積極護送傷員、趕著毛驢支援前線、歡送子弟參軍的場景屢見不鮮。


鋼鐵走廊關頭村


到1948年8月,為集中人力物力解放太原,呂梁黨委撤銷,八地委歸為中共晉中區黨委,改為晉中二地委;八專署改成二督查專員公署;八分區改成晉中二軍分區。

八分區在黨的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出色完成了歷史使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民族獨立和自由建立了永不磨滅的歷史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