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16課,專講《說文解字》“止”部漢字中的一個漢字“歷”字,由於“歷”與《說文解字》日部新附漢字“曆”容易混淆,甚至還因這兩個字的差異引發了有關《故宮日曆》的“歷”與“曆”之爭。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中,均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中年簡化為“歷”,所以“曆”的解說也放在今天的課程中。

1、歷。讀l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歷,過也。從止,厤(lì,古歷字)聲。”形聲字。本義是經歷;經過。比如《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經歷了三紀歲月,世道和風俗都改變了。又比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李陵)深入敵人軍事要地,到達單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掛誘餌。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司馬遷雕像)

現代漢語中也常用,比如魯迅《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歷四千年,文物有赫,峙於中天。”

本義之外,歷字的用法很多,比如:(1)越;越過;跨越。比如《孟子·離婁下》:“孟子聞之曰:‘禮,朝廷不歷歷位而相與言,不踰階而相揖也。’”孟子得知後說:“禮儀規定,在朝堂上不越過位次相互交談,不隔著階梯相互作揖。”

(2)行。《廣雅·釋詁一》:“歷,行也。”比如《戰國策·秦策一》:“伏軾撙銜,橫歷天下。”高誘注稱:“歷,行也。”橫歷天下,就是橫行天下。

(3)干犯;擾亂。《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歷者,獄之所由生也。”盧辯注稱:“歷,歷亂也。”比如《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影視劇中呂蒙的形象)

4、盡;遍。比如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現代漢語中也這樣用,比如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文人相輕”》:“歷舉了別人的缺失。”

5、屢;多次。比如《文心雕龍·論說》:“敬通之說鮑、鄧事緩而文繁,所以歷騁而罕遇也。”馮衍勸說鮑永、鄧禹,事情不急且文辭繁多,所以屢經遊說卻很少得志。

6、統指過雲的各個或各次。如:歷年;歷代;歷次;歷屆。

7、遇;遭逢。《廣韻·錫韻》:“歷,過也。”比如《楚辭·離騷》:“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只有這玉佩可堪珍貴,遭逢磨難而美質不改。

8、選擇。比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於是歷吉日以齋戒。”於是選擇吉日來齋戒。

9、列次;依次列出。《廣韻·錫韻》:“歷,次也。”比如《楚辭·九章·抽思》:“茲歷情以陳辭兮,蓀詳聾而不聞。”向你依次列出了這些衷情,你裝聾作啞聽也不聽。

10、分明;清晰。如歷歷在目。比如唐代崔灝的《黃鶴樓》:“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11、稀疏。比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孿(luán,同孿,雙生)耳,齞(yàn 齒露唇外)唇歷齒。”李善注:“歷,猶踈也。”

12、相,察視。《爾雅·釋詁下》:“歷,相也。”《禮記·郊特牲》:“簡其車賦,而歷其卒伍。”王引之《禮記述聞》:“歷其卒伍,歷,謂閱視之也。”相當於閱兵。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古代的閱兵式)

13、近;附著。《爾雅·釋詁下》:歷,傅也。“郭璞《爾雅注》:“傅,近也。”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歷,《爾雅》曰:‘歷,傅也。’傅、附古通,謂附箸也。”

14、同“壢”。坑。《集韻·錫韻》:“壢,坑也。或省。”

15、馬廄。後來寫作“櫪”。如《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顏師古注稱:“伏歷,謂伏槽歷而秣之也。”馬如果沒有經過伏歷的調教,是不可以在道路上奔馳的。

16、拶(zǎn)指。這是古代的一種酷刑。用繩聯小木棍五根,套入手指而緊收。後來寫作“櫪”。比如《莊子·天地》:“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怇檻,亦可以為得矣。”馬敘倫《莊子義證》:“‘歷’,為‘櫪’省、押指也。”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拶指)

17,又通“鬲”。釜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歷,假借為鬲”。《史記·滑稽列傳》:“以壠龜為槨,銅歷為棺。”司馬貞《史記索隱》:“歷即釜鬲也。”

18,也用作姓氏。《萬姓統譜·錫韻》有載。

19、同“曆”。這個用法很關鍵,因為這關係到這兩個字的實際應用。《廣韻·錫韻》:“歷,或作曆。”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歷,字亦作從日,厤聲。”有兩個用法:其一,曆法。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也指記載歲時氣候的書,比如日曆;萬年曆;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日曆)

其二,壽命。也指迷信的“天數”。《漢書·諸侯王表》:“故曰,周過其歷,秦不及期。”

歷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歷字的小篆寫法)

2、曆。讀l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曆,厤象也。從日,厤聲。《史記》通用歷。”鄭珍《說文解字新附考》:“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形聲字。本義是指推算日月星辰運行及季節時令的方法。《玉篇·日部》:“曆,象星辰,分節序四時之逆從也。”《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高誘注稱:“曆,術也。”

本義之外,曆還有幾個相關用法:(1)治曆法的人。《莊子·齊物論》:“自此(三)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成玄英疏:“從三以往,假有善巧算曆之人,亦不能紀得其數,而況凡夫之類乎!”

(2)曆書。《史記·孝武本紀》:“草巡狩、封禪、改曆、服色事未就。”《舊唐書·曆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

(3)年代;壽命。也指迷信的“天數”。《玉篇·日部》:“曆,數也。”比如《漢書·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歲,此謂過其歷者也。”不及期,謂不及百年。百年曰“期”。

(4)數,數目。《管子·海王》:“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

(5)用以錄記的簿冊。宋蘇軾《修身曆》:“子宜置一卷曆,晝之所為,莫夜必書之。”相當於修身日記。

曆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我們回過頭來說說《故宮日曆》的錯字爭論:

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如今仍在印製發行,且大受歡迎的《故宮日曆》,前一段期卻屢屢被讀者及專家指出“歷”的繁體字用法有問題。《故宮日曆》的封面如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故宮日曆》的封面)

專家及讀者們首先是指出了“歷”字應為“曆”,尤其以《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的意見最具代表性,他認為:《故宮日曆》封面上繁體字的“歷”字寫錯了,應為“曆”。他解釋稱,根據《漢典》等資料,“歷”的繁體字有三種寫法,“厤”、“曆”和“歷”。“厤”和“曆”都可以作為日曆解釋,但“歴”是經過的意思,解釋為來歷、閱歷,不能用作日曆。

但我們學完《說文解字》之後,就會發現:“曆”是“歷”的分化字,專指曆象(日月星辰運行之象),“歷”是歷、曆的簡化字,因此,用到“歷”字的繁體字時,如果用“歷”,不管是經過、經歷的意思還是曆象之意,都可以說得通,而用作曆象來用時,用“曆”更準確,或許,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並沒有用錯字。

當然,故宮專家們的回覆也是這樣的,可是很快又有人跳出來說,《故宮日曆》上印刷的“廣林止”的寫法完全就是個沒有的字,是明明白白的錯字,但實質上《故宮日曆》的編纂說明裡已明確標明,這個字是集《史晨碑》的字,如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史晨碑》裡的歷字)

顯然,這個“廣林止”的寫法,漢時已有這種寫法,並不是《故宮日曆》編纂組的生造字。

另外,在上世紀30年代,曾在北平《世界日報》上載有一條消息,如圖:

《說文解字》第216課:細說“歷”字,兼說“歷”與“曆”的區別

(1931年的《世界日報》)

注意,這條蔡元培推行國曆的報道,“暦”“歴”二字通用(北平《世界日報》,第七版,1931年1月1日)。可見,在那個時代,兩字已經通用(或許也可能是編輯的錯誤),《故宮日曆》的做法或許也並不算錯,更何況,他們還有集字求古、求美的意願。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歷與曆兩字用義用法並不完全相同,但“歷”字可以通用。另外,當“歷”做經過、經歷講時,繁體必須用“歷”;做曆法、曆象、日曆講時,繁體用“曆”字則更準確一些。

(【說文解字】之21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