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鉉校訂出流傳至今的《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校訂出流傳至今的《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916-991),五代宋初文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徐鉉在南唐時,文章議論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與弟徐鍇俱精通文字學,號“大小徐”。著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又曾編纂《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

徐铉校订出流传至今的《说文解字》“大徐本”

宋滅南唐後,徐鉉隨李煜入宋。他奉詔與句中正等共同校訂《說文解字》,經他們校訂增補的《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徐鉉校訂的《說文解字》三十卷,是歷史上最為完善也最通行的《說文解字》本,也是現在流行的《說文解字》版本。清段玉裁註解《說文解字》的本子,就是以徐鉉校訂的《說文解字》三十卷為底本的。

徐铉校订出流传至今的《说文解字》“大徐本”

據文字專家研究,徐鉉在校書中,除糾正了原書傳抄中的脫誤外,略有增改。“大徐本”的主要變動在:第一,改變分卷,將原書十五卷分為三十卷,但將原十五卷的敘目分為兩卷,分完後的上下文不相連貫;第二,增加標目,在卷首加上敘目;第三,增加反切,根據孫愐《唐韻》加註了各自的反切,但與現代讀音不符;第四,增加了註釋,對原著未詳備的或有脫漏的,一一加以補釋,並註明考釋者的姓名;第五,增加新附字,大徐本共增加了421個字,其中有19個字,是徐鉉認為“許慎注義敘例中所載而諸部不見者”,即《說文解字》漏收的。這19個字,徐鉉把它們補入同部首的正文。其餘402個,徐鉉認為是“經典相承傳寫及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這部分字不入正文而附於每部之後,習稱《說文解字》新附字。

據考證,新附字相當一部分是魏晉時期產生的。這部分字中,有一些是外來詞,如“梵”“塔”“僧”“魔”“剎”。這些詞一經漢語吸收,就成為漢語詞義系統的組成部分,並組成新的詞語。

徐铉校订出流传至今的《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文思敏捷,凡所撰述,往往執筆立就,有《徐公文集》等傳世。他的詩,語言清麗流暢,謀篇精緻細巧,對聲律、字句和意象的選擇都比較講究,但大多有一種落寞中略帶悵惘的情愫。徐鉉長於書法,喜好李斯小篆,隸書也較出色。他的小篆高古質樸,點畫有法,精熟純正,風采照人。清馮武《書法正傳》稱其:“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曲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側,故鋒常在畫中。”故時人也稱其如“屋漏痕”“錐畫沙”。清劉熙載評論:“徐鼎臣之篆正而純,冠絕當時。”以後的不少篆書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受他的影響。北宋淳化五年(994)重刻秦代《嶧山碑》,即根據徐鉉的摹本。黑龍江省博物館藏有他的《篆書千字文殘卷》(宋摹本)。徐鉉的行書也頗為人稱道,代表作《私誠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全篇結構平穩,但又不失趣味,書風含蓄天然,開宋人尚意書風的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