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對司徒雷登必須說“別了”

70年前即新中國宣告成立前的1949年8月,毛澤東在美國大使同中共方面商談建交未成而離華後,寫下了《別了,司徒雷登》《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等名作。回溯中美關係百年演變,今時今日重讀這些名篇仍會感慨萬千。

在近代入侵中國的列強中,美國可算是個“異類”,雖參加過八國聯軍,卻不似英、法那樣奪佔中國沿海沿邊口岸,也不像日、俄那樣掠取大片領土,而精明地以“商貿帝國主義”的名義要求“門戶開放”,還反對列強瓜分垂危的清朝的疆域而要求“利益均沾”。這並非美國人更高尚,而是因為到19世紀末,美國已經發展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獲取在華商貿特權以保障資本輸出才最為符合其經濟利益,而且當時的美國雖然經濟實力首屈一指,但軍事上並無實力挑戰英法等國,因此保持“中國領土與行政的實體”並推行所謂“公正貿易”才能確保美國在列強瓜分勢力範圍時也能分得一杯羹。

抗日戰爭後期美國曾有援華之舉,但目的在於打擊其對手日本並將中國變為美國附庸。抗戰勝利後,美國就迫使國民黨簽訂堪稱“新二十一條”的“中美商約”,向其開放所有港口和領空並給予其商品傾銷、資本輸出等特權。陳納德率一批僱傭飛行員來華,得到了戰後自己能控制中國民航股權的酬勞。

國民黨自1927年在南京建立政權起,其經濟班底江浙財團主要是美英在華的買辦。看到蔣介石能實現自己的利益,美國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向其提供16億美元軍事租借物資和5億美元貸款,在抗日戰爭後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貸款數額更是兩倍於此。結果50多個美械師的裝備在戰場上以“運輸大隊長”的方式送給瞭解放軍,國民黨政權只得向臺灣撤逃,美國國務院在白皮書中也痛罵其腐敗無能和“世界上最拙劣的指揮”。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佔領南京時,美國大使奉命留下,正如毛澤東撰文諷刺的那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

新生的人民政權接手的是百業凋敝的“爛攤子”,毛澤東1949年夏天所寫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指出,要“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之上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司徒雷登在南京向中共代表黃華亮出了美國的建交條件,核心是要新政權“履行國際義務”,遵照國民黨建立中華民國政府時承認清政府的一切條約、外債和賠款的前例。國內一些有親美、恐美觀念的人,主張接受美國的建交條件,但毛澤東斷然宣佈不接受“嗟來之食”,決定新中國外交“另起爐灶”,絕不接受舊政權的遺產,必須廢除外國特權建立全新的平等關係。美國政府見軟的不行便用硬的一手,7月間召回司徒雷登,繼續承認逃亡的國民黨政權,並以封鎖大陸斷絕貿易來施壓,這就種下了翌年派第七艦隊控制檯灣海峽和在朝鮮同新中國交戰的前因。

後來有些受西方影響的人抱怨中美之間“喪失了機會”,其實回顧歷史進程就可看出,當年根本不存在建交機會。試想,以反帝為革命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怎麼會在勝利時再承認賣國條約給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怎麼肯再背上國民黨政府欠下的鉅額閻王債?中國人民想站起來,就必須要對美國“丟掉幻想”,既不怕威脅也不受誘惑,司徒雷登也必須走人!毛澤東擲地有聲地同此人“別了”,並聲明不怕封鎖,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帝國主義乞討也能活下去”。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們在歡慶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回首當年偉人作出的一系列英明決策,看到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成就,會進一步產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