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中国历史上但凡牛气哄哄的朝代,都有着近乎剽悍的对外战绩,因而除了在王朝建立时必然要打的开国之战外,还会有王朝和外族单练来一场立国之战。

如果将时间的维度拉长,我们会发现古代中国的开国之战和立国之战,有着一重特殊而无奈的关系。而这两场宏大战争的主角,正是奠定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政治基础的大秦帝国和大汉帝国。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秦始皇剧照

开过之战,秦统一六国

开国之战也就是秦始皇横扫六国的统一战争。统一后的大秦帝国虽然无敌得寂寞,很缺一个地球仪来开启下一难度的游戏副本。但此时更需要的,显然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毕竟这场战争打了十年,加上在这之前闹腾了足足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乱世,整个国家实际上是疲惫不堪的。

而我们伟大的秦始皇显然不仅仅会打仗,他及时地意识到如此庞大的国家,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于是他把能想到的方面都给划拉了一遍,比如创立皇帝制,比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再比如修驰道联长城,为大秦帝国,也为古代中国建立了个初步的相对完善的政治架构。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遗憾的是,如此彪炳史册的功绩也有两大缺陷,或者说是两大遗憾。

1、没有可参照对象

参照对象无非古今中外,秦始皇显然不知道他西边有个罗马帝国,能借鉴的无非是夏商周相对原始的制度以及自己祖辈们搞的法家学说实验,但前者没有秦始皇时代的生产力,后者没有秦始皇时代的国家规模。因此可以这么说,秦始皇的统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自身的原创性。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可但凡是原创的东西,都需要运行试错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自我完善,否则就会被系统的问题反噬。很可惜的是,秦始皇在知天命之年突然驾崩,不仅没能给自己原创的系统打上补丁,也没有收到后来者们的皇帝专利费。

2、没有形成国家级别的动员机制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大秦帝国依旧保持着战时的国家机器,但不论是向北驻守长城还是向南征伐百越,都不再是像灭六国那样的必修任务。“无仗可打”的国家只能将“过剩”的激情投入到一些大规模建设中,准确来说是将超越生产力的雄心壮志强压到疲惫不堪的百姓身上。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加之本身就很严苛的法制环境,于是乎,孟姜女来了,不久之后,陈胜也来了,秦始皇的高压政策不仅没有让整个国家形成合力,反倒是民怨沸腾,随时可能冲破本就不稳定的帝国统治。

如果说惹了老百姓是在各地埋了炸弹的话,那秦始皇的另外两步臭棋则是直接给炸弹装上了引线和火种。

第一:没有搞定六国的旧贵族。六国被灭,旧有的统治集团肯定是不服的,此时要么一鼓作气把丫全灭了,要么安抚安抚也行,但秦始皇两样都没做。于是在秦始皇驾崩帝国统治力衰弱之后,以项羽和张良为代表的旧贵族们就急不可耐了。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第二:惹毛了知识分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中的“秀才”指的是明清时代那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秦汉时期的秀才们可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上马砍人、拉弓射箭都不在话下,而且更要命的社会舆论和智囊都掌握在这群人手里。

但秦始皇按照法家学说强行来了波大秦版本的罢黜百家,且不论焚书坑儒是否是冤案,秦始皇的文化政策确实惹毛了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化人。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秦始皇虽然搞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架构,但他本人并没有真正让这个国家形成合力,更没有让这套机制运转起来并修复错误。这就好比一台汽车,虽然组装好了,但却没有走上两步,无法在客户的反馈中完善设计。于是,二世得到了客户们的“反馈”。

当然,除了内部环境的问题之外,当时的大秦帝国周边并没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威胁其存在的外族势力,秦始皇就算想来一场举国之力的对外战争,也没有对手。不得不说,各种因素作用之下,大秦帝国在打完了古代中国的开国之战后,并没有获取并完成立国之战的任务。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但基调已经打下,秦始皇留下的“大一统”政治基因已经刻入到中国人的骨血里,总要有人来完善大秦帝国的政治遗产并真正凝聚整个华夏族。

刘邦说,我来。

立国之战,刘邦白登突围

刘邦见过秦始皇,认为“大丈夫当如此也”。对于近乎文盲的刘邦来说,估计他也听不懂秦始皇的那套法家理论。但出身底层且打了多年反秦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他,显然比秦始皇更加懂得爱惜民力。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治安策》

只是历史留给刘邦的是同样巨大的遗憾,

是上台之后异姓诸侯王们造反得飞起,把刘邦折腾得够呛。

是他当上皇帝时年龄已经相当大,并没有太多时间“汉承秦制”,去修补秦始皇政治遗产的缺陷。

但历史也是给刘邦机会了的,此时的中国北方崛起了一个名叫匈奴的强大游牧民族,并且和韩王信勾结意图进犯中原。受够了诸侯王鸟气的刘邦此时心中响起了那段“无敌是多么的寂寞”的音乐,于是他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前去问候匈奴冒顿单于。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白登之战的过程很简单,无非是刘邦轻敌冒进,导致部队前后脱节,追赶冒顿单于的诱饵军队到了白登山,然后被匈奴四十万军队围了。被围困的七天时间里,不仅是刘邦本人危在旦夕,连他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也是千钧一发。

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史记·匈奴列传》

这时候另外两位牛人出场了,而他们的计策也很实在。吕后听从了陈平的建议,给冒顿他老婆送礼,说什么你老公万一干掉了大汉王朝,那大汉王朝的漂亮姑娘说不定会干掉你这个正宫娘娘。

秦始皇、刘邦都统一了中国,为何在对外之战中结果却截然相反

果然,女人在漂亮衣服首饰的攻势以及头顶高悬的绿帽子的威胁下,是很容易妥协的,于是给冒顿单于吹起了枕边风。而冒顿单于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发现友军迟迟未到,也担心自己被反包围。当然作为政治家而言,他也知道灭掉刘邦没啥好处。于是乎,冒顿单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在包围圈开了个小口。

逃回来的刘邦,如果遇见秦始皇的话,估计想哭想跑,而秦始皇呢,估计只有叹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