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時期,為什麼要禁止中醫?

魯文泰濟


有人說中醫是中國的國粹,特別是現在走在大街上能看到很多的國醫館和中醫養生館。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我國曆史上,曾有三次禁止中醫。就算是到如今,我國的中醫也還是遭到了世界上頂尖醫學院們的鄙視,他們根本就不承認中醫的地位。


那為什麼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中醫會遇到現在這種尷尬的局面呢?這就要和他的對手西醫對比來說明了。

一、相比西醫,中醫的診斷方法顯得並不怎麼科學。

打個簡單比方,如果一個人感冒了,去看西醫,西醫首先會去給你查體溫,然後再根據你的具體症狀讓你去查血或者其他項目,最後再依據你的眾多檢查結果來確定你的病症屬於哪一種,是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確診了感冒種類再給你開對應的藥。


如果是看中醫呢,中醫會讓你先伸出胳膊來,給你號脈,接著讓你伸出舌頭,看看舌苔顏色,再分析你的其他症狀,接著就開始開藥了,你要問你具體是風熱風寒那還好,但是你要區別你是不是病毒性感冒,那就沒轍了。

二、相比西醫,中醫給人治病的藥顯得稀裡糊塗。

還是用感冒這個事例來說明,西醫會根據患者到底是風寒、風熱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給患者開不同的藥。比如,患者確實是病毒性感冒,那麼西醫開的藥就會是針對該病毒的,並且我們很容易在網上查到該藥物是如何抑制並清除病毒的。總之,整個治療過程無懈可擊,讓人感覺就很“科學”。


可如果是中醫呢,你會發現不管是哪種感冒,藥物基本上都是那老幾樣。說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我有個同學大學學的中醫,我問他,為什麼甘草能止咳呢,他說那是祖輩傳下來了,他也不知道,後來我也去網上查了下,網友們也說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所以然來。

總之,中醫給人感覺很不靠譜,特別是我們這幾代,從小就只相信科學的人,中醫實在是沒有辦法令我們信服。

三、中醫是建立在陰陽及五行之上的,西醫是建立在大量科學研究之上的。


西醫的研究,每一步都有大量的事實可以證明,可是中醫的基礎陰陽和五行,就顯得晦澀難懂多了。兩相對比之下,中醫就顯得極不靠譜了。

四、我始終相信真正的中醫確實是我的國粹,但是,中醫界魚龍混雜,江湖騙子多也是不爭的事實,正是因為這些江湖騙子使得中醫越來越不被人們信賴。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對中醫確實是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因為我確實曾經被中醫治好過某些疾病,但很顯然我更相信西醫,因為那些檢查單讓我相信西醫更有科學依據。


史海鉤沉


題主好,不僅在民國時期,在醫學史之上一共有三次禁止。第一次是因為俞樾的妻子因病去世之後,他對自己請來的中醫不能讓她妻子藥到病除而生氣,所以第一次提出禁止中醫藥,寫了《棄藥論》。最後兩個禁令是因為已經有學生從美國和日本留學歸來,把西醫文化帶進中國。在目前的環境之下,個別江湖郎中治病的死亡率與外國人西醫的生存率進行了比較,很多人選擇了西醫。所以有禁止的理由和土壤。那我告訴你哪三條禁令。

1879,清末俞樾先生第一次提出廢除它。俞樾認為,中醫學的一切理論都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輔以一些重要的臟腑經絡學說,這是一件非常荒謬和愚蠢的事情。俞樾的倡議立即得到了晚清眾多學者的響應。例如,著名學者嚴復認為,“其立案依據是捏造,而不是實際測量”。也就是說,當時的學者對中醫的質疑基本上是從對中國古代“玄學、巫術”或“迷信”的質疑入手的。梁啟超狠狠地批評中醫:“學術界的恥辱,無足輕重!”

1912年,北洋政府第二次頒佈了《仁濟貴州教育制度》,將中醫藥排除在正規教育制度以外。”我們國家的醫學沒有科學依據,我決心今後廢除中醫藥,”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衛生會議第三次作出“逐步廢除中醫40年”的決定,這是第三次。

但其實縱觀全局,反對中醫並不是針對整個中醫。而是針對以中醫學為代表的不科學、不負責任的醫學方法。就像當時巫師的醫生畫了一張符紙燒完,讓你喝下去治療。反對應該是反對的這些。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請在上面留言。


有李行天下


中醫,是老祖宗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和臨床驗證後,給國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在西醫還沒進入中國之前,一直獨力承擔著整個民族救死扶傷的重任。

鴉片戰爭後,隨著西學東進,西醫也漸漸得以進入中國。中醫、西醫同為治病救人,本應並行不悖殊途同歸,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中醫、西醫爭論由來已久,禁止中醫始於道光,而盛於民國。

公元1822年,即位僅一年的清道光皇帝突然下了道聖旨,“ 針灸一法,由來已久,然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醫院針灸一科,著永遠停止 ”。究竟為什麼要禁止?至今仍是清朝的一大懸疑。



北洋政府為西洋醫學大開綠燈,炮製出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醫 “ 致難兼採 ”為由,在新頒佈的學制及各類學校條例中,要求整個醫學教育系統裡,只剩西醫一棵獨苗,中醫被排除在外。北洋政府教育部,最初的定調只是半遮掩式地以 “漏列” 進行搪塞。

一年後,教育總長汪大燮,強硬提出廢除中醫中藥。廢除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醫已落後於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二是學制均以日本學制為藍本,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即已推行廢除中醫。

新式診斷方法的應用,某種程度上,無疑令“望、聞、問、切” 處在不利的位置。然而,中醫辯證追求的,是標本兼治,與西醫快餐式的治標不治本截然不同,可謂高下立判。排除中醫中藥,對中醫行業打擊最大,其次是令眾多的患者在治療方案上缺少選擇,形成了西醫一家獨大。

為了自救,各地中醫團體和醫藥總會組織“醫藥救亡請願團”,推舉代表進京向教育部、國務院請願。剛要有所行動,教育部接著又插一刀。公佈大學規程、醫學專門學校規程和藥學專門學校規程,排除中醫於政府教育體系之外。

最終,北洋政府教育部及國務院,均以中醫“ 非最新學說 ”、“ 非具有完全科學知識 ”等作出批示。最苦的,是剛唸完中醫的莘莘學子,到手的一紙文憑如同廢紙。

中醫雖在“中西醫擂臺賽”上大獲全勝,仍阻止不了國民政府的猛烈打壓

打壓中醫力度最大的,非國民政府不可。據《丁甘仁傳》記載,早在北洋政府期間,中西醫就曾在上海舉行過一場擂臺賽。西醫廣慈醫院的洋醫生問名醫丁甘仁是否有膽量以中醫挑戰西醫?丁甘仁醫生當仁不讓,二人最後約定就在廣慈醫院設擂治病。


各自在廣慈醫院住院部抽取一名傷寒病人進行治療,治療時間以二十天為限。丁甘仁醫生抽到的是一名35歲的法國人,在服食五帖中藥後,病人基本康復。結果,二十天後廣慈醫院的洋人院長面對眾多記者宣佈中醫獲勝。

即便如此,1929年國民政府在召開的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上,就迫不急待通過了“ 廢止舊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 ”,同時規定六項廢止中醫的具體措施。即“廢止中醫案”。其中的第四、五項等同於宣告中醫並不科學。(四、禁止登報介紹舊醫;五、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此時的中醫中藥被描繪成巫術,而最為積極並極力要求廢止中醫的,是曾留學日本的西醫餘雲岫,認為中醫是“ 殺人的禍首 ”,要求五十年內消滅中醫。


國民政府從1929年開始,直至1947年這段時間,持續猛烈打壓中醫。不僅禁止中醫辦醫院、 設學校、登廣告外,還設立了審查國醫資格委員會,審查限於經政府考試領有證書者、或中醫學校肄業三年領有畢業證書者……等等。

在多重打壓之下,大部分中醫不得已之下只好另謀出路。而社會上歧視中醫的事件亦時有發生,如杭州衛生局在中醫執照上更加蓋“ 中醫不準使用西藥以及注射器具,違者吊銷執照,撤消資格 ”的字眼。

民國時期竭力消滅中醫的原因,正如反中醫的代表人物西醫餘雲岫所言,一是中醫理論皆屬荒唐怪誕;二是中醫脈法出於緯候之學,自欺欺人;三昊中醫無能預防疫癧;四是中醫病原學說阻遏科學化。

結語:

中、西醫學互有長短,各有不足。中醫不會消失也廢止不了,中西結合取長補短,造福的是全天下人。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這個事情的起因,就是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從過去的一味自傲,變成了一味的自卑。認為中國什麼都不好,老祖宗傳的東西都是落後的愚昧的,於是就開始一味崇洋媚外,取締一切舊東西:

服飾上以全盤西化為時尚,

生活上以拋妻棄舊婚姻的妻子為先進

。。。

更有甚者,還有些全盤西化人士,提出取消漢字,取消中醫等過激觀點。其中取消中醫一條,就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動盪。

這事兒的開始,就是南京中央衛生會議的召開。這次會議,出席的醫生代表都是西醫,會議開幕時,蔣介石派員出席讀一篇訓詞,希望國府成立之後,改善衛生行政,由全國專家提出建議。

那時衛生部部長薛篤弼,是馮玉祥的人,其實是新軍閥互相平衡的結果,他也不懂醫學,所以只是跟著老蔣附和,泛泛而談。

可是這時候出來一個汪精衛一派的褚民誼,演詞就不同了,他說:“中國衛生行政的最大障礙,就是中醫中藥,要是行政上了軌道,如果不把中醫中藥取消不能算是革命。日本能夠強大,全靠明治維新,明治維新能夠面目一新的民間運動,就是廢止漢醫漢藥。所以要由衛生會議負起責任,通過全國專家所擬訂的提案,交由政府執行,才能算是完成革命大業。”

他的態度,其實幕後有西方大藥廠的影子,全盤取消中醫以後,西醫西藥自然有巨大的利益,所以幕後積極推動(這個褚民誼笑話很多,是個大漢奸,以後有空我可以寫寫他的故事)。

言歸正傳,當時國人往往有一種積習,認為勾結上一兩個要人之後,便氣焰大盛,不可一世。如今衛生會議既有一百二十位專家主張,中間加上了一個“中央委員”褚民誼在內,那更是如虎添翼,認為廢止中醫案一經通過,只要交政府執行,便可以安然達到目的,所以在開會的情緒看來,認為中醫廢止,已在命運中註定了。

但是他們萬萬料不到,這一個提案通過發表之後,引起全國上下的反感,成為全國的一個軒然大波。舉國上下群起反對,然後輿論大譁,各地中醫代表齊集上海反對。

在1929年3月17日,全國中醫代表舉行了抗爭大會。在這之後,全國十七省市代表在總商會大廳開第一次代表大會。

第二天會議,把各方面送來的提案,蒐集起來,逐件討論,由丁仲英老師任主席。推選了代表五人,去南京抗議。據當時的回憶:

山西代表時逸人振臂大呼說:“我們這次受到上海醫界招待,本身用不到多少錢,我們都應該隨願捐款。不但支持抗爭運動,而且我們可藉此團結全國,組織‘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從事於種種改進事宜。”此言一出,捐款的人風起雲湧,當堂就捐到兩萬多元。然後又推選了五名代表,專門到南京抗議。

代表們到南京抗議後,馮玉祥專門打電話給衛生部部長薛篤弼,責怪他無故生事。閻錫山也有電報給三中全會,對中衛會廢止中醫的提案,表示極端反對。於是中央大員都請薛部長從速把這件違反民意的提案打消,以免引起民間對政府的反感。此外,褚民誼也受到好多位中央委員的指責,默然不再出聲了。因此這場鬧劇就此作罷。

中醫界經過了這一次的大風暴,後來就根據在總商會開大會第一天的日期(三月十七日),定為“國醫節”,又稱“三一七事件”。從此之後,年年三月十七日那一天,全國中醫界都舉行國醫節紀念儀式。

這就是民國取消中醫事件的始末。



天刑17


因為以汪精衛和褚民誼為首的國民黨等人對中醫素有惡感,認為中醫只講陰陽五行,不重人體解剖,在科學上毫無根據。

1929年2月27日,褚民誼主持中央衛生會議。會上醫師公會會長餘雲岫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稱“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能向上”。

由於中醫已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難以一下子禁絕,會上通過了“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規定有現之中醫,由衛生部實行登記,除了年滿50歲而且行醫20年以上者,其他人都必須接受補充教育,不準診治傳染病,還禁止登報介紹中醫及開設中醫學校等等。

1879年,清末國學泰斗俞樾先生在其《廢醫論》中首次明確建議廢除中醫。俞樾先生認為中醫的所有理論均建立在陰陽五行之上,輔以一些肺腑經絡的學說,這是一件非常荒謬且愚昧的事情。

而俞樾先生的這一倡議頓時得到了晚清一大批學者的響應,比如著名學者嚴復認為“其例之立根於臆造,而非實測之所會通”,也就是說當時的學者對於中醫的質疑基本上來源於對中國古代“玄學、巫術”也就是“迷信”的質疑。

不過相較於其他學者,俞樾和嚴復已算是較為理性派,比如俞樾先生晚年的著作《醫學說》則認為“醫可廢,而藥不可廢”,雖然他有著別人所沒有的理性思維,但是“藥不可廢”依舊錶明瞭那個時代以及一名國學研究者,而不是醫學研究者的侷限性。在那個西醫尚且存在著很多荒謬之處的年代裡,當時的科學技術不可能從分子層面去分解中藥材,而得出諸多中藥才是身體健康最大的殺手。

梁啟超就曾激烈的抨擊中醫為:“學術界之恥辱,莫此為甚矣!”陳獨秀更是在《新青年》報上撰文,“不解人身之構造,不事藥性之分析,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其術殆與矢人同科。”在陳獨秀看來“殺人以中醫與弓,有以異乎?”

到了1912年,北洋政府頒佈《壬子癸丑學制》,並將中醫排除在正規教育系統之外。教育總長汪大燮公開表示:“吾國醫毫無科學概要根據、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而後北伐成功,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衛生會議做出“以四十年為期,逐步廢除中醫”的決定,這便是第三次廢除“中醫”。直到1954年劉少奇在衛生部司局長座談會中提議恢復中醫,這才讓大陸的中醫有了現在的發展。




戰爭史錄


清末民初,西方文化漸漸地影響了當時的中國,一些西方舶來品成為了當時的時尚,如留聲機,自行車,照相機等等都讓當時的人們大開眼界,當然還有一種舶來品更是讓當時的人們大開眼界,這就是西醫的出現!

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裡,生病了就去找郎中看病,而郎中對病人病症的判斷大體上分為四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先是望望病人的臉色,神態,再聽聽病人的呼吸聲,咳嗽聲,問問病人的基本狀況,然後再為病人把脈進行最後的診斷,確診後開點中藥讓病人拿回家熬製服用!



而西醫的出現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認知,還曾被人認為是夷術、洋醫和鬼醫,因為它不用把脈診斷,也不用熬製中藥,只需要問問病人情況,做個檢查,開點藥丸給病人,就完成了看病流程。但是在後來,西醫的優勢逐超過了中醫,尤其是西醫的外科手術給病人帶來的奇效,如治療白內障、切除毒瘤等一些當時中醫難以醫治的病。這給當時的西醫帶來了一大批支持者,也給中醫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就這樣中醫和西醫並存的局面,逐漸導致了兩者間的對峙與衝突。在五四新舊思潮激烈衝突中,知識界批評中醫愚昧落後之聲日漸高漲,西醫界也公開與中醫界決裂。

1929年2月23日 ,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在會上很多人熟悉西醫的人指出了中醫存在的不科學,並呼籲“廢除中醫”。但是由於當時中醫從業者甚多,還有就是很有人反對全盤西醫化,“廢除中醫”的這一說法才沒有實行!


其實西醫有西醫的好處,中醫有中醫的妙處,兩者並存豈不是更好嗎?大家覺得呢?


唐古看今


民國時期根本沒有頒佈這條律例,何來禁止中醫之說?

只是說當時西學漸進,西風日盛壓制東風,而東風並非全然被其壓制。許多留洋回來的人大呼東洋、西洋之妙、之好、之強大,呼籲一切效法兩洋之文化、之文明,提倡改革,大有二次洋務運動之嫌。

實則不過都是些鬧劇罷了,提倡文明戲,然百姓卻依舊願意進茶樓聽京戲聽大鼓書;提倡西洋教學,結果搞出“裸女事件”;提倡吃西餐,老百姓卻偏偏愛喝豆漿吃果子,而不是牛排沙拉。不倫不類的東西整出若干,最後發現一切都是烏煙瘴氣。

古往今來,該保留的自然會保留下來,不能保留的自然也就保留不下來。好的東西,自然有人推崇,糟粕的東西也許有人喜歡,能留不能留,能禁不能禁,並非一拍腦袋就能成。

實則在民國時代,仍有許多人不信西醫,偏心中醫,尤其是書香門第,越發牴觸這些西洋的玩意兒。

這並非筆者胡謅,而是有位津門老作家親口說過,他乃大戶子弟,當時家中族人,有人推崇西醫之好,有人則極力讚美中醫之妙,家中女眷生病從不看西醫,認為西醫有男女肌膚接觸之嫌,違背了男女授受不親的根本。

因此,我說題主提出的問題根本不成立!


大獅


其實,民國時期之所以提出了“廢除中醫”的觀點,已經不是單純侷限在醫術學科方面的問題,而是牽扯到文化層次,哲學思維方面,更是一場思想文化的大碰撞,一場積攢很久的能量爆發,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也直接相關。

19世紀末,列強利用自己的艦船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古老中國,“洋務運動”以及後期清朝派出的留學生都讓很多人切實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自信心也跌落萬丈。於是社會逐漸產生了對於西方科技文化的極力崇拜和對自身傳統文化的極力否定現象,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也難以倖免,特別是清末國學大師俞樾提出了“廢醫輪”,成為了廢除中醫的征討檄文,成為了廢除中醫的導火索。這種思潮發展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達到高潮,許多新思潮人士將中醫同落後腐朽,舊文化,舊思想畫上了等號,開始了對於中醫的大否定,大批判,很快蔓延到了國內的廣大知識分子當中,而當時政府也認為西醫更加符合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更優秀,更先進。疾病當前更需“先其所急,刻不容緩”呼聲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遂將中醫逐漸打入了冷宮。


春天的小小菠菜


最早質疑中醫存在的聲音來自清末大儒俞樾,1878年他的妻子病逝後,憤於所延請的中醫無法妙手回春,於是批閱醫書,提筆撰就《廢醫論》,嚴厲又沉痛地呼籲“夫醫之可廢,何也?曰:醫無所以治病也”,以文字聲討中醫的療效和存續價值,譏諷其“今之醫巫亦一也,吾未見醫之勝於巫也”,並認為中藥虛妄,“醫之所以治病者藥也,藥則不可恃,脈虛、藥虛,斯醫亦虛矣”,甚至歪曲事實攻訐道“其藥之而愈者,乃其不藥而癒者也。其不藥不愈者,則藥之亦不愈,豈獨不愈而已,輕病以重,重病以死”,硬生生將所有中藥形容成催命毒藥。

俞樾的門生章太炎則在1910年寫下《醫術平議》,指出俞樾“雖言廢醫,其譏近世醫師專持寸口以求病因,不知三部九候,足以救時俗之違經,復岐黃之舊貫,斯起醫,非廢醫也”。他替俞樾緩頰稱其本意是為了振興中醫的真正精髓,並非要全然廢除,但批判中醫的聲音已逐漸成氣候。雖然清末尚有身兼進士與郎中身分的唐宗海,開創“中西醫匯通派”,寫出援引西方醫學理論補足中醫學理的《中西匯通醫書五種》揚名於世,然而在西方科學的強勢競爭下,中醫已成為激進者眼中象徵落後文明的標靶。比起經史子集等受士人青睞的“國學”,被視為末流、實則關乎億萬民生的傳統醫學反倒先一步被抨擊,不能不說是種矛盾與諷刺。

儘管俞樾晚年又因自身疾苦轉求中藥延命,自嘆道“不能堅執廢醫論,反自營求卻疾方”,但俞樾僅改變對中藥的看法,又寫就《醫藥說》一文,改口稱“餘固不信醫也,然餘不信醫而信藥,於是又有醫藥之說”。這種“廢醫存藥”的論點對近代中國影響頗大,併成為中西醫論爭的主要矛盾,甚至不少中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認同部分說詞。因此可以說,俞樾的筆鋒點燃攻擊中醫的炮火,其轉變又主導了中醫藥部分有益還是通盤無益的論辯思路。

民國之後,質疑傳統文化的聲浪不絕如縷,中醫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

1912年至1913年間,民國北洋政府打算模仿日本,全面推行西式教育,因此著手擬訂“壬午癸丑學制”。但教育部在1912年11月頒佈《醫學專門學校規程》、《藥學專門學校規程》時,裡面竟毫無任何一句論及中醫,等同刻意廢除中醫教育。該法令一出,頓時引起全中國的中醫譁然,是為醫學史上轟動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

1913年10月,19個省市的中醫團體派遣代表共組“醫藥救亡請願團”奔赴北京。負責擘畫請願的上海神州醫藥總會成員餘伯陶在代表們赴京前,期勉他們道:“這次赴京請願,是我國醫藥界幾千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是挽救我國醫藥的一次重大的創舉。它對今後醫藥前途關係很大,希望代表們以堅定的毅力,百折不饒的精神去達到保存中醫藥的目的”。

但沒想到教育總長汪大燮的態度十分惡劣,寫有“呈為懇請提倡中醫中藥,准予另設中學醫藥專門學校,以重民命而順輿情事……速舉中醫中藥切實整頓即可,逐如淘汰則不可”的請願書遭其拒收,對於請願書裡提議的設立中醫藥書籍編輯社、設立藥品化驗所、編輯醫學報刊、創設中醫補習學校等措施更是充耳不聞。深受日本明治維新廢止“漢醫” 的刺激,汪大燮直截了當地告知代表“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謂立案一節,難以照準”,鐵了心硬是不肯讓中醫延續下去。

汪大燮的回應激起更大的反彈聲浪,各地中醫紛紛撰文痛斥或發起抗議,北洋政府教育部這才發覺大事不妙,趕緊回覆請願書,但語句仍充滿推諉:“中國醫藥上自神農皇帝,下至民國,名醫輩出,力起沉痾,活人無數,若年溝通中西醫學,以科學方法研究整理,則我國醫界必有可觀……唯現在世界大同,科學日精,凡講授專門科學,須以最新學說為衡……此項規程,系由臨時教育會議公決……本部對於醫學,只期學術完備,求合於世界進化之大勢……並非於中醫、西醫有所歧視也”。顯然,教育部想把漏列中醫的責任卸得越多越好,並暗示中醫不符合“最新學說”與“進化之大勢”的科學標準,其意仍是想廢止中醫教育。

1914年1月民國政府也正式答覆,宣稱“前此部定醫學課程,專取西法,良以歧行不至,疑事無功,先其所急,致難兼採,初非有廢棄中醫之意也。……除釐定中醫學校科程一節暫從緩議外,其餘各節應準分別籌辦”,同時開始允准民間設立中醫學校。表面上中醫似乎免於被消滅的危機,但實際上國務院的表態仍不脫教育部的思維,且一邊允許民間設校傳授中醫,一邊又拒絕制定正式的中醫課綱規範和准許中醫註冊登記,形同讓中醫資格與地位處於灰色地帶。中醫界因此不屈不撓地繼續抗爭,1925年要求教育部得列入中醫課程,疾呼:“教育部學校課程,有西醫而無中醫,致令辦此項學校者,無矩矱可遵,入此項學校者,無學位可望,是不啻以法律限制學術,為自滅文化之政策”。

結果中醫界的呼聲遭西醫強烈抵制和斥責,倡導“廢醫存藥”最力、抱持進化論眼光認定中醫終將絕滅的西醫餘巖,揶揄道“假若中醫教育列入大學或專科制時,將來怎樣可以使高中學生學那些‘五運六氣’、‘湯頭歌訣’……在中學講的是科學,入了大學反倒退步”,諷刺中醫的陰陽五行經脈理論全屬謬論。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教育部於1928年召開第一屆全國教育會議,“神州醫藥總會”再度呈請列入中醫為大學學系,結果仍石沉大海。不過這點挫折還不算什麼,更糟糕的還在後頭。

1929年2月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行政會議,出席者幾乎都是留學歐美日本的西醫或不懂醫事的官員,包括餘巖在內,沒有半個中醫參與。結果餘在會議上竟提案要求“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南京特別市衛生局長兼中央衛生委員會委員胡定安也幫腔道:“先父是一箇中醫,設使今日先父尚在,鄙人也要反對到底”。最後衛生委員會竟通過《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決議取締宣傳中醫的雜誌報刊、禁止成立舊醫學校、禁止舊醫診治法定傳染病等等。但最致命的則是所有中醫得在一年內登記領照,國民政府卻又規定中醫訓練期限為五年,這無非是斷了所有尚未結業的中醫學生的懸壺濟世之路,落日條款一出,待現有的老中醫逐一凋零後,中醫便將自然消亡。

如此狠毒的法案通過後,立刻炸出全中國中醫界憤怒的聲響,281名中醫代表雲集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打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反對廢除中醫”等口號。“神州醫藥總會”成立者之一包識生痛斥道“中醫是國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怎麼能夠唾之為封建迷信,怎麼能夠唾之為是舊醫呢?擁護中醫藥就是保持我們的國粹,取締中醫藥就是致病民的死命。你中央大員不需要,但是,老百姓需要!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需要。我們要誓死保護中醫藥!”

各地商鋪、報館、藥業工會、甚至南洋華僑也都紛紛給予支持。最後在龐大的民意壓力下,國民政府才不得不宣示取消該議案,但衛生部竟聲稱“查中醫一案,本部力主提倡……並無廢止中醫中藥之說”,彷佛忘了通過廢止中醫案的主管機構究竟是誰。

不過,有廢止中醫之心的國民政府,又緊接著在1929年4月由教育部公告“查現有之中醫學校,其講授與實驗,既不以科學為基礎,學習者之資格與程度,亦未經定有標準,自未便沿用學制系統內之名稱,應一律改稱中醫傳習所”。這種說詞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國民政府一面拒絕明訂中醫課程和學系,一面又指責民間中醫學校不夠科學化,故要予以降格,這豈不是逼民為賊?因此又惹起中醫不滿,蔣介石遂下令撤銷。但教育部和衛生部竟又呈文給行政院,主張既然不能叫傳習所,便改作“稱為中醫學社,俾成為學術團體……非擯棄中醫於學校系統以外,實欲中醫有自由發展之機會,不受教育規程之限制”。如此荒謬的論據,行政院居然採納並通令推行,致使中醫地位跌得更深更重。

雖然中醫界後來改變戰術,改要求國民政府設立國醫館、再附設國醫學校,藉此令中醫教育得以不輟。接著再推動立法院制定《國醫條例》,期許替中醫爭得與西醫平等的法律地位,畢竟西醫早已有《西醫條例》保障權益。結果立法院餘1933年更名為《中醫條例》後準允通過,但力主廢中醫的行政院長汪精衛竟悍然拒絕頒行,遲至1936年才在各方壓力下公佈。這不僅顯盡國民政府打壓中醫的醜惡,更揭露國民政府罔顧民意、知法卻不守法的面目。

抗戰結束後,本以為將隨著社會重建迎來新生的中醫界,居然又開始遭受壓制,教育部開始取締各地中醫學校,又利用《醫師法》限縮中醫權利。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醫的處境才略有好轉。


娛樂小醫生


醫者,死生之數,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正是因為如此,醫學,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在中國,神醫扁鵲,醫聖張景仲,“外科聖手”華佗,“藥王”孫思邈,“文林郎”李時珍等等,他們著書立說,功蓋秦皇漢武,他們治病救人,德勝孔孟先師。他們支持和發展之下的中醫學,延綿數千年,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和繁榮立下不朽功勳。

仁義禮信聖人行,者乎焉哉儒家經。
無仕杏壇稱國手,敵疾黃齏消百病。   
神奇宏論龍廷驚,醫術超群世人敬。   
謝卻功名身外物,雲間詩酒劍俠影。 
  ————題半仙《仁者無敵之神醫謝雲》

然而,這樣的曾經在中國古代立下赫赫功勳的中醫,拯救萬千百姓的中醫,卻在民國初年,受到一再的懷疑與排擠。甚至差點被禁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民國時期的“廢止中醫”案件

清朝末年的西醫東漸和民國時期西醫的大發展,使得民國時期的中醫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在1913年,民國政府教育部公佈《大學規程》醫學、藥學兩門,醫科大學按照西方醫學科目設置,中醫沒有納入近代教育體制。引發有識之士的不滿。1914年初,中醫界糾合各地同業組成“醫藥救亡請願團”向北京政府請願,希望保存中醫中藥,但遭到了北京政府的拒絕。

新文化運動之時,一些狂熱的知識分子,更是將西中醫之爭變為大規模的爭論。當時社會上的很多名人,都為西醫的發展不遺餘力,而對中醫卻不屑一顧。比如孫中山,魯迅、梁啟超等等。

1916年,畢業於日本大阪醫科大學的餘雲岫,受明受到日本的影響,撰寫《靈學商兌》,次年出版《靈素商兌》一書,將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批得“體無完膚”:“醫錮於歧黃,鑿空逃虛,不徵事實,其中毒久矣。不殲《內經》,無以絕其禍根”,並稱其為“數千年內殺人的秘本和利器”。

1920年,時任《東方雜誌》主編的杜亞泉當即發表文章《中國醫學的研究方法》,予以回應。

1922年,《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寫成《群經見智錄》,提出“四時五臟六氣”觀點,從方法論的角度闡示中醫理論,捍衛了其學術完整性。惲鐵樵承認中醫有不好的地方,但堅持“西方醫學不是學術唯一之途徑,東方醫學自有立腳點”。

1925年(民國14年),中國教育界先後在長沙、太原召開會議,通過了相關議案,決定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中。被民國政府拒絕。

這時,中西醫之間變得越來越水火不容了。中西醫理論上的爭論,終於演變成了中醫生死存亡的爭論了。

1928年,在全國教育會議上,汪企張首次提出廢止中醫案,未獲通過。

1929年(民國18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圍繞著“廢止中醫”問題,餘雲岫、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四項相關議案,最終通過了《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實際上主張廢除中醫。

這就是民國時期的沸沸揚揚的“廢止中醫案”。

“廢止中醫案”通過之後,引發廣大的中醫和中藥界人士的大規模抗議,在社會各界影響巨大。中醫界還組織人員到南京,向民國政府請願。

其實,廢止“廢止中醫案”在蔣介石政府內部也引起強烈的反對。為了不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引發矛盾與混亂,蔣介石政府最終沒有同意這個方案。迫於輿論壓力和維持社會安定之考慮,國民政府最終表示“廢除中醫案”暫不執行。

▶“廢止中醫案”的餘波

“廢止中醫案”雖然沒有被執行,但是中西醫之爭還在繼續。由於“廢除中醫案”的巨大影響,中醫在民國時期生存艱難。與西醫的抗爭仍然持續著。


到了全國解放後,還有人向毛澤東提議廢除中醫,遭到毛澤東的駁斥。

1966年,“文化大革命”轟轟烈烈的開展,各種歷史遺產遭到大規模的破壞,“中醫”當然也不例外,遭到大規模的摧殘。

直至1982年,頒佈的憲法中提出“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這才給予了中醫和西醫同等的地位。

▶那麼。民國時期的中醫,為何會被排擠甚至差點被廢止呢?

我認為,主要有這些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醫巨大沖擊。

西醫東漸

在中醫得到大力發展的時候,西醫也得到巨大的發展。與中醫的零散、各自發展不同,西醫得到西方各國政府和教會的大力支持。發展迅速。並隨著西方的傳教士一起來到中國。因為很多的教士本身也是“醫生”。多多少少得到一點“真傳”。比如介紹西方腦神經學的利瑪竇、介紹血液循環的湯若望等等。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醫學在中國逐漸傳播開來。當然,這也跟西方的傳教士脫離不了關係。他們在中國大規模傳教,傳播西方的思想的同時,也大規模的傳播西方的醫學。他們紛紛建立教堂,設立診所,興建醫院。在1840年到1900年間,教會共建立醫院100多所。

西方教會還在中國興辦醫學校。傳播西方的醫學。比如博濟醫院設立的華南醫學堂,香港愛麗絲紀念醫院設立西方醫書院,等等。

西方教會還大規模翻譯西方的醫書和典籍,出版醫學刊物。

民國時期西醫的發展

在清朝末年,西醫在中國逐漸的傳播開來。但是,受到動盪的局勢、接受的群體。西醫東來的規模的影響,西醫在中國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

民國時期,西醫在中國則是得到大力的發展。

其原因有三:

1、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新生的民國政府,對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思想更加的崇拜。更易於西方的醫學的發展。

清政府被推翻之後,無論是新生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國民政府,其主體,都是曾經留學西方或者日本的留學士子。這些人物,他們大多對中國的封建體制深有牴觸,更有甚者,對中國的文化抱有抵制的態度,對西方的文化,則是非常的欣賞。當然,也包括對西方的醫學。

2、西醫的中國化

清朝政府時期的西醫,大多數是西方的傳教士。民國時期,隨著西方在華的醫學堂、醫學院的學生的成長和畢業,一大批留學國外的學生的歸來,這個時候的西醫,已經逐漸轉變為以中國的青少年為主了。也就是說,西醫已經中國化了。比如中華醫學會的會長,伍連德,就是一個劍橋大學的留學生。

3、中華醫學會的成立

中華醫學會的成立,使得中國醫學事業得到極大的發展,他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不過中華醫學會的最初會員,大體都是留學西方的青少年。所以,中華醫學會成立之後,在中國大力興辦診所,學堂,翻譯西方醫學經典,聘請西方的醫學家、護士等等來到中國。這些,在客觀上使得西醫在中國得到更為全面的傳播。

而在西醫大規模發展的同時,中醫卻逐漸沒落了,這導致民國初年的中西醫之爭。

▶第二、當時的中醫的一些缺點

不可否認,在民國時期,中醫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缺乏西醫的系統化和規模化。

西醫之說以能大規模發展,跟醫院和醫學院的大規模的設立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在中國,很早就有醫療的場所。但是,大部分的中醫,都是家族式的。設立大規模醫學院的並不多,也就是說,他們大體是零散發展的。

而西醫,特別是近現代的西醫,則進行精細的分門別類,理論基礎,設立大規模的醫院,這方面,是民國時期的中醫難以比擬的。

2、缺乏西醫的人員培養機制。

很多的中醫,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對一些藥方密不外傳,這就是所謂的“祖傳秘方”,造成一些中醫的秘方的失傳。而且中醫方面博大精深,對“經驗”的要求相當高,多年的學習,也不一定學有所成。

而在西方,則很早就建立門類齊全的醫學院,對醫學人才進行全面的培養和系統化的教育,使得西醫的培養人才的機制更加有效。

▶第三、當時的形勢的影響

清朝末年開始,隨著西學東漸,西方的思想、文化等等大規模的傳入中國。再加上當時的西方在軍事上打敗中國。導致一些人,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極度崇拜。這種思想在民國時期特別盛行。他們甚至連漢字都想要廢除。

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
——錢玄同

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應現在的時代。——吳玉章

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廢除中醫也就不足為奇了。

▶解放後,中西醫的融合與中醫的發展

中醫的巨大的優點

其實,相對於西醫,中醫還是有自己大放光彩的地方。

1、養生保健。

西醫的重點,是治病救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見效快。中醫不僅僅能夠治病救人,而且還能讓人延年益壽,這個可是西醫難以企及的。

2、中醫擅長於治療老年病慢性病疑難病。

這個可是中醫最為擅長的了。對於一些老年人的疾病,比如風溼啊,腰痠腿痛等等,西醫的療效不如中醫。

3、中醫不僅有中藥,中醫有許多非藥物療法,如氣功、導引、砭石、針、灸、拔罐等等,簡單易行,足以解決諸多常見病多發病,甚至急性病。

4、中醫可以使得問題得到根治,西醫則容易反覆。

對於一些疾病,西醫的見效快,但是失效也快,且副作用很大。而且西醫方面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特點,使得一些疾病,難以根治。而中醫則提倡陰陽調和,對各個部位能很好進行調理。

醫學方面的中西合璧的探索

清朝的末年,面對西醫的在中國的大舉宣傳,已經有一些開始主張中西醫合璧了。

第一個提倡中西醫學合璧的,是唐宗海,中醫七大派“中西醫匯通派”創始人之一。光緒年間舉進士,中年之後則轉而研究醫學,主張兼取眾家之長,“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學而能取長舍短”。

1892年唐宗海寫成著名的《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另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朱沛文,他曾經西醫院觀察屍體解剖。他指出“中華儒者,精於窮理而拙於格物;西洋智士,長於格物而短於窮理”,因此中西醫應“通其可通,而並存其異”。朱沛文於在《華洋髒象約纂》,並逐一指正古人在論述臟腑上的不少疏漏。

之後,中西醫在理論和地位甚至在存亡方面展開激烈的爭論,中西合璧的聲音逐漸被埋沒。

直到新中國成立,中西醫合璧再次迎來了曙光。

1950年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的題詞,為中西醫問題定調。會議確定了我國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

中西醫的合璧終於提上日程。

之後,在毛澤東重視之下,中醫學也開始建立系統化的發展起來了。中醫學也開辦了醫學院。毛澤東還提倡西醫學習中醫,從中醫中學習一些醫學方法和醫藥。

文化大革命之後,中西醫學合璧有了法律的保障。

1982年新修訂的憲法規定“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標誌著中醫地位有了國家根本大法的保障。為中醫的發展和中西醫的合璧掃清了障礙。

2003年的非典,則使得廣大民眾重新認識了中醫的巨大作用。。。。。。

那是一場建立在無知基礎上的鬧劇。只有無知的人,才會把中醫藥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的輝煌作用一筆抹煞!
——中醫施小墨

其實,無論中醫與西醫,根本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而不是鬥爭個你死我活。在這個地球村內,中西醫應該攜手共進,才能共同取得偉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