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201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挂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发改委和施甸县太平镇兴华村“两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础为重心、以责任压实为抓手”,紧盯问题短板,鼓足干劲再发力,吹响脱贫退出迎检“冲锋号”,确保2019年底如期实现脱贫退出。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照标准,2014年兴华村被确定为施甸县1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60户19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707人。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4655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3.4%。2014至2018年已稳定脱贫123户508人,2019年末脱贫43户189人,预计纳新2户2人,贫困发生率为0.65%。面对兴华村的实情,保山市发改委和兴华村在各级的支持下,如何“冲锋”?

以党建为引领,以坚强政治保证促脱贫

坚持政治至上,切实让扶贫紧盯正确方向。太平镇兴华村党总支作为脱贫的引路人,党总支针对贫困原因,紧紧围绕“建强支部、抓实项目、扶优产业、促就业保增收”这一脱贫攻坚目标,以“党建+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把稳定发展烤烟产业作为党建促脱贫攻坚第一要务,2015年以来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种植任务,烤烟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村党总支创新发展思路,利用烤烟商品化育苗管理的方式和入股莽林田园生猪合作社的方式,村级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空壳村”到现在年收入5万元。

坚持责任至上,扎实把扶贫摆在突出位置。挂包单位市发改委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一是精准高标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每年抽派政治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年轻上进的扶贫工作队,并选派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015年以来选派工作队员12名,其中5人担任兴华村第一书记。二是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市发改委党总支认真制定《年度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方案》,利用七一建党节、“助学扶智”活动,2015年以来到兴华开展“自强·感恩·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及结对共建活动25次。三是充分发挥挂包单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和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兴华村党总支由2015年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到2017年被评为先进党总支。

坚持效能至上,着力以扶贫赢得良好口碑。兴华村党总支结合推进“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了“争当脱贫攻坚标兵”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建脱贫攻坚先锋队、发起投身脱贫攻坚倡议等活动,充分激发广大党员投身脱贫攻坚的工作热情,切实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共识。同时,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知和认可,挂钩单位领导共深入挂钩村上专题党课10余次。村党总支牵头举办群众教育活动20余场,使户户有一个政策“明白人”、村村有一本感恩“明白账”,让广大群众真正知晓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心跟谁走。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聚焦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础促脱贫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自2015年来,通过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整合资金,切实改善兴华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安居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学校小组活动场所。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投资5000余万元。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兴华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兴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兴华村内道路由过去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被今天的水泥路所取代,宽阔整洁,走进村庄,11个村民小组的到组路均为水泥路面,路两边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贫困户过去陈旧的住房已全面得到修缮加固,变成如今的安乐窝,群众的饮水由过去饮用苦咸水、井水、泉水到如今用上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稳定支柱产业保增收。烤烟生产是兴华村支柱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2015年以来连续5年种植面积均超过2000亩,种植面积5年以来位居全镇第一。2019年种植烤烟2005亩,实现产值830万元,覆盖农户有18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有51户,预计人均烤烟收入达4160元以上。二是巩固传统产业稳增收。挂包单位通过采取“1+1+1”(即:职工拿一点,单位出一点,工会帮一点)的模式在挂包村兴华大力发展仔猪项目。自2015年以来,通过购买能繁黑母猪的方式帮扶带动,养殖业得到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村牛存栏289户708头、出售146头;小猪存栏259户2054头、大猪存栏350户1719头,出栏小猪1493头,大猪1911头,全村养殖业产值达665万元。2019年投资110万元的养牛小区正在建设中,扶持125户建档立卡户养牛125头。项目建成后,可养牛280头,兴华村养殖业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三是积极谋划新兴产业促增收。结合实际,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2015年以来,引导群众新发展核桃2000亩,花椒3380株、佛手50亩。新兴产业2019年预计为群众增收15万元。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突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一是改变“扶贫”方式,突出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搭建平台。2016年,选派5名兴华小学教师到保山市实验小学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同时为学校捐赠各种有益、儿童读物、党建党报党刊2000余册,丰富了教职工及广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二是帮助协调扩建兴华小学校舍建设,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近年来,兴华村民重视孩子教育的意识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在校大学生41人。三是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技术、电焊技术技能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到村开展培训。自2015年来,共组织举办电焊技能、核桃中后期管理、烤烟技术、肉猪养殖、香港小母牛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8期510人次,受益农户1300户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四是进行思想帮扶。通过召开党员会户长会以及挂户干部入户座谈、聊天、交流等方式,让一些过去不想出门的人走出去务工增加收入,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目前,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378人,预计务工收入达920万元以上。

以落实政策为依托,抓好兜底保障工程。一是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精准施保”的原则,精准落实兜底保障责任。全村落实低保户74户196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7户7人;26人残疾对象享受补贴,共领取补助资金57.5万元。二是认真落实好生态补偿政策。全村共落实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天然林、退耕还林、草原面积、农业耕地力补贴等生态补偿补助85.53万元。三是老年人老有所养得到保障。目前,全村共有292人已享受养老保险,共有35人已享受高龄补贴,共领取补助41万元。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以责任压实为抓手,形成合力促脱贫

强化挂包单位的责任。一是负责统筹协调挂包村帮扶工作、督促帮扶项目落实到位、保障帮扶工作经费等,自2015年以来共帮助解决水利、道路建设、居家养老、党员活动场所建设资金共计达1800余万元。二是挂包单位党组每季度召开1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每2个月到挂包村督查工作推进情况1次,年末牵头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检查1次,全面压实挂包责任。

压实村组干部的责任。一是村组干部坚持聚焦扶贫主业,落实扶贫主责,把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政治、第一民生和第一责任。制定年度扶贫工作方案、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制定扶贫工作方案、抓实村级施工图、完善项目库,确保兴华村如期实现脱贫出列。二是按照精准扶贫到户、精准脱贫到人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好各级帮扶措施。三是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贫困户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及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按政策要求抓好易地搬迁、养殖小区等项目,按照时间要求,倒排项目时间表,切实抓好相关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如期完工。

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显著。一是沉下身子,用心工作。驻村工作队员不仅做到“身驻”到村,更做到“心驻”在村,坚决不当“走读生”。二是深入学习,吃透政策。驻村工作队员真正做到政策的传声筒和执行者,当好“七大员”职责。三是思想指引,扶起志气。驻村队员通过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的方式,启发和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扫清贫困户的思想上“等、靠、要”这个“拦路虎”。四是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好挂钩单位与挂包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每季度向单位汇报工作1次,积极配合村“两委”促帮扶措施、项目落地。

强化帮扶责任人责任。一是挂钩全覆盖,按照“432”的方式,即实职正处级帮扶4户,实职副处级、调研员、副调研员帮扶3户,科级帮扶2户,确保实现1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二是宣传扶贫政策,结合挂钩户家庭情况制定年度帮扶措施。三是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位挂包干部每年为帮扶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少于1个,2015年以来挂包干部个人出资为帮扶户购买能繁母猪、购买花椒苗、医药箱及防贫保险等共计31.74万元。

施甸兴华村: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

补齐短板,下足绣花功夫促脱贫

对标对表,查清问题短板。今年9月份,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居环境提升”总目标,深入460户农户家中排查短板,进一步核实和查看了收入、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通过排查,兴华村共存在四个方面的短板:住房结构性不足10户、老人或学生住危房12户、群众认可度方面、人居环境差的共性问题。

压实责任,倒排“清零”工期表。首先按照村干部+工作队+挂钩单位领导三结合的方式,分为三大片区,具体负责短板清零工作;其次是针对存在个性问题,制定一户一方案,明确短板销号时限、责任人与整改标准要求,确保每个短板按时清零。

发挥合力,确保短板“清零”。把存在问题短板的情况,向挂包单位进行了汇报,向挂户干部进行了交办。通过派出单位挂村领导、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挂户责任人4个维度的共同努力,截至10月底,共同实现短板问题全部“清零”。

群策群力,聚焦人居环境,提升认可度工作。目前,通过分组召开户长会议的方式,以“三讲三评”活动为抓手,进行集中宣讲,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兜底宣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提升群众认知、认可度,同时组织发动农户出义务工打扫环境卫生,提升改善了组内、户外、户内庭院卫生。

目前,全村57户240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住进了新房,63户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全村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如今的兴华村已与往日大不同!

【兴华队 供 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