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山西朔州:這個奮鬥在扶貧一線的“土豆書記”,厲害

山西朔州:這個奮鬥在扶貧一線的“土豆書記”,厲害

又到一年秋收落,又到一年豐收時,又到一年盤點季。朔州經濟開發區駐西水界鄉駱駝山村第一書記張峰又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度過了一年,翻檢已經磨損破舊的日記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每天的工作日記,看著自己一年以來的工作,張峰寫下了這樣的話:每年的秋收季節,也是檢驗自己工作好壞的關鍵時刻。也許在別人看來是故事,其實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為官一任,這又何嘗不是一次考試,不同的是,在這場特殊的考試中,考場就是腳下的土地,考官就是身邊的群眾。

2018年,張峰被開發區指派到平魯區西水界鄉駱駝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到崗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幫助村民賣掉了5萬多斤土豆,讓種植戶們舒展愁眉,過了個豐收年。自此,他便得了個“土豆書記”的稱號。

平魯區駱駝山村距離城區40公里,由於地質原因,歷來缺水,可開發的資源相對匱乏,農業生產主要以種土豆為主,依託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壯大村裡的土豆種植業,是張峰上任後首先想到的脫貧項目。

今年,駱駝山村的土豆又豐收了,田地裡各家各戶的編織袋裡堆著滿滿的土豆,“今年的土豆不但個頭大,質量還高,還沒來得及往地窖裡放,我們村的第一書記就幫我們銷售一空了,今年光土豆一項我就能收入3萬元。”這已經是村民劉珍第二年不為土豆銷售發愁了。

“今年全村總共種植土豆150畝左右,產量在40—50萬斤,相比去年來說算是大豐收。”張峰介紹到。

一手找貨源,一手找銷路,在張峰和全體村民的努力下,今年的土豆已經銷售了80%—90%,僅張峰一人就積極聯繫企業、飯店、學校等地,解決了20萬斤土豆。

其實早在上任之初,一支筆、一個本就成了張峰的標配,進村入戶、調查摸底、建檔立卡,每多看一眼,瞭解就多一分,心裡就多一分底氣,現在每家每戶的情況他都瞭如指掌。在駐村的日子裡,不管走到哪裡,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我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一定要為群眾多幹好事,多幹實事。”

修葺圍牆、硬化道路、美化街道……在他的工作日記上,對於村裡下一步的發展,他還有更多的規劃,而這些正在從紙上一步步變為現實。

“只有把自己當村民,群眾才不會把你當外人。”這是張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說,只有努力為群眾多辦好事,多幹實事,群眾臉上的笑容才會越來越多,我的心裡也才會越來越踏實。

脫貧攻堅路上,雖只有一個定點扶貧村,但開發區卻用一項項“暖政”助力,創新扶貧方法,精準扶貧。

在張峰日記本的扉頁上,至今還寫著這樣一段話:第一書記下村、駐村,如果沒有一份對農村、農民的真感情,就不可能為當地村民辦好事、做實事。只有真正熱愛農村,情繫農民,真心把駐村的時間當日子過,把村民當親人,才能真正為村民辦實事。扶貧,就是沉下心、不含糊,給群眾做點有用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