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為何梨園內相互“內鬥內耗"?

前輩名家相繼謝世,傳統劇目一一失傳,眼看京劇往昔的繁榮不再,梨園之內卻依然是相互傾軋、彼此傷害,說什麼政府不重視、觀眾不懂戲,將京劇推向萬劫不復的是梨園行自身的"內耗"!


為何梨園內相互“內鬥內耗


說來也怪,在京劇最為繁榮的時代,演員之間尚能精誠團結,相互扶持,雖然偶有摩擦,但主流卻是"義"字當先。想當年京劇老藝人周嘯天身陷困窘,李鳴盛先生使以援手,周嘯天無以為報,便將自己的拿手好戲《打登州》說給了李鳴盛先生,舊時藝人靠玩意兒吃飯,寧舍一畝地,不教一齣戲,更別說是自己的看家好戲,人們大都聽過於魁智唱"將身兒",卻鮮有人知這出戏背後的故事。


為何梨園內相互“內鬥內耗


不知是從誰開始壞了範兒,戲曲藝術式微的今天,梨園之內、同行之間,相互爭鬥,彼此蔑視,內鬥內耗、且樂此不疲。有的演員一拿到劇本先數唱詞,旦角八句、老生六句,老生不幹;老生八句,旦角六句,旦角也不幹。有的演員可以演《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卻不願演《金錢豹》中的孫悟空,只皆因後者孫悟空是配角。有的演員自詡是“角兒”,不尊重底包演員,全無"一棵菜"的意識,徒有“角兒”脾氣,更無“角兒”能耐,馬連良先生尚且提倡“一棵菜”的精神,你是多大的“角兒”?能大過馬先生?

以上內耗尚屬業務之爭,更惡劣的還有演員相互間的人身攻擊。幾位演員師出同門,本應情同手足,共同振興本派藝術,卻在"傳人"的名分上大打出手,都想搶個"正宗",爭個"唯一",老先生在世時尚能剋制,待到老先生撒手人寰,便相互開除對方,彼此"叛徒"相稱,哭墳、託夢、遺書、證人.......總之,凡是能將對方搞臭搞垮的方法,都無所不用其極,更有甚者在老先生的靈堂之上,遺體之前,便拳腳相向,無需說誰是“叛徒”,有此作為,都是叛徒!


為何梨園內相互“內鬥內耗


有的演員無心於藝術,卻醉心於“頭銜”、“評獎”,於是乎“評職稱”、“梅花獎”等等便成了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正所謂“騎著騾驢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為了評上“一級演員”、獲得“梅花獎”,有的演員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遊說、送禮、託關係是家常便飯,還要做的就是搞臭競爭對手,於是,臺上不見二人比較藝術水平的高低,臺下卻上演了一幕幕的鬥法鬧劇,只見他們各自去經營自己的關係網,走高層路線,這邊是大領導的座上客,那邊是某局長的傍家兒,這邊去部委寫揭發信,那邊去組委會鬧自殺......以前沒有“一級演員”和各類獎項的年代,所有的老先生都靠能耐吃飯,靠本事吸引觀眾,反倒是國有院團成立之後,評定職稱級別,演員們都沒了真本事,這樣的“一級演員”還有什麼價值?假若這些演員把這些相互攻訐的功夫和精力用在練功和排戲上,戴老師認為,戲曲不至於像現在這麼慘。


為何梨園內相互“內鬥內耗


如此“內耗”,耗盡了梨園的元氣、耗盡了觀眾的熱情、耗盡了演員的青春年華,有些真心熱愛藝術、渴望唱戲的演員沒有戲唱,只好遠走他鄉,好一點的,尚在努力組織民營劇團、工作室,繼續演出,差一些的,只好去戲校教學,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可如此烏煙瘴氣的梨園,下一代還能有希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