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淅川——“黃金水庫”釋放“黃金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淅川——

“黃金水庫”釋放“黃金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黄金水库”释放“黄金效益”

丹江小三峽 南陽日報通訊員 李振林 攝

12月12日,恰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週年。行走在丹江兩岸,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融融冬日下的碧水青山,給寒冷的冬天平添了絲絲暖意。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黄金水库”释放“黄金效益”

石榴喜豐收 南陽日報通訊員 李 珂 攝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淅川最寶貴的資源、最突出的優勢、最響亮的品牌是生態,同時最脆弱的也是生態。為了保護水質,庫區“有樹不能伐、有魚不能捕、有礦不能開、有畜不能養”,然而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如何找到水質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點?

“近年來,我們積極踐行‘兩山’理論,立足淅川實際,以水質保護和綠色發展為主線,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黃金水庫’釋放出‘黃金效益’。”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說。

激發新動能

“2004年改制前,我們集團就是一個院子的小藥廠,現在我們已經是下轄20個子公司,涉及製藥、新能源、食品飲料、中藥種植、林果產業、生態旅遊等行業的多元化綜合性企業集團。”12月8日,福森集團董事長曹長城接受採訪時感慨地說。

“一庫清水倒逼我們向科技要效益,拉長產業鏈,發展環保產業。”上任伊始,經過幾個月的考察思索,曹長城就認定“科技+環保”是企業發展的最佳模式。

藥產業必須做強。很快,福森集團就引進了多條通過國家GMP認證的一流生產線,能生產小容量注射劑、大容量注射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等藥劑。有科技做後盾,如今,福森雙黃連注射液、雙黃連口服液等,年銷售額均超億元,佔據全國30%以上市場份額,福森藥業成為國內劑型較全、生產規模較大的製藥企業之一。

一庫清水激活福森發展新動能,從單純的製藥企業到藥材種植、生態林果、生態旅遊,福森集團走上了裂變發展道路。

“金銀花就是我們村的‘金銀花’。”唐王橋村支書高申豹說,福森種的金銀花,讓農戶“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打工“掙現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那些反租倒包的農戶收益更高,戶均收益1萬餘元。

如今,在福森集團帶動下,淅川金銀花遍地開花,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沿丹江口庫區築起了“綠色長廊”。與此同時,福森集團夏涼茶、功能飲料、果汁飲料等產業鏈全面拉開,項目全部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可突破60億元,利稅8億元。

福森集團的發展壯大正是淅川工業轉型的寫照。後移民時代,淅川立足水質保護的剛性要求,先後關停數百家冶煉、化工等汙染企業,掀起“綠色革命”,並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大力調整工業結構,聚焦汽車零部件和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扶持擴大綠色環保企業規模。

咬定汽車零部件產業,持續強龍頭、延鏈條、壯集群,全縣汽車零部件關聯企業達到88家,成為河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在冷鏈儲存上,新建大容量冷庫12個,30多萬畝林果“後顧無憂”;聚焦食品深加工業,發展飲料、香菇醬加工等項目十餘個……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有力支撐。

打響綠品牌

12月5日,冬日暖陽下,九重鎮仁和康源軟籽石榴基地裡一派忙碌的景象,給石榴樹施肥、刷白這些冬季日常管護工作正有條不紊進行。“今年6000畝石榴樹掛果,十幾噸石榴剛摘下來就搶購一空!”基地負責人李念峰擺擺手,說。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看來,淅川雖然因為“丹江水”聞名、“水源地”馳名、“渠首閘”揚名,在全國都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但要想充分發揮品牌優勢,讓更多人認可,就必須苦練內功,品牌化發展,做強“綠品牌”,還要學會包裝,市場化營銷,打響“綠品牌”,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綠效益”。

據李念峰介紹,當初來淅川種石榴,是認定了這裡是種軟籽石榴的天賜之地——冬天不太冷、夏季不太澇,再加上好山好水好生態,果實賣相佳、糖度高。當他撲下身子幹起來,才發現淅川帶給他的“驚喜”遠不止這些。“縣裡專門出臺扶持政策,還制定優質農產品生產標準技術,全縣推廣,對新認證的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分別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創成知名品牌後,財政資金和項目資金還會傾斜支持,從‘種’到‘銷’全扶持,我們咋弄也得把園子建好!”

截至目前,淅川縣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6個、綠色食品32個,綠色食品基地面積3.7萬畝、地理標誌基地面積12萬畝。

怎樣才能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買得舒心?

“我們還在全縣推廣實行”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產銷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溯化流程;通過京東、淘寶、抖音等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線上、線下雙線營銷,把特色產業推向更廣闊市場。”淅川縣長楊紅忠說。

“連續三年舉辦賞花節,籌劃第一屆石榴節;搭乘京淅對口協作快車,多次去北京推介淅川軟籽石榴;通過國際體育賽事宣傳淅川……今年豐收節,縣委書記還走進天貓直播間推介軟籽石榴,直播活動累計銷售石榴1.6萬單,銷售額64萬餘元。”在李念峰看來,真正讓他的石榴登上“神壇”的,是縣裡舉行的一波又一波推介活動。

“綠品牌”做強打響,“綠效益”源源不斷。近年來,淅川縣培育像仁和康源這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1家,78種農產品在北京市21家連鎖超市、600家直銷店銷售,總量過萬噸,全縣貧困戶80%以上的收入來自扶貧產業,1/3以上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催生水旅遊

水,溫潤如玉;山,秀色可餐。

12月6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週年前夕,來自北京的30多名遊客走進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淅川,連連稱讚:“一庫丹江水,咋看咋都美!”

然而,如今的“青山秀水”,曾經卻是“窮山惡水”。倉房鎮香嚴寺景區附近的磨溝村民姜玉琴回憶:“前些年一些專家來香嚴寺考察,走三天三夜都沒到村子,村民用牛車載他們,還因為路不好,牛都掉落山崖……”

“那時的淅川,就像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絕代芳華都辱沒了!”很多淅川人為那時的資源浪費深深惋惜。守山守水不守窮,移民遷安後,淅川縣將旅遊興縣作為縣域發展的重要戰略。以水為媒,“水旅遊”呼之欲出。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淅川縣的規劃前瞻而實用,明確提出要把生態基地建成旅遊產業園、交通道路建成景觀長廊、縣城集鎮建成旅遊會客廳、碼頭高速出口站建成旅遊服務點、體育文化活動打造成旅遊嘉年華,推動旅遊融合發展。

如今,淅川縣捆綁香嚴寺、坐禪谷、八仙洞、丹江大觀苑、渠首等景區聯創5A景區,並在基礎設施配套、金融擔保貸款等方面重點幫扶,周邊農家樂、觀光園、採摘園等蓬勃發展,美了渠首也富了群眾。

交通是制約淅川發展的最大瓶頸,多方努力下,投入10億餘元的西十高速啟動建設,打通外部交通“大動脈”;投資25.8億元的環庫路,將丹江口水庫沿線景點串珠成線,鄉村旅遊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現在看來,是一條大路、一庫清水,讓我們這裡的好風景變成好前景!”姜玉琴樂呵呵地說。

如今的磨溝村,一排排別緻的徽派小樓依山傍水,來附近香嚴寺、坐禪谷的遊客絡繹不絕。姜玉琴在政府的扶持下,開起了農家樂。“遊客吃的魚,是丹江裡的淡水魚;菜,是山坡上的野菜,經濟又環保。誰也不曾料想,當年我們這個入不敷出的貧困家庭,如今月純收入過萬元!”姜玉琴說。

農家樂,樂農家。越來越多的磨溝村民品嚐到鄉村旅遊甜頭,發展旅遊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了家,在村裡務工,磨溝村有一半人從事旅遊業。此外,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還幫助建成了電商服務站,磨溝村的土雞蛋、芝麻葉、地曲蓮等土特產通過互聯網賣到山外。

截至目前,淅川縣像姜玉琴這樣發展休閒農業合作社、農家樂、生態觀光采摘園的貧困戶已達500餘戶,旅遊從業人員3萬餘人,帶動人均增收1500元。如今的淅川,“開窗見綠、出門進園”,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旅遊觀光、飲水思源。(南陽日報特約記者 康 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