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馬島戰爭技術含量如何?

千島幕遠


無論是武器的技術含量還是戰術運用的技術含量,雙方的表現都比較高。先說一下雙方的武器的技術含量吧,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技術含量最高的武器無非就是從法國夠買的飛魚導彈,而相比之下英國出動的武器技術含量要遠高於阿根廷,首先最重要的是無敵級航母以及上面搭載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鷂式戰機,然後是代表著英國防空技術集大成製作的42型防空驅逐艦,以及擊沉阿根廷巡洋艦的“勇士級”攻擊型核潛艇。可以說英國皇家海軍基本是出動了至少一半的家底,將現役所有先進的武器都哪裡出來。

說完武器的技術含量,再說說雙方在戰術上的表現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在戰術上的表現,最著名的無非也就是阿根廷用超級軍旗戰機擊沉英國的最先進的42型防空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考文垂號。而之後阿根廷空軍在喪失了飛導彈的優勢後空軍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多次低空突防進英軍編隊進行臨空投彈,據阿根廷方面的描述,自家空軍擊傷了英國航母,但是英國沒有承認這一戰果。而阿根廷陸軍和海軍的表現就沒有過人之處了。

而對於英國來說,遠征艦隊的多兵種聯合作戰可以說是相當熟練,首先是航母派飛機轟炸馬島上的阿軍防禦徵地,驗證了鷂式戰機的作戰性能,然後派出具有特種作戰性質的部隊登島作戰,之後在偵察出目標後指引飛機、艦炮精確地摧毀敵人的防禦陣地。所以在在一個多月的作戰中就奪回馬島。而在海軍方面,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征服者號”首開了核潛艇擊沉敵軍作戰軍艦的作戰記錄,直接威懾阿根廷海軍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包括阿根廷的航母編隊。

征服者號核潛艇以及它擊沉的阿根廷"貝爾格奈諾將軍"號巡洋艦,這艘巡洋艦原是美國二戰時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

不過英軍也有失蹄的時候,就是艦隊防空能力的缺失,雖然自己擁有技術先進的42型防空驅逐艦,但在實戰中它的表現卻不如人意,為英國下一代防空驅逐艦打下了技術驗證的基礎。第二就是鷂式戰機的艦隊防空性能羸弱,雖然對地攻擊表現不錯,但艦隊防空攔截成功率只有40%多,這對於防空來說是不合格的,所以之後英國便放棄小型航母的研發,轉而重新返回建造大型航母,而這些都是基於馬島戰爭得出的結論。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英國和阿根廷當年為馬爾維拉斯群,英國人稱福蘭克夫群島的戰爭肯定是十分具有技術含量。當時的英國幾乎出動了自己的整個艦隊,其中包括航空母艦,英國人利用潛艇擊沉阿根廷的多艘軍艦,阿根廷空舉在5O公里外用飛毛腿導彈一舉擊沉了英國萬噸級運輸艦,雙方之間打得都有色彩。

有技術含量的戰鬥表現在搶灘登陸作戰上,英國人採用了虛張聲勢的作法,讓英國的媒體宣傳英國要出動幾十架直升飛機參戰,讓阿根廷懼怕英國大量的直升飛機參戰,不敢展開反登陸作戰,最後錯失良機,失去了收復馬島的最佳機會。


六點山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島戰爭的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

此戰中,雙方使用了包括:航母、核潛艇、先進戰機、先進直升機、先進反艦導彈等等很多非常先進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戰術也是非常先進的。

以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擊沉謝菲爾德驅逐艦為例,就是戰術上的經典,將先進武器的能力發揮到極限。

因為當時英國沒有艦載預警機,只能依靠軍艦雷達進行預警。

而受到地球的影響,軍艦雷達的探測距離不能超過40公里。

同時,由於海洋的影響,英軍軍艦對於中高空較大目標具有良好的探測能力。但是,對於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目標,軍艦雷達探測能力不佳。

於是,阿根廷的3架超級軍旗戰機就執行了這個任務。

可以說,它們的戰術極為高超。

3架戰機保持無線電和雷達靜默,以超低空掠海幾十米高度飛行,一直逼近到80公里。

到了80公里距離,1架沒有攜帶導彈的超級軍旗突然爬升,打開雷達,將英軍艦隊的數據發給另外2架攜帶導彈的戰機。

這家超級軍旗隨後迅速返航。

4艘英國軍艦發現了這架戰機,因距離很遠沒有重視。

於是,2架超級軍旗根據得到的數據,繼續超低空飛行畢竟到英國艦隊40公里(雷達最遠探測距離),迅速爬升,用雷達鎖定目標,然而發射飛魚導彈後迅速返航。

當時英國軍艦也發現了2架戰機,靠近只有40公里。

但這2架戰機發射了導彈以後,又繼續以超低空飛行返航。

英國軍艦就沒有在意,認為可能是誤報或者阿根廷偵察機。

結果,飛魚導彈繼續掠海飛行,因為目標太小,英軍軍艦並沒有發現。

直到導彈靠近軍艦,英國軍艦才報警。但已經遲了,一枚飛魚遭受干擾彈墜海,但另一枚準確擊中謝菲爾德號,後者20死24重傷最終沉沒。

期間,阿根廷飛行員不但又高超的技術,也有很強的勇氣。

要知道,在掠海飛行時,區區幾十米高度只要操縱桿一抖就會墜海。


薩沙



馬島海戰(福克蘭戰爭),是一場英國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馬島為期10周的戰爭。始於1982年4月2日星期五,當時阿根廷佔領馬島(福克蘭)群島。並且第二天,聲稱對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擁有主權。4月5日,英國政府派遣了一支海軍特遣部隊爭奪丟失的島嶼。



這場衝突持續了74天,隨著阿根廷於1982年6月14日投降而結束,這些島嶼被歸還給英國控制。總共有649名阿根廷軍事人員、255名英國軍事人員和3名福克蘭群島居民在敵對行動中喪生。 這場衝突在這兩個國家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併成為各種各樣的主題書籍、文章、電影和歌曲。愛國情緒在阿根廷高漲,但結果引發了大規模抗議執政軍政府加速了它的垮臺。



在英國,保守黨政府在成功的結果支持下,第二年再次當選。這場衝突的文化和政治份量在英國的影響不如在阿根廷,阿根廷仍然是一個持續討論的話題。 英國和阿根廷在1989年西班牙馬德里的一次會議後恢復了外交關係,兩國政府在會上發表了聯合聲明。兩國對馬島(福克蘭)群島主權的立場都沒有明確改變。1994年,阿根廷對這些領土的要求增加到它的憲法。


在軍事科技影響上,馬島衝突仍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現代部隊之間最大的海空作戰行動。因此,它一直是軍事分析家和歷史學家深入研究的主題。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包括:水面艦艇容易受到反艦導彈和潛艇的攻擊,協調遠距離投射力量的後勤支援的挑戰,以及重新確認戰術空軍的作用,包括直升機的使用。 謝菲爾德號被擊沉後,各國討論了從衝突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為執行這些經驗教訓而採取的措施,例如隱形船隻和近防武器系統。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阿根廷軍事在世界上最多能算是三流

軍隊規模,武器裝備,戰略戰術都一般,戰前沒有做好準備,如果多幾架超軍旗戰機,和飛魚導彈英國真的很難勝利✌

即使這樣英國幾乎動用了全部能用的力量,

艦隊損失巨大,又通過外交手段讓各國對阿武器禁運,

好多人認為英國是遠征作戰,其實翻開地圖你會發現,阿根廷也是遠征作戰,馬島離阿國也不近,阿根廷其實沒有多少地理優勢


禪小崔


英國動用的裝備:

4月19日英軍丘吉爾級核攻擊潛艇征服者號,到達進行海域偵查;4月20日具有雷達成像功能的勝利者空中加油機先飛越南喬治亞島進行探查。

航空母艦為特遣艦隊包含了兩艘航空母艦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號,其上20餘架海鷂戰鬥攻擊機是整個特遣艦隊能用來對抗阿根廷軍隊的空中軍力。

在整個行動中,有四十三艘英國商船為特遣艦隊服役或補給,提供燃料物資等的貨櫃船及油輪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後勤線。

英國皇家空軍在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上的威迪亞威克空軍基地包括負責護航的麥道幽靈FGR.2戰鬥轟炸機與44中隊的火神式轟炸機、還有一個勝利式空中加油機機群。山貓Mk II型直升機。山貓直升機裝備Mk 46型魚雷火神轟炸機,可以攜帶21枚1,000磅的炸彈。火神最多可以飛行4,171公里。

配屬無敵號航空母艦的海鷂FRS.1戰機,以5炸彈海鷂FRS.1戰機,以5炸彈集束炸彈向斯坦利港機場及古斯格林野戰機場進行空襲。

火神轟炸機,可以攜帶21枚1,000磅的炸彈。火神最多可以飛行4,171公里。

42型驅逐艦 或稱雪菲爾級,是一種現代英國皇家海軍導彈驅逐艦。

 

 

阿根廷動用的裝備:

包含A-4天鷹式攻擊機、匕首式戰鬥機、堪培拉式轟炸機)兩架幻影3型50阿軍將羅蘭導彈和海貓導彈混編成機動防空系統,如果導彈都沒有命中目標則向低空近距離的英國軍機以瑞士製造的歐瑞康35毫米雙管快炮(每分鐘550發射擊速度)攻擊。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沉沒,帶來巨大的戰略影響。首先阿根廷在戰役中失去了部分的制海權;其次該艦的兩艘護航驅逐艦以及以5月25日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掉頭返回阿國本土。

皇家海軍一艘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遭受飛魚反艦導彈攻擊。當時,該艦正作為雷達哨戒艦部署於英國特遣艦隊之先頭。當其為阿根廷海軍海王星式海洋巡邏機捕捉後,兩架部署在火地島里約格蘭地,攜帶飛魚式反艦導彈的阿軍超級軍旗攻擊機立即升空。在接受阿根廷空軍KC-130H 大力士型運輸機的空中加油後,兩機便貼著浪尖以超低空進襲。只有在50英哩處躍升執行雷達搜索並立即返回低空,在20到30英哩處發射所攜帶的飛魚導彈。






石凡是也


馬島海戰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實戰檢驗了武器裝備。任何設計上的缺陷都會造成致命的損失。對於阿根廷的突防進攻來說,作為海上強國的英國謝菲爾德,它的防空導彈發射器,一次發射只能是兩發,而低空突防的阿根廷飛機有五架。如果要是可以連續發射或配置更合理。或許就避免損失。對於戰爭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大馬哈魚12


馬島戰爭,是二戰之後最激烈的海陸空聯合作戰,是一個二流的軍事大國與一個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的一場局部戰爭,交戰雙方只使用了其部分軍事力量,戰場也僅限於馬島及其周圍1.2萬平方公里的海空區域,但這場戰爭具有中遠海和遠洋作戰性質,涉及戰場偵察與情報搜索、戰爭動員、戰役戰術偽裝、艦隊遠洋奔襲、海上攻防作戰、潛艇攻擊與反潛作戰、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直升機機降作戰、登陸與抗登陸作戰、現代條件下的近戰與夜戰以及戰役後勤保障等等,同時雙方在戰爭中使用了先進的武器裝備,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反映出了不少新的作戰特點。同時,馬島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南大西洋首次爆發的一場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就戰爭類型來說,是一次使用常規武器的戰爭;就作戰樣式來說,是一次以海空軍為主的島嶼爭奪戰。馬島戰爭雖然是一場局部戰爭,但雙方使用了多種先進武器裝備,以奪佔島嶼為目的,進行了海戰、空戰、登陸和抗登陸作戰,是一場影響較大的現代化局部戰爭。馬島的炮聲雖早已沉寂,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馬島戰爭的研究還在深入進行。因為這場戰爭為人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和可資借鑑的經驗。

地理環境概況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馬島屬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約為5.5度,最高平均氣溫為18度,最低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據說,冬季最低氣溫有時可達零下40度。南喬治亞群島位於南緯54°15′—54°55′、西經36°45′—38°05′之間,距馬島1,300多公里,是火山島。主島南喬治亞島呈西北——東南走向,長168公里,寬32公里。周圍有一些小島和岩礁,總面積3,756平方公里。主島中部山巒起伏,地勢崎嶇。最高峰為佩吉特山,海拔2,934米。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五,故有“冰川”島之候嚴寒,多暴風雪,年平均有120天降雪。

1. 重視軍事訓練,適應各種戰場環境

馬島戰爭表明,越是在現代條件下,武器裝備複雜,技術先進,越是需要有較高的訓練水平。英國參戰部隊大多是職業軍人,平時訓練有素。海空軍經常參加北約的軍事演習,陸戰隊和傘兵每年用 3個月時間到挪威嚴寒地帶進行訓練,士兵耐嚴寒,能負重越障徒步行軍作戰,有的還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如英陸戰隊和傘兵營士兵在嚴寒和道路泥濘條件下,負重徒步行軍幾十公里奔襲阿根廷港。英軍平時也很重視夜戰訓練。此次戰爭中,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的登陸作戰、攻打達爾文港等,都是在夜間進行的。由於英軍平時堅持嚴格訓練,掌握了近戰、夜戰等作戰方法,因而適應在氣候寒冷的馬島地區作戰,保證了攻島作戰的勝利。英空軍也強調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戰爭中英機進行空中加油600多次,僅失誤6次,成功率99.9%。相比之下,阿軍的訓練則有明顯的不足。阿陸軍從1864年以來從未對外作過戰,缺乏實戰經驗。阿實行徵兵制,服役期為一年,除進行一般的訓練外,沒有進行過任何高寒島嶼作戰的適應性訓練和任何抗登陸演練,害怕夜戰和近戰阿航空兵夜間行動也很少,軍兵種之間的配合協同很差。

2. 重視武器技術發展,減少複雜戰場環境的制約

馬島戰爭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動用了諸如偵察和通信衛星、核動力潛艇、多種制導武器、電子戰裝備、夜視器材和電子計算機控制的地面火炮等等新裝備新武器。其中核潛艇、空對艦導彈、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都是第一次用於實戰。這些新裝備新武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如能在萬里之外對軍隊實施指揮和控制,能對廣大戰區保持不間斷的偵察和監視,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不但能減少天候對作戰帶來的不利影響,還能利用天氣預報技術保障軍事行動。這一切充分表明了現代軍事技術已經對軍隊的兵力結構、指揮、作戰方法等方面的改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而且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次戰爭中準確的天氣預報幫助英軍達成了登陸的突然性。因此,重視研究軍事技術的發展對作戰方式帶來的新變化,努力適應這些變化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3. 渡海登島作戰的啟示

①要重視奪取制空、制海權

在現代條件下作戰,制空、制海權尤為重要。馬島戰爭中,阿空軍在數量上佔優勢,且距戰區較近,有基地作為依託,所以能給英艦以重創。但阿方又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戰區的制空權,尤其沒有掌握制海權,因此在戰爭初期雖然拿下了馬島,也向島上派駐了大量部隊,後來還是步步陷入敗局。英軍極為重視奪取制空、制海權。它派往大西洋的特遣艦隊是英國海軍的主力,投入的海、空力量基本上能對戰區實行全面的海上封鎖。英憑藉其海軍力量的優勢,積極尋求與阿海軍決戰,擊沉了阿唯一的一艘巡洋艦,重創一艘潛艇,奪得了制海權。5月1日開始,英機、艦重點襲擊馬島的機場,擊毀飛機,破壞跑道,奪得了局部制空權。英軍還對馬島周圍海域實施海空封鎖,切斷了阿本土與馬島的聯繫,使守島阿軍得不到增援和補給,完全陷入孤立.最後被迫投降,所佔島嶼得而復失。

②要重視發揮精確制導武器和電磁空間的重大作用

英阿雙方在戰爭中都使用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其數量與種類多、技術程度複雜,造成雙方巨大損失,都是以往任何一次海空戰所不能比擬的。在馬島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發揮了重大作用。如阿“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在距目標48公里處發射了1枚“飛魚”式導彈,就將英國35000噸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裝備有最新的電子報警裝置,雖在被擊中前 10秒發現了目標,仍然無法挽救其毀滅的命運。馬島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大量的電子裝備,電子戰的作用非常突出。英國“火神”式戰略轟炸機能在夜間飛行 61000公里準確無誤地轟炸阿根廷港,並能安全返航,是因為裝備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計算機,並對阿雷達和通信系統實施了干擾;阿“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能多次襲擊英特遺艦隊而自己不被擊落,也因為其裝備了先進的電子設備,特別是多功能雷達可以引導飛機超低空飛行,實施精確的攻擊。北約軍委會主席福爾斯海軍上將稱,英“謝菲爾德”號被擊沉不是戰術上的失誤所致,而是英艦隊“沒有裝備遠程雷達所造成的惡果”。阿“飛魚”式導彈之所以戰績顯著,是因為這種導彈裝備有反干擾裝置能夠吸收對方施放的干擾電波。電子系統雖不象武器那樣直接攻擊目標,但它能控制兵器,直接影響兵器的效能,成為一種重要的間接殺傷手段,它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

③採取多種偵察手段,及時掌握可靠戰場環境情報

英軍既運用了現代化偵察情報手段如衛星偵察、截獲破譯密碼等,也採用了上島潛伏等一般偵察手段。在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的同時,其“特別空勤團”和海軍陸戰隊“特別舟艇中隊”的數百名隊員即潛上馬島,在島上英籍居民的掩護和協助下,晝伏夜出,分組偵察瞭解阿軍的兵力部署、陣地編成、工事構築、火力配系、障礙物設置,以及機場、倉庫、通信報警設施等情況,為英軍的作戰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使英軍能較好的掌握戰場環境,對取得戰爭勝利起到很大作用。

④分析戰場環境,採用多種措施,達成登陸戰役突然性

為達成突然性,英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出其不意,精選登陸地點。聖卡洛斯港海灣狹長,艦隊活動餘地小,與首府阿根廷港只有小道相通,車輛通行困難。阿軍認為不是理想的登陸地段,因而僅部署了百人左右的警戒分隊;二是運用多種謀略手段進行欺騙。英軍在登陸前二週就已選定聖港為登陸點,而英報卻登載大量消息,預測英軍將在馬島南部登陸。登陸前二天,英軍飛機和艦炮卻連續不斷地轟擊南部阿軍,卻置北部於不顧。英軍在登陸前夕還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艦隊實施無線電靜默,甚至中斷對美提供情報;三是利用夜暗突擊登陸。5月20日晚,馬島及附近海域出現大霧,雲層很低,能見度差。艦隊在惡劣的氣象條件掩護下,於午夜駛入福克蘭海峽,於21日凌晨 3時開始登陸,天亮前,登陸部隊及其裝備已全部上陸;四是實施佯攻。英登陸艦船向聖卡洛斯港開進時,英兩艘航空母艦卻駛向南部海域。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的同時,其飛機、軍艦則對阿根廷港、古斯格林等地進行轟擊;部分突擊隊員還在達爾文港、路易斯港等地登陸,發動牽制性攻擊。這一系列欺騙活動,分散了阿軍的注意力,使其難以判明英軍的登陸地點、規模和真正企圖。阿方判斷英軍可能在阿根廷港登陸,因而在該處部署了3/4的兵力,以至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時阿軍尚未發現。英軍突擊部隊分乘登陸艇、武裝快艇、水陸兩用車輛實施水面多點登陸;搭乘直升機實施垂直登陸:水陸兩用坦克及其它自行車輛直接浮渡登陸、防空導彈、火炮和其它重武器裝備則儘量用直升機吊運上陸。因而英軍在4小時之內就建立了25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

馬島戰爭表明現代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戰場環境比傳統意義上的戰鬥複雜很多,尤其要考慮外層空間和電磁空間的巨大影響。另外馬島戰爭也給我軍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很多啟示。為了實現祖國偉大復興,要成為新形勢下合格的新型指揮軍官,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科學文化素質及軍事指揮才能


仰望星空moon


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大西洋。19世紀,英國佔領馬島,驅逐島上的阿根廷官員,並宣佈其為英國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認為馬島是自己的固有領土。二戰之後,聯合國也在尋求解決英阿兩國關於馬島的爭端,但英國拒絕對此問題妥協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西班牙文: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語族國家又稱:Guerra del AtlánticoSur,譯文即“南大西洋戰爭”,英文:Malvinas War,又稱:Falklands War,譯文: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福克蘭海戰,部分媒體簡稱:福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這場戰爭同時也創造了海上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

在足球世界裡,英阿大戰總是讓人熱血沸騰,1986年世界盃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加爾鐵裡就任阿根廷總統,他在任實行獨裁統治,國內經濟嚴重惡化,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一度達到600%。民眾的抱怨聲此起彼伏,國內多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為了緩解國內危機,加爾鐵裡決定將阿根廷民眾的目光轉移到馬島上。

▲加爾鐵裡

1982年4月2日,加爾鐵裡下令出兵佔領馬島,由於馬島上的英國守軍人數很少,再加上馬島距離阿根廷本土很近,因此英國守軍僅僅抵抗了數小時就宣佈投降,阿根廷佔領了馬島。消息一出,令阿根廷舉國歡慶,加爾鐵裡的聲望達到巔峰。而英國方面深感震驚,他們將此次事件視為奇恥大辱。雖然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早已沒落,海外殖民地也基本失去,但英國政府絕對不能容忍虎落平陽被犬欺。很快就成立了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戰時內閣,國會也一致通過了對阿根廷動武的決議。

▲撒切爾夫人

此時,加爾鐵里根本就沒想到,英國真的會跨越大半個地球跑來動武,甚至就連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魯王子也親自上陣。英軍發誓要藉此找回昔日的榮光,英國海軍出動了全國三分之二的海軍兵力,組成一支特混艦隊,對馬島周圍的海陸空進行封鎖。英軍對馬島上的機場進行轟炸,摧毀雷打陣地,並切斷阿根廷的補給線,很快就取得了制空權和制海權。4月26日,英軍收復了南喬治亞島。

▲馬島戰爭中英國特混艦隊

面對困境的阿根廷軍隊也毫不示弱,他們對英國皇家海軍展開猛烈反擊,並擊沉了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但是阿根廷軍隊根本就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武器裝備和戰術素養佔優的英軍在東福克蘭島北岸展開登陸,他們與阿根廷特種部隊展開激戰,突擊隊員直到彈盡糧絕才選擇投降。6月11日,英軍佔領了斯坦利港(又稱“阿根廷港”),很快阿根廷的最後一道天然防線也被英軍攻破。1982年6月14日,萬分沮喪的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宣佈向英軍投降,馬島戰爭就此結束,英國也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加爾鐵裡也就此下臺。但是,英阿兩國一直還在為馬島的歸屬爭執不休。

▲飛魚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為什麼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阿根廷最終會戰敗呢?因為阿根廷政府低估了英國人奪回馬島的決心,從而導致戰爭準備不足,面對氣勢洶洶的英軍,阿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而英軍一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為奪回馬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馬島戰爭技術含量如何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海戰?正兒八經的應該是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規模不大但要素齊全,雙方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是一次典型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留下最經典畫面當屬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發射法國飛魚空艦導彈擊沉英國42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了。

▲被英軍潛艇擊沉的阿軍護衛艦

這次衝突,阿空軍表現搶眼,陸軍則成了累贅。阿軍在半年多時間往島上塞了萬把人,但連基本的物資儲備、守備工事都做不好,連最關鍵的島上機場修得不是很完備,拖累了空軍。最大問題則是阿軍高層沒想到會導致大規模衝突,上萬陸軍是以去搞佔領的,但沒想到英軍反應迅速,特混艦隊很快就對馬島展開了封鎖。

而阿陸軍在持續封鎖下最後斷糧,難以支撐之下最後選擇了投降,被俘9800人。阿陸軍的防空導彈有英制“吹管”、法制“羅蘭”,還有雙35高炮,而飛魚、羅蘭、還有兩門155榴彈炮都是用C-130偷運上去的,但是空中運力太小,結果萬人部隊都沒像樣的重裝備,僅有幾門大口徑火炮也被英國海軍火力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一方面英國特混艦隊的艦船,根本就沒有開到守島部隊的射程範圍內,只在遠距離上進行封鎖,島上防空導彈也沒法發揮,只有羅蘭導彈擊落了1架鷂式艦載戰鬥機,那時英國也只有20架鷂式。但英軍一開始的登陸部隊只有那麼點人,也沒什麼重裝備,你島上好歹也有萬把人呢,起初的作戰物資也不怎麼缺,卻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沒打出來,這隻能歸咎於戰鬥意志差了。

但英勇的阿根廷空軍,直到最後一刻還在盡力支援陸軍,C130運輸機在島上的起降一直持續到陸軍投降前,阿空軍的表現可圈可點!馬島衝突展示了平戰結合、制電磁權、激光致盲、中低空防空、航母、潛艇、反艦導彈多種元素,還有預警機的缺失帶來的麻煩等,但這次海戰也和現在的新型武器裝備快有兩代的差距了。

▲阿根廷超軍旗艦載攻擊機

且馬島海戰中雙方戰艦根本未曾展開過對攻,實際參考價值有限,但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延伸。要說狹義海戰,應該有朝韓炮艇對決這一幕,還拍成了電影,不過最多算鬥炮術而已,現代海戰是視距外的攻與防。

而自從世界海軍裝備反艦導彈以後,水面艦艇在運動戰的對決中用反艦導彈擊沉敵方水面艦艇的戰例應該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67年埃及用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埃拉特級驅逐艦,第二次是1973年以色列用薩爾級和雷謝夫級導彈艇擊沉、擊傷埃及導彈艇十多艘。

至於馬島海戰這次被反艦導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是阿根廷空軍發射的空艦導彈建功,欺負了一下英國水面艦艇,同樣英國用核潛艇欺負了阿根廷老爺級巡洋艦、用山貓直升機欺負了阿根廷潛艇,雙方水面艦艇基本沒有對陣,嚴格講不算真正的海上對決。

最後,馬島戰爭距離現在都快40年了,武器裝備戰術打法早就落伍了,對現代戰爭借鑑意義不大,而且整個馬島戰爭也只能算是低烈度衝突,算是精確制導武器剛開始的現代化海戰的序幕。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海戰到現在還沒有,馬島應該只能算半個。

鐵桿軍迷


一個大國,一個小國,大人打小孩談不上技術含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