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5万亿基建计划,对于房价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奥斯卡萨玛


25万亿的基建,是一段时期内的项目总额,不是指2020年一年的投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既然提出了这个数字,就说明大水漫灌是有可能的。

记得上次4万亿的投资,实际规模远远不止,带来的结果是楼市的崛起和通胀,这次虽然强调了房住不炒,但这些天大家都看到了,各地陆续在放宽购房的条件,这一次没有被阻止。

如此庞大的资金,肯定会有部分进入楼市,谁也挡不住。

房价也许不会暴涨,但维持现有价格毫无问题,缓慢上涨几乎是定局,那么,多少算缓慢呢?每年7%算吧,大概10年翻一番。

别再盯着房价了,实际上没有房的人不多了,最差也可以和父母住一起,现在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日常消费品上吧,新一波通胀可能就要来了。


海色民生


疫情过后,国家放出25万亿资金拉动经济,要知道08年金融危机只放出了4万,这次是25万亿,很多朋友就说是不是房价,又一轮飞涨了?


不可能,或者说这个是低概率事件,这次25万亿资金没有投向房地产,高铁这些项目,而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上面,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去存量市场了,并且房贷资金贷款太大,占据了居民大部分的贷款,负债不怕,只要收入增长速度大于这个负债就好了,所以这次国家把资金投放到了5G,这样相当于是刺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房价的债务,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那房价会跌么?大哥!!经济发展的是要大家都去消费,变的更有钱,只是钱没有那么值钱了,所以房价跌是不可能了,没有房子的人还继续拿钱去买房,但是有房子的人会拿去投向其他市场,那些地方财富增长速度更快,在钱面前大家都是聪明人。


哲思去创业


这次包括河北、四川、重庆、福建、陕西、河南、云南在内的7个省推出投资总额高达25万亿的基建项目,很多人直呼大放水要来了,其实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这次的重大投资计划,可以发现其目的还是以稳经济为主,并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对房价会构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分析如下:

首先这25万亿是总投资额,一个项目要建很多年的,并不是一年就集中花掉这25万亿,所以,并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况,第二,新一轮”基建“重点放在了5G、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这和以往的“铁工基”并不是一样的,具体有多少资金会流向房地产,我认为不会有很多,那么也就不会造成以前出现过的房价过热的情况,当然疫情之后的经济如果能得到快速恢复,对房地产也会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也符合上层防止房地产大起大落稳步发展的方针。

综上所述,25万亿基建计划,其实用“新基建”计划这个词更准确些,要说对房地产的影响肯定不会像以往年份那么直接,更多的是整体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间接联动效应,到目前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容量已经非常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也事关全局,所以,我认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以稳为主,大起大落都是要防止的。


牛散航哥


2008年M2是47.5万亿,药量为十二分之一(4万亿)。

2020年M2是200万亿,暂定药量为八分之一(25万亿)。

2019年中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55万亿,2020年仅仅过去了两个月,7个省市的计划投资规模已经将近2019年的一半。

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患多烦忧

昨日之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行的货币都已远超历史平均水平,在这史无前例的印钞运动中,全球大部分国家资产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

有人将经济增长比喻成一个上升的电梯,不管你在电梯里是蹲着站着跳着,只要你在电梯里财富就会增长,进去的越早(楼层低的时候进入),下去的越晚(楼层高的时候出来),就能做到资产增值最大化,这就证明房价上涨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作用。

社会趋势一定要跟,顺势而为一定要做,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

今日之患

适度的货币刺激必然带来经济繁荣,这是被世界货币发展史证明过多次的真理,但经济繁荣的本质是,生产能效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商品的价格应该不断下跌,才能是真正的经济增长模式,单纯靠法币(官方货币)刺激经济是没有实体支撑的空心住。

同时货币过度增发,导致资产泡沫膨胀过度,实体已然松动,投资大行其道,暴富变成梦想,贪婪反噬道德,巧取豪夺投机倒把成为热议话题,企业无心经营,个人没有定力,货币的洪水让整个社会都在随波逐流。

今天的25万亿会重现昨日4万亿对房地产的辉煌吗?昨天,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红利优势,有80后独生子女的买房高峰期,有在当时并不高的人均平米数。今天,这些往日的优势逐步消耗殆尽。

昨天,我们依靠货币的大水漫灌,经济不断上涨,今天,经济衰退已开始显现,GDP增速开始下行,之前保七,现在保六,疫情过后很可能会提出保五点五。

昨天,货币宽松导致资产倍数上涨,随即开始调控,开始去杠杆,今天,杠杆率不降反升,资产价格仍居高位,房价回落遥遥无期。

昨天,一至五线城市房价还未全面系统性上涨,今天,连五线下属县城,房价都至少涨了两轮。

昨天,各地政府严控基建扩容,基本没有什么债务,今天,截至到2019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072亿元。

昨天,通货膨胀属于很低的水平,感受不到物价的暴涨。今天,国人消费最多肉类价格涨了几轮。

昨天,我们需要解决的只是内需消费扩大问题,今天,外贸,投资,消费都需要解决。

综合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失去了再次爆发的基底。

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以房地产行业为核心,配以基建辅助投资,造成国内债务扩张,地方不断发债,房企融资不断,个人杠杆升高,直接导致地方为还钱靠卖地,开发商为还债靠卖房,最后个人加杠杆接下债务,妥妥的乾坤大挪移。

在这一循环中,依附房地产行业的各个产业都得到了债务转嫁的机会,但多数企业并未因无债一身轻发展本行业专业技能,反而加入了继续翻炒房价的队伍,使得债务已经被完全扭曲,并且周期不断拉长。

从某方面来说,如果25万亿基建造成房价再次大幅上涨(年增长超过5%),反而会对经济造成更大负担,又会走回房价刺激经济的老路,产能过剩,增加基层负担,拉大贫富差的社会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继续开动印钞机对于煎熬中的各大房企来说肯定算是个利好消息,对于各地区来说,继续保地价和房价的信号也异常明显。

以上的道理大家都懂,政府更明白,但是必须特事特办,新冠是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在这个事件所影响到的周期内,稳经济稳社会才是第一要务,投资基建恰恰能缓解这次新冠对经济的整体压力,债务拉升的副作用只能等疫情过后在补救。

一切为了城镇化

有人判断基建大礼包会导致房价继续上涨,我倒不全是这么认为,基建无疑会让一些人对房价产生躁动心理,但重要的是这些钱不会直线落入买不起房子那些人的口袋里,也就是说短期内买不起房的还是没钱买,等基建逐步上马,各地投资基金逐步到位后,通过时间差让货币流向个体,利用差异化消费来避免资金直接进入房地产推高房价。

房地产虽然告别了黄金周期,进入了白银青铜时代,但从未来的整体发展来看,虽然暴涨的基底不在,但也不会将房价一棍子打到底。在白银青铜周期内,房产会明显趋于分化状态,核心城市会触底回调,过度透支地区会止步不前喘口气。

无疑这次25万亿基建大礼包,成因中少不了国民消费意愿及消费预期的双下调,在外贸受阻,投资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消费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从基建的个人收益方来看,农民工无疑将会占较大比例,为何如此?因为稳住了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也就稳住了城镇化继续发展的锚,农民工有钱赚才愿意留在城镇中继续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继续发展才能继续带动经济向上。

通过之前的分析得知如果不搞基建大礼包,这次疫情导致的诸多问题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恢复,那么这段时间(很可能3-6个月)原先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就会因为在城市中没有收入,而转回农村,上亿的农民工返乡农村怎样应对,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农民工长期留在各个工地上。

从根本上讲,城镇化必须为进入城镇的人口提供岗位,如果按照预期的城镇化工作岗位要求,这些岗位大部分都要带有养老医疗保险的全职就业岗位,这样在这些岗位中的农村进城人口才算是真正的落户于城镇,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进城人口都在从事短期和临时性的工作,尤其以农民工大军为主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使是一些侥幸进入民企或国企的全职就业人员,工作年限也都在3-7年之间。

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就拿当年中科院《2012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达到51.3%(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数字可能不太准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镇常驻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常驻人口中将生活半年以上的农村户籍也统计在内,如果抛出这些农村户籍人口,实际城镇化率为35%左右。由城镇化率的统计结果可见,城镇中不能缺少农民工的身影。

总结

从房价上涨的基底,和中央房住不炒的精神,以及各基层民众的消费能力,消费观来看,25万亿基建计划对于房价的刺激作用不会很大,但肯定会撩起一些房价震动的涟漪,可能会结合各地区债务及经济受创大小,顺势进行房价调整(还是以不超速5%为基准),所以千万不要产生一种房产黄金十年时的错觉,认为错过这波行情,房价未来还会大涨。


属狗的水瓶座


25万亿投资计划,对于房价有啥影响?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最近各省都发布了基建投资计划,目前统计有二十五万亿之多。还有其他没有发布的省份,那样估计三十万亿以上。那么对于房价有啥影响呢?我认为对房价涨跌影响都不大。原因有三方面。

一,房住不炒,这是国家现在针对房地产的基本国策。我国十多年来房价十倍到更高的涨幅,全国人民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房子上,很多人现在还是房奴,每月挣的钱很大一块要去还贷款。政府高层是知道的。也会想方设法控制房间合理稳定。

二,前不久发改委回答记着提问,绝不会用刺激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这次的各省的投资计划和房地产没有关系。

三,最近巨额基建投资计划出来,我们来看看利好那些行业。在最近股市中,股票的反应就可以知其一二。水泥,建筑公司 ,钢铁等基建类股票,昨天一度出现涨停潮。说明各地会对园林,城市设施,交通等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通过以上几点,我认为,基建巨额投资对房地产基本没有影响。






火神山88


您好!下面由注册会计师郭小凡为您解答:


25万亿基建计划推出,肯定不是为了推高房价。

为什么为推出这项计划,是因为在消费、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三驾经济马车,两驾受疫情严重影响,只有保投资了,不然经济面会更糟糕。


巨额资金会进入哪些行业

最近巨额基建投资计划出来后,我们想知道会进入那些行业。从作为经济的睛雨表股市就能感受到。

在最近股市中,水泥,建筑公司 ,钢铁等基建类股票,曾一度出现涨停潮。说明各地会对园林,城市设施,交通等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我认为不会导致房价大涨,国家政策始终是”房住不炒“,这个决心不会改变。

最近政府出台一系列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效应还是以维稳为主。做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地产行业,政府肯定也非常关心,这些钱或许有部分会流入楼市,但绝不会像08年那样子大水漫灌,所以,对房价的影响有限,何况现在的楼市,已经供过于求,这资金流入,只会让库存更多。



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持币观望者,绝大多数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二手房不好卖了,新房价格企稳或略有下降。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在楼下留言,我们相互学习探讨!

谢谢关注!


郭小凡财经


对房价影响并不大。

大家对于基建这个词并不陌生,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避免经济下行,维持经济稳定,国内提出了“四万亿计划”,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记忆犹新,可谓是耳熟能详,浩浩荡荡的四万亿,拉开了国内基建的大潮,房地产业也迎来了春风,成为了此后十年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房价也扶摇直上,演绎了无数造富神话,如今十多年过去,受今年突发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再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一轮的基建来袭,然而此次对房价影响并不大。

2008年国内货币供应量M2 47.5万亿,尚且不足50万亿,时至今日,M2已经破200万亿,货币发行流通多了三倍,当年看似宏大的四万亿,放在今日经济体量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新一轮的基建投资自然更加恢弘,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房地产能否延续此前辉煌,依旧充当此届基建的马车呢?房地产能否借机重整旗鼓?

此前,房贷利率一直由基准利率决定,房贷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央行加息、降息,此次将房贷与基准利率剥离,实则另有用意。近几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在提减税降费,各种举措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希望通过实体经济振兴经济。直接涌入房地产不是更简单直接?当然不是,房地产繁荣了十年,房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涨幅高达几倍甚至十几倍,其中集聚了大量潜在风险。

此番央行房贷利率换锚,将房贷利率换锚,房贷利率将由LPR决定,不在于基准利率挂钩,即使接下来,大量基建来袭,货币涌入市场,也不会出现大水漫灌,涌入房地产,因为即使后期降息,也与房地产无关了。基建是为了拉动内需,房地产将要成为昨日黄花。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Roseview财经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江苏,河南,福建等10个省市最近推出了2020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其中以基建和制造业为主,合计投资规模超过25万亿,这被大家解读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以福建省为例,2月25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度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0年度福建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投资0.87万亿。

同样的情况,河南发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980个,总投资为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包括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6大领域。


通过了解各省市的建设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情况:

  • 一是这25万亿并不是2020年的投资,而是最近一个时期之内的合计投资,而且现在是部分省份的计划,估计其他省市也会陆续推出,国家层面是否会有统筹安排,这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 二是这次的基建内容和原来的传统基建不同,传统的基建项目主要是围绕铁路,公路以及不动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不但包括传统基建的内容,还包括,供电、通信、5G、智能停车、生态环保等等,和产业升级转型有很大关系。
  • 三是关于基建和房地产的关系,我们没有看到各省计划中提到房地产的相关内容,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还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这就离不开房地产,因此,虽然此次基建的重点和房地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会不可避免的对房地产形成刺激。

所以,我认为这次25万亿的新基建投资,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原来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以城市发展为主,现在的城市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大城市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经过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考验,随着新基建的建设,小型城镇化的优势更加突出,虽然这次基建和房地产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相信1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搬出中心市区,小城镇的房产可能会越来越有价值。


互金直通车


25万亿的基建大投入肯定对城市的硬件改造提升到了一个足够的高度。要是在2015年前,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对房价具有绝对的刺激上涨作用。可是,从2015年以来房价经过了这一轮大涨,几乎透支了房地产市场未来5~10年的上涨空间。要想再通过这种基建大规模投入刺激房地产大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也就是这次的大规模投入对房价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下跌的趋势也已无法改变。

房地产财富作为居民财富的主要存储方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全球范围也是如此。欧美西方国家的居民财富中的50%以上也是在固定资产财富中,而我国的房地产财富更胜一筹,几乎达到了居民财富的70%以上。也就是社会居民总财富按GDP4倍计算,那么至少会有280万的净房产财富,人均达到20万元。要想推动如此的庞然大物没有这么容易。

可房地产市场毕竟如此巨大,不可能只是一种方式运行。

在如今的总量逐渐达到平衡,可区域分化现象会更加突出。一些人口外流严重、住宅特性明显、区域经济下滑、环境资源匮乏的地区必定会走向低谷。可一些人口流入较快、环境资源丰富、科技金融发达、土地资源稀缺、房产金融属性强的区域还会继续走强,并且从城市高度向都市圈范围扩张。这也是不同的特性城市出现了分化的过程,且会愈演愈烈!
鞅哥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用28定律概括是比较客观的,也就是20%的城市在以后会出现上涨,而80%的城市会出现不涨或下跌的现象。这样就意味着在选择区域、城市、地域、楼盘、楼号、楼层、单元、价格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的运营专业能力和技术判断。这样才可能更好地规避风险。至于,这次的大建设滚滚而来,也无法改变这种房价变化的大趋势。


鞅论财经


这么大的基建计划,说明还是在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这部分投资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投资,可以说这么大体量的房子入市,会真正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

现在的房地产业,已如夕阳西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本来现在的房子就过剩,再加大马力开发,势必会让房子越来越不好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所说的影响不单单是房子销售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房子价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