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古宜昌城很小,老城周長約四公里,設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鎮川門,中水門,小北門,共七個城門,古城周長步行約五十分鐘。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宜昌西陵峽口

古城建於春秋,有簡易城牆,古城兩次遭火焚,秦將白起攻楚時火燒夷陵城。三國時吳,蜀大戰,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古城再遭毀滅。

宜昌古稱夷陵,與江陵,金陵齊名,山水秀美之地。宜昌長期為府,縣治所,史上東夷帶有貶意稱謂,清朝為自稱正朔,在清雍正年間將夷陵先改為彝陵,再改宜昌,宜昌兩字使用至今。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葛州壩船閘指揮台

宜昌二字聽起來很美,美麗的宜昌一一三峽明珠,宜居昌盛,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交通發達,環境優美,是湖北省首個全國文明衛生城市。

三峽水電站的興建,為宜昌興建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利條件,形成東西南北交通大樞紐,是中部東西分界線上重要城市。三峽大壩具有發電,防洪,通航重要作用,萬噸巨輪直通重慶,使宜昌市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戰略地位。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古宜昌示意圖

宜昌城牆再建於唐朝,明洪武年間重建,設七個城門。宜昌城地處川鄂咽喉,在古時交通十分不發達的條件下,宜昌成為進出四川的唯一通道,七個城門六個傍水而建。靠水吃水,形成獨特的宜昌城碼頭文化。

城內形成二縱三橫的街道格局,眾多的寺廟,宮殿,道觀,書院,貢院也符合中國儒,釋,道傳統文化佈局。

古城以獻福路(縣府路),包括民主路(天官牌坊),新民銜(二架排坊)為主軸的商業文化中心,各種手工作坊,茶館,酒肆,餐官,客棧,店鋪,書院,劇場齊聚。特色小吃,百貨,攤點,雜貨連成一片,隨行就市,叫賣聲,吆喝聲,號子聲不絕於耳,喧囂塵上,熱鬧中又不失幾分雅氣。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宜昌古民居

地理位置上接巴蜀,下通荊楚,南接瀟湘,北靠中原,冬冷夏熱,典型北溫帶氣侯。

三峽明珠一一古今宜昌城

三峽水電站

宜昌與四川最近,受巴蜀文化的影響最盛,宜昌人帶有濃厚的四川口音,喜食麻辣,愛玩牌九,性格開朗,生性毫爽,格老子為標準口頭禪,外地人初到宜昌以為入川還真不是笑話。

生在宜昌,長在宜昌,美在宜昌,愛在宜昌!

#首發#

隨即登錄《宜昌舊事》,天涯,百度專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