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严格要求的好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九斗学生心理


我觉得不只是严格要求成绩,只要成绩正常就行,关键是要管理孩子的学习意识,态度,主动性,习惯,意志等,综合的学习品质。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严格型

  2. 顺其自然型

  3. 放任自流型

那么,哪一种类型好呢?

除了放任自流型我坚决反对外,其他两种类型很难评判。因为每一个家庭都不相同,父母的知识阅历,人格修为,处事方式,家庭环境,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孩子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很难定论。

如果你说应该严格一些,顺其自然不好。但也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怎么管,但孩子却非常的优秀,这又怎么解释?

我是老师,这样的学生我遇到过很多。有姐弟俩都在我们学校上学,姐姐八年级,弟弟七年级,成绩都名列前茅。但他们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上过几天学,他们的父亲来学校填个表册,名字都是班主任代写的。

大家向他讨教育子经验,他憨憨的笑,“我能有什么经验?娃的学习我也不会教。”这种情况怎么解释?

其实,这种现象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的两个侄儿都考上了大学,老大考的是985,老二考的是211,现在大学毕业都考了研究生。我哥我嫂都是老实本分的人,虽然我哥也是一个乡镇干部,但他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没怎么管过,而我嫂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上过三年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典型的顺其自然型。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就说姐弟俩,他们的父母虽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知识文化,更没有什么教育子女的方法,但他们善良、纯朴、诚实、谦虚、勤劳,俭朴,持家、担当、恩爱。他们的家庭虽不富裕,但家庭成员之间都彼此尊重,关爱,理解。这就是最纯粹,最干净,最朴素的家风,这种家风就是最好的家教。它的力量不知道要比看管、监管、教育、引导大多少倍。

严格也好,顺其自然也好,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而定。

自觉性、主动性好,知礼懂事,明辨是非的孩子,学习上不需要家长做过多的监管,父母只要做好自己,以身示范,坚持原则,坚守家规,正面引导就行了,顺其自然也不会有大的方向性错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甚至更好。

但对于自主意识差,自觉性差的孩子,我一贯都主张严格管理。

我对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和孩子不一样,七八岁,十多岁的娃自觉的很少,大部分孩子都做不到自觉。请千万不敢相信:“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个烂漫的童年”“孩子需要在快乐中学习”“长成的树木不要剪”“车到山前必有路,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等等这些猛药鸡汤。这些都是哄鬼的话。

有些家长倒是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由、宽松、快乐的童年,也给了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宽松生活、学习空间,但孩子却放飞了,厌学、逃学、打架、上网,早恋等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也拉不回来了。

我是中学老师,我非常清楚,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多不胜数。很多家长都快崩溃了。后悔在孩子小时候关注太少,管教太少,教导太少,但后悔有用吗?

我的孩子自觉性不太好。所以,我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比较严格,不仅仅是对他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他各方面的习惯都是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2017年后季,由于我的身体和工作缘故,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怎么管孩子,他的成绩下滑很厉害,而且各方面的习惯都下滑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赶上去了。现在,他虽然各方面表现还算比较好。但我知道,我的陪伴不能缺位,管理不能缺位,教育更不能缺位,直到他上中学真正的形成自觉心理习惯,自主上进意识和自主行为习惯,我再慢慢抽手,从容退出。

最后,我再次表明一下观点:对孩子学习的教育管理,不管是严格,还是顺其自然,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家长都要先做好自己,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出发点都必须是能保证孩子走正方向,朝好的方面发展。

我绝对反对放任自流性的教育管理,这样不仅害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害了孩子。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教育问答每天更新!


教育探微


我的孩子没有报过辅导班,现在上四年级了,他学习都挺好的,每次考试,英语基本都是100分,数学语文也就差一点儿是满分,一直都是稳拿前三名。朋友们看到我的孩子很优秀,都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是老师,你肯定有教育的方法,其实说真的我一天工作挺累的,我从事的是幼教,被小宝贝吵一天,回家都不想说话,对于孩子学习,基本上我都没有辅导过,上这几年学,都是他自己在学,可以说,我都基本没有费过心,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每次做完作业我都过一遍手,他不会的帮他辅导。这样抓了他一学期左右,他逐渐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一回家他就主动学习。其实孩子学习,你只要抓住他的关键期帮他好好辅导,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学习习惯养成,今后你就不给他辅导了,他自己就知道学了,越学就越爱学,越能学懂就越喜欢学习,另外,在学习上,你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间,毕竟是孩子。该玩的时候还是要让他玩,该学的时候就让他学,时间把握上,由他自己来掌握,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孩子不优秀,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有他的闪光点,你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引导他,这样他就会很自信,心中也会充满阳光。


我心飞扬1445831


我想说的是小学,初中成绩好,不代表高中成绩好!我的女儿小学毕业考试六校第一,后参加市重点初中自主招生以17名的成绩入围(参考人数1600人)。初中阶段成绩优异,以580分中考成绩考进市重点高中重点班。可是慢慢的成绩下滑,真是揪心啊,孩子很努力,也许因为是理科的原因,学的很吃力,她的强项是文科,当时选科不听劝非要选理科,考试成绩上不去,最近又转到了文科班!作为家长,真是无赖和迷茫啊,不知道她后续会学的怎样,只能顺其自然了!!


Lily心


先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从小父母基本没操心过我的学习,没有严格的要求我必须怎样怎样,但是我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啊,比较好强,考试总考第一名,现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了老师啊,哈哈哈。后来,我爸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我弟,这下好了,我弟上学连书包都不背了,我爸妈着急了,开始严格要求我弟,但他已经到了叛逆期,越严格越叛逆。

所以我想说的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看,如果你家孩子本身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当然可以适当的放松,顺其自然,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对家长就有依赖性,任何事情都靠父母靠习惯了,那就请严格要求。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请用他喜欢的方式过暑假。虽然题目夸张了些,但内容说得不无道理,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一旦你选择了顺其自然,那就像庄稼地里的庄家不除草不施肥一样,后果就是野草丛生,影响庄家的质量!

但是,这里所说的严格要求一定是有度的,过于严格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当然,过于顺其自然有时候孩子就走了弯路,所以,凡事没有说不是这样就得那样,顺其自然有顺其自然的好处,严格要求有严格要求的好处,有时候二者结合起来说不定会产生更神奇的效果。

喜欢就关注我吧,我是Xu老师。




Xu老师


不能一概而论吧!我就是从小被妈妈逼出来的,爸爸虽是教师,他只顾教育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没管过我们。妈妈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她把我逼到写字台前,至于我写啥,算啥,写的对于不对,她就不再过问了。偶尔我也是坐在桌子旁猪鼻子插葱装相的。不管怎样,我的成绩没有让妈妈失望。现在轮到我教育自己的子女了,我也使用妈妈对我的方法,不管用,孩子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几乎逼的孩子周末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是否我的做法过头了?而我家妹妹,她对孩子就是顺其自然,可是她家的孩子出奇的乖巧,当五年级了,没抱过任何补习班,学习也名列前茅。所以说没有定论,人家郎朗被爸爸一逼,还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了。


糖纸吴柿子


不闻不问,过度严苛,都叫走极端,都不好。偏严格还是偏宽容,这要看家长的性格和期望值。我这人比较宽厚,我是属于偏宽容的,我被我的兄弟姐妹说我慈父多败儿。

讲个故事吧。

我家孩子高二,在广州一家排前五的高中读重点班。这家学校2017年一本率百分之九十几,重点班的平均分有600分。算一个不错的学校吧。

这学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学生的文娱活动非常多。文娱活动多,学生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学校成绩还有保证,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娱活动,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太积极了,参与过度了,就肯定影响成绩。台上一刻钟,台下苦练功。付出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是必然的。时间就这么多,训练多了,学习时间肯定就会被侵占。有一天我去送演出服,在门口跟保安阿姨聊天,她说咱们学校的孩子真好啊,排练间隙,都在做作业。排练间隙学习,精神可嘉,但效率肯定没有坐在课室里面高。

我家孩子就是一个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晚上经常要排练,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到了期中考,恶果就在成绩那里体现出来了。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家长会例行公事,成绩差的家长得留下来。我跟老师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说能不能不让他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老师对着我苦笑,歌词大意是,这十七八的孩子,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他也没法。

开完家长会,回家我也没批评他。我就是劝,劝他考虑一下合理分配一下时间和精力。学生嘛,文娱活动是业余活动,你又不是文艺特长生,你得先搞定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了,才去搞课外的文娱活动呀,你不能因为文娱活动荒废学习呀。这个劝不知道有没用,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想我要合理分配时间,把主要的时间用来学习,把余力用来娱乐。半个学期又过去了,终于迎来了艺术节颁奖晚会,我儿子担任钢琴手的乐队,拿到了乐队冠军,需要参加颁奖礼的演出。我又去送演出服,顺路看了气势恢宏的艺术节颁奖晚会。老实说,重点中学的孩子们,确实多才多艺。

演出完了,孩子送我出校门。我跟他说,还有八天就和其他三家重点高中搞四校联考了,艺术节也结束了,你是不是应该加把劲,把成绩搞一搞。孩子点点头,说,爸你放心,我会努力的。

期末考考完,我少有的每天刷校讯通,看学校啥时候会有成绩出来。苦练八天,不要再倒数就好。终于等到校讯通发成绩,哈,还行,四校进了前40。意外啊。

周末回家我问他,都是参加文娱活动,为啥期末会好这么多?他说,我想通了,确实学习是主业,有余力才去搞文娱活动。我自己调整了重心,学习这边上心了,文娱那边没那么上心了,所以活动就不太影响成绩了。

太严格会有反叛情绪,太松成绩差。这次经历告诉我,劝,让他自己明白,好像是最有用的办法。


春暖花开003


刚看到一个新闻,12岁男孩痴迷于做饭无法自拔,数学考试成绩仅为“1”分。男孩妈妈心急如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男孩智力偏中低,属于在学习上很难“开窍”的孩子。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妈妈在教同学的哥哥数学题。同学妈妈拿着一把鸡毛掸子,同学哥哥错一道题或者听不懂,同学妈妈便拿着鸡毛掸子抽一下。作业的辅导过程中,充斥着同学哥哥被抽打的鬼哭狼嚎声。这幕情景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事情过去了几十年记忆依然很清晰。但即便同学妈妈教育如此严厉,同学的哥哥还是初中毕业即早早辍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总是中下甚至倒数,彻底跟不上没信心了。


我生活在法国的姐姐也曾经发过一个微信,转录至此:

这两天有朋友家两个孩子一直住我家10天了,女孩已经10岁了,9月份就要上初中了。今天不知道聊什么,聊到了乘法口诀,这孩子就说她在这个口诀上很强,Laurent随口问6x7,结果她尽然三次都给了错误答案,父母就在旁边,弄的我都有点尴尬,但是人家父母根本不以为然,说总的有人卖面包,有人理发,有人做工人等等,到时候找不需要乘法口诀的工作就可以了,而且现在也有计算器。这个女儿非常乖巧,懂事,美丽,长的真是个典型的小甜心,我有时候问她长大了干什么,她就说 或者去做理发师,或者象妈妈一样做个家庭主妇,她妈妈小学文化,但是贤妻良母,做的一手好菜,家里任何时候去了,都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花园里种着各种新鲜菜蔬,老公销售主管,一个人工作,这个妈妈把老公有限的收入量入为出,有条不紊。这个小孩学习不好,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还是社会都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这个孩子非常阳光,非常可爱自信。 我认识另外一个男孩初中了还不知道7x8等于几,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宠物,后来在宠物商店做了两年销售员,后来做了宠物商店负责人,现在月薪2000欧,比干了10年的老师收入还要高……法国家长注重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持家务,侍弄花园,修修补补,这两天一直在我家住的这个小甜心虽然不知道6x7等于几,把西班牙的首都回答成伦敦,但是她已经会做各种甜点,她会把自己化妆化的漂漂亮亮,她会种各种花草,知道各种生活小常识,她温柔可亲,喜欢音乐。我相信以后她会过的非常幸福的。

回到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严格要求?我觉得父母还是要回到孩子自身去寻找解决思路。比如上述几类孩子,我觉得就属于父母再怎么严厉管教可能在学习上都无法“开窍”,成绩不可能会出类拔萃的孩子。这种情形下,以自己之短去攻别人之长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与其在学习上去跟别人硬PK,不如退而求其次,专攻自己所擅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世界上,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前提是你需要足够专注,足够专业,技艺足够精湛。



我有一个好友,国内某知名大学教授,她儿子也属于学习上不开窍,但极其喜欢珠宝领域的探索,这个孩子几乎通晓涉及珠宝领域的所有知识。针对她孩子的这个兴趣和天赋,我朋友也在想着顺势而为,看能否引导孩子把他的这种天赋转化为他未来的职业?

以我孩子为例,从他小时候,我一直在观察他,看他某个方面是否有特殊的天赋或者兴趣,观察的结果是“NO”。这种情形下,我开始试着去引导他学习方面的潜力。以一个教师的专业眼光而言,我的孩子还属于“孺子可教”的一类:学习领悟能力较好,一抓便可以出成绩的那种。针对孩子的这个特性,鉴于孩子们贪玩的天性,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上严格管理,让孩子得聪明才智不要浪费在无谓的玩乐中。



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严格管理?最终还要回到孩子自身的特质去寻找解决思路。观察自己的孩子,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客观认识自己的孩子,因势利导,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思路,这是我们父母所需要学的第一课。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所有的孩子刚开始上一年级,家长都特别重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创设优越环境,以求开局顺利,一路顺利。一般到三四年级以后孩子有个性了,对学校的运行机制了如指掌了,家长开始松懈了,五六年级孩子更加独立,家长基本顺其自然了。

个人以为,是严加管教还是顺其自然要看孩子综合状况,孩子各方面健康发展,习惯良好,学习优秀当然要顺其自然 ,但家长也是在长期观察综合评价之后才敢放手。大多数孩子还是要严格监管的。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在十二三岁,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判断事物能力以感性为主,依旧容易冲动,性情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偏离正确轨道,家长朋友还是要正确引导,积极监督管理,养成好习惯,使以后的学习道路更加平顺。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是很关键的,如同建楼的地基,好习惯养成则会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反之,不良习惯养成就难改正了。

还是在小树苗阶段捋顺直,多示范引领,多耐心说教 ,长大自然挺直。总之,建议严格管教,是必受益终生。





中华老宪


对孩子的学习是顺其自然放任不管,还是严格管教?

我觉得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来看,放任不管也不是真正的放任不管。

(一)表面上放任不管——成绩比较好的/上进心比较强、自尊水平比较强

1.学习成绩顶尖的。

有一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非常严厉的爸妈,他们只要没有考到满分,没有拿到第1名,就会遭遇爸妈的打击。这些孩子虽然成绩很好,但是脸上总是缺少一些快乐,承受了父母巨大的压力,为了能拿到第一,这反而会让他们走一些歪门邪道。只知道竞争,而不明白合作的意义。

从50分提升到80分,难度不算大;但是从九十五分提升到100分,往往难度更大。因为进步的空间很小,如果这时候给孩子一个重压,和别人死命拼一两分,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还不如让他自己努力,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去做难的事情。

2.上进心比较强的,自尊水平比较高的。

严格管教只针对于那些不好学的人来说,而对于这些上进心本来就比较强的,自尊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他们自身就会努力去学习,如果你严格要求,设置过高的目标,反而会让他自暴自弃。

对于这个孩子家长只要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科学的学习计划,降低一些要求,表面上放任他自己学习。

(二)严格管教——上进心不强、自暴自弃、很懒

总有一些孩子对自己是自我放弃的,觉得自己怎么学都学不好。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并不是学不好,不笨,只是懒、贪玩,而不愿意去学。

这样的孩子极其需要父母的督促,如果家长也不管了,那这个孩子也会随着欠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后面跟不上而彻底不学了。

我们班上的后进生也有不少,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男孩子,有几个孩子有几个姐姐,农村思想一定要生男孩,所以在几个女孩子后面出现的男孩子就会格外的宠,爷爷奶奶对他们想干嘛就干嘛,跟个宝贝一样。他们只关心他有没有吃饱吃好,所以导致他们比较懒,不做作业爷爷奶奶都舍不得骂,放任自流。

当我在辅导这些后进生的时候,有的家长来接,我还没开口,家长就说:“老师,我知道我小孩是什么情况,我觉得他快乐地成长就可以了。”

我:“……”

当时我就想,不是我的孩子,家长都不管,我操心啥。

但是这个孩子很聪明,你说什么他都听得懂,教他一些方法也会,主要语文要背要默的他就不愿意去记,有时候上课也懒得听,作业从来不做,打电话给家长反应也不管,所以导致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孩子原来是30~50分徘徊,在我的每天课后花时间的辅导下,期末考试考了70多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了,如果今后家长还是这个态度的话,以后的结果也自己承受。

总之,对于学习比较顶尖,上进心和自尊水平比较强的孩子,应该在表面上给他一定的自由,相信他能行;而对于这些学习上懒懒散散的,家长就应严加管理。

我是语文老师美子,和你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以及教学心得,喜欢就关注我哟~

语文老师美子


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学习成绩不必过于强求。我的观点如下:

一、无论古今中外,严格要求都是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从小严格要求子女必要性的认同。

另外,如果你还沉浸在所谓西方的快乐教育、天性教育的误解中,那么我们就以起来了解一下富有传奇色彩的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习生活吧。

能进入这样一所世界顶尖高校的,都是来自全球的高富帅,父母也绝非等闲之辈,那么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很轻松快乐呢?

可以看出,这里的学生并不轻松,而且这里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必循遵守非常严格的规定。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重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简单道理。所以我认为,为了孩子更好的将来,严格要求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学习成绩上不必过于强求,尤其是不应因学习成绩对孩子施暴。每个孩子的天赋都是由区别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伊顿公学。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只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充分挖掘其潜力和才能就可以了。孩子对学习不用心,行为习惯不好,作为家长必须及时纠正。但是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哪怕成绩并不优秀,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和认可,而不是斥责谩骂甚至动手。

三、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里我说的是两个层面的意思。

1、陪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也应该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看看书、读读报,提高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耐心地引导和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孩子笨?那也是你亲生的。

2、陪孩子一起成长。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所以要想孩子优秀,家长必须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和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有句话说得很好,好的父母不一定是各方面都很很优秀的父母,但一定是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的父母!与大家共勉!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吧!

我是憨憨的二哥,教育领域问题由我为你解答,欢迎关注、点赞、转发,留言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