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大學》中說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有人說孝順的含義就是順從,於是我們都變成了及其董事的孩子,而父母無論說了什麼,我想終究還是為了我們好。

可就是這樣父慈子孝的原生家庭,竟然也會讓很多人傷心欲絕。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湖南衛視《少年說》中有一個女孩叫楊栩楠,她對兩個月大的弟弟說:我希望你不那麼懂事,姐姐因為懂事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怕爸爸媽媽失望,把自己的小情緒和小任性都藏了起來。

看到一個高中女孩哭著說這番話,著實讓人心疼。

孩子懂事,聽話不是好事嗎,為何他們會如此痛苦呢?

楊栩楠與父母的具體情況我沒有去考證過,但我有一位閨蜜小金就是一個對父母的話特別上心的孩子,也正因為這樣,她受了很深的傷。

金子媽媽在別人眼裡是一個溫柔的女人,說話總是清風細雨,但她對女兒說的每一句溫柔的話都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向小金,直至她遍體鱗傷。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你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看你的字寫的那麼難看。”“你們家族都手大臉大,你要注意隱藏自己的缺點。”

金子真的就當真了,她一直到高中都會下意識的把手藏起來,不給別人看,課堂上無論寫什麼都會用一本書擋著。

直到多年後的一天有人對她說:小金你的手好漂亮,還能寫出這麼秀氣的字。

她當時受寵若驚,回家哭著對媽媽說:這麼多年我最怕別人看我的手,我一直以為每次取得好成績都是個意外,因為你說我天資愚鈍。

媽媽也很委屈的認為自己沒有惡意,是為了小金能更早的瞭解自己的缺點,勇敢面對生活。

互相愛著的血脈至親怎麼就成了傷害對方最深的人?我們為何聽話了反而會受傷?而父母又為何總會出口傷人呢?

先從孩子的立場聊聊吧

(一)幼小的孩子需要仰仗父母生存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小金做了幾十次的心理諮詢,有一天她鼓足勇氣跟媽媽提了一次不同的意見。

媽媽哭了,她帶著一副驚恐的表情對金子說:你從來沒有這樣對過我,你學壞了。金也大哭道:媽,這麼多年我真的很痛苦。

媽媽卻說:那個時候你可以不聽我的呀!媽媽的話很簡單,好似又很有道理,但當時金子聽了幾近崩潰。

真的可以做到不聽嗎?倘若時間能倒流,重新來一遍,面對媽媽尖刻的言語,我想小金依舊會重蹈覆轍。

想來很簡單,那個時候金子尚年幼,還不能具備對事物準確判斷的能力,而又強烈的依賴父母,所以對這樣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幾乎就是聖旨。

(二)孩子對父母信,則不疑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在孩子眼裡父母是他們最尊重和崇拜的人,所以他們很少懷疑爸爸媽媽說的話。

小金的媽媽有些迷信,她對金說她的屬相不好,血型不好,又因跟爸爸一樣性格,以後不太可能有出息。

金子完全信了這些話,一段時間她還很瞧不起自己的父親,甚至恨自己長得跟爸爸一樣。

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後來在工作中,她的能力很突出,做事也很賣力,但一到快要成功時不是放棄,就是拱手相讓他人。

因為她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配成功,媽媽曾經說過自己不會有出息,倘若她真的成功了,就是違背了母親的預言,那是她內心深處堅守著的對母親的信任,是絕不能動搖的。

可想而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並非孩子大了就能輕而易舉的破解,即便外表有反抗出現,內心還是有根深蒂固的東西無法動搖。

(三)把完全的順從等同於孝順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我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子女,去順從父母是為了博得他們的開心,但是愚孝絕非真正的孝道。

小金從小就很自卑,但有一樣是她特別自豪的,那就是人人誇講的孝女頭銜。

因為她從不會跟父母有不同意見,所以周圍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歡她。

別人越是對金子父母表示羨慕有這麼一個乖乖女,父母就會對她要求更加嚴苛,而她也會加倍順從,這儼然成了惡性循環。

愚孝,它的可怕不是因為孩子付出的太多,而是他們完全丟了自己。這與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強調過多有關,但也是孩子自己錯誤的認知導致的。

曾經我一個舅媽跟我說,她很滿意對女兒的教育,因為她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跟孩子說要孝順。

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武志紅說過,不必刻意去培養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當三觀正確,習慣良好,孩子必然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孝順聽話的孩子不是不好,只是父母太過於強調,孩子便太過於在乎,無疑就變成了一個枷鎖。

接下來聊聊父母吧

現在很多長大了的孩子回過頭來討伐父母當初的不是,其實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探討問題的本質。

(一)孩子彷彿是父母的附屬品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小金8歲的時候,爸爸總會對客人說她五歲,後來12歲了,爸爸卻說她八歲。

開始金子以為爸爸是故意往小了說她的年齡,從而一度令她對自己的真實年齡也感到自卑。

很多年以後她才發現,爸爸其實並不在意她的年齡,在爸爸眼裡,她永遠只是他的孩子而已,多大不是很重要。

很多為人父母的人總愛犯這樣的錯誤,就像一些爸爸們看到孩子不聽話時總會用一種我是老子你必須聽的腔調。他們還會振振有詞的說你爺爺當初就是這樣管教我的,當初的我們在鎮壓下都成了乖乖孩子,如今的孩子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主,於是父母就來一句,“真是世風日下”。我看不然。

當父母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時,他們自然希望孩子是服從的,聽話的,沒有自己意見和不滿的。

但不滿的情緒真的能沒有嗎?還是長久的被壓在了心裡待機而動呢。

(二)用道德去綁架孩子的感受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金子的父母不是不愛她,無論家庭經濟情況如何,他們都盡力的滿足金子的物質要求。所以在外人眼裡他們是絕頂的好父母,也正因為這樣,金子更堅信他們的愛和所說的話。

從小到大,小金不是沒有反抗過,只是每次只要有情緒出現,父母就會認為她大逆不道。

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打過她,也沒有罵過她,但他們失望的眼神,加之那針針見血的教誨:你這樣不是好孩子,太讓我們失望了。

面對這樣道德的綁架,小金更是不敢有任何不良的情緒出現。

父母不在意孩子的感受,時間久了,孩子也認為有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於是面對一切都平靜如水,卻不知早已危機四伏。

(三)父母也有他們的侷限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的天,他們無所不能。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認為我的父母生下來就是大人,我生下來就是小孩,他們註定要一直永恆的照顧我,為此我還為他們傷心難過過一陣。

但長大了我們就知道了,父母也是從為人子女開始慢慢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的。

不同的是他們跟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我們作為晚輩生活的年代可能會更進步一些。

時代和家庭背景都會給一個人帶來侷限性,不只是我們的父母有侷限,我們同樣也會有。

小金從小就非常崇拜自己的父母,就因為這樣,她對他們馬首是瞻。

後來她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驗證父母的教誨時,驚恐的發現有些是不正確的,這讓她一時間不知所措。

但她慢慢能理解這一切了,她的父母小時候都經歷過文革,媽媽高中畢業就算是高等學歷了,爸爸小學也沒能畢業。婚後為了養家餬口,父母更是馬不停蹄的努力向前,他們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哪個對,哪個不恰當。

傷已傷,我們又該如何平復

一個人在長期的諷刺和情緒壓抑下,必定是會出現各種問題的。

如同小金變的很自卑,甚至養成用暴飲暴食的習慣來減輕內心巨大的痛苦。

起初她痛恨父母,甚至想過要與他們決裂,不再被其左右。

但,當她真的嘗過與父母爭吵後摔門而出的感受時,發現那並沒有減輕她的痛苦,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解脫。

平靜的湖水已起了波瀾,有人開始有了覺察,再回到過去顯然是不可能的,但逃避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乖乖女一味順從,內心很委屈!為什麼傷害自己最深的,總是父母?

那我們從上面的分析著手,想想能做點什麼吧:

(一)我們已經長大了,努力讓自己從經濟到思想上變得獨立,是擺脫附庸的最好捷徑。

(二)面對問題,當我們能夠擺脫迷茫與無措,變的更加堅定,能夠坦然的獨立面對並處理時,父母自然不會再視我們為附屬品,也會給予我們尊重和理解。

(三)當我們能夠準確的捕捉自己的感受,並理解父母的用心,去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時,父母自然也會重視我們的感受和情緒。

(四)過去的已經過去,當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把剝開的傷疤縫合的更好,就先不要去動它了,像小金一樣慢慢的接受自己的父母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父母有自己的侷限,他們已經盡力了,如同我們的子女以後也會挑出我們諸多不是,但我們也的確盡力了。


你內心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嗎?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