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2020年3月5日週四就是驚蟄了,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穀米賤,聞雷米如泥。”


但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


1、驚蟄日常注意事項:


萬物回春飲食· 多甘少酸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此時再攝入大量脂肪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小編建議:這一時段飲食上要著重注意養生,應遵循順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多吃含植物蛋白以及維生素的清淡食物,適當食用一些甜味食物。


多吃清淡食物


驚蟄後,天氣將明顯變暖,清淡的食物有助於自身的新陳代謝,因此,推薦多食一些春筍、芹菜等對腸胃蠕動有很好效果的粗纖維蔬菜。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驚蟄日吃梨。驚蟄時節,氣溫還是偏低和乾燥,因此在春天還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於和胃降逆。


起居 · 一定要心情愉悅


“驚蟄”是反映物候的節令,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此時肝氣旺盛,人易動怒,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攝,隨時保持心耳氣和,不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升騰太過,易患眩暈、中風之病。


此節氣宜用枸杞泡茶或生嚼,可補血補氣,令肌膚紅潤有光澤。


在江南,“倒春寒”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蜇的最後幾天,而北方寒冷氣候則還要時間更長一些,所以“春捂”在此節氣中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


此外,由於氣溫上升,溼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容易引發疾病,因此應開窗勤通風。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運動 · 運動解春困


春暖花開,驚蟄是陽氣上升的時節,人們要抓緊這個時間激發體內的陽氣。


1、伸懶腰可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懶腰。


2、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勞,有助於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有利於人體疏通氣血,生髮陽氣。


3、驚蟄最佳運動:放風箏


春天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和運動,不僅可以怡情養性,而且對於強身健體、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幫助。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養生專家表示:放風箏的好處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還可以有效調理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疾病。


2、防病 · 注意護胃防


1、感冒易發多


驚蟄時節,人們更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風寒溼氣的侵襲,預防感冒。


2、倒春寒”防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因風、寒、溼三邪侵入人體肌表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果出現“倒春寒”,有膝關節炎的人感覺疼痛更明顯,這類人平時可以帶護膝,或艾灸膝關節。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3、注意保胃護腸


“驚蟄春雷驚百蟲。”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人們更應該注意保胃護腸,預防腸胃疾病。最好不要吃過夜的食物,如果有過夜的食物,應熱透才吃。


4、防流行性疾病


驚蟄過後,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等。這時候,最好飲食有度,注意家庭、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開窗。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5、踏青防過敏


如果要去郊遊踏青的話,要注意預防花粉過敏,容易花粉過敏的人,最好能瞭解自己對什麼花敏,主動避開過敏原。


3、家庭保健 · 節氣艾灸


驚蟄艾灸,排五臟六腑的淤毒


春季與肝相應,養生不當可傷肝。驚蟄養生還是以“健脾、利溼、化痰”為主,可根據自己的體質類型進行調整。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


艾灸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溫陽補虛。驚蟄艾灸可以使阻礙人機體的寒溼瘀邪更加徹底地排出體外,使氣血通暢,濡養機體五臟六腑,提升免疫力,達到最好的預防保健效果!



驚蟄節氣艾灸法是最重要的養生法之一,是扶助正氣,激發機體潛能的最好時期,請好好把握時機,多多艾灸哦!

驚蟄養生指南來了!驚蟄養生做的好,一年不往醫院跑

驚蟄節氣艾灸養生穴位


三焦主一身之氣,即元氣、中氣、宗氣三者的結合體,是統管人體消化、吸收、排洩等功能的總和。百病從氣生,所以三焦對於人體尤為重要,保護好三焦首選穴位是陽池、外關、懸樞、三焦俞


陰虛體質


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失眠,便幹,尿黃。艾灸應著重調養肝腎,以達滋陰潛陽之目的。首選穴位“三陰交、陽陵泉、太沖”三對穴,在艾灸的同時不要忘了利用杯沿對穴位進行點按以刺激穴位,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飲食方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多吃些乳品、豆腐、魚、蔬菜等清淡食物。

陽虛體質


特點為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不溫,小便清長,五更洩,喜熱怕冷。此種體質在本節氣施灸,可借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首選穴位“中脘、足三里、大椎”。飲食方面,可多吃 韭菜、洋蔥、糯米、山藥、核桃、黃豆芽、茼蒿、紅棗。


痰溼體質


形體肥胖,肌肉鬆弛,神倦身重,是痰溼體質人的明顯特徵。此類型體質者,應著重灸中極、關元、豐隆、足三里等穴。此外,還應適當多吃些如薏苡仁、白蘿蔔、白扁豆、蠶豆、洋蔥、紫菜、大棗等健脾利溼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