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2020年3月5日周四就是惊蛰了,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闻雷米如泥。”


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1、惊蛰日常注意事项:


万物回春饮食· 多甘少酸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此时再摄入大量脂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小编建议:这一时段饮食上要着重注意养生,应遵循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多吃含植物蛋白以及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适当食用一些甜味食物。


多吃清淡食物


惊蛰后,天气将明显变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因此,推荐多食一些春笋、芹菜等对肠胃蠕动有很好效果的粗纤维蔬菜。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惊蛰日吃梨。惊蛰时节,气温还是偏低和干燥,因此在春天还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起居 · 一定要心情愉悦


“惊蛰”是反映物候的节令,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此时肝气旺盛,人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随时保持心耳气和,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


此节气宜用枸杞泡茶或生嚼,可补血补气,令肌肤红润有光泽。


在江南,“倒春寒”现象要一直延续到惊蜇的最后几天,而北方寒冷气候则还要时间更长一些,所以“春捂”在此节气中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中不要因天气变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应随气候冷暖而适当增减衣服。


此外,由于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应开窗勤通风。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运动 · 运动解春困


春暖花开,惊蛰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人们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


1、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懒腰。


2、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3、惊蛰最佳运动:放风筝


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养生专家表示:放风筝的好处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有效调理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


2、防病 · 注意护胃防


1、感冒易发多


惊蛰时节,人们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


2、倒春寒”防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出现“倒春寒”,有膝关节炎的人感觉疼痛更明显,这类人平时可以带护膝,或艾灸膝关节。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3、注意保胃护肠


“惊蛰春雷惊百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人们更应该注意保胃护肠,预防肠胃疾病。最好不要吃过夜的食物,如果有过夜的食物,应热透才吃。


4、防流行性疾病


惊蛰过后,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等。这时候,最好饮食有度,注意家庭、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开窗。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5、踏青防过敏


如果要去郊游踏青的话,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容易花粉过敏的人,最好能了解自己对什么花敏,主动避开过敏原。


3、家庭保健 · 节气艾灸


惊蛰艾灸,排五脏六腑的淤毒


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可伤肝。惊蛰养生还是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进行调整。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艾灸能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温阳补虚。惊蛰艾灸可以使阻碍人机体的寒湿瘀邪更加彻底地排出体外,使气血通畅,濡养机体五脏六腑,提升免疫力,达到最好的预防保健效果!



惊蛰节气艾灸法是最重要的养生法之一,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能的最好时期,请好好把握时机,多多艾灸哦!

惊蛰养生指南来了!惊蛰养生做的好,一年不往医院跑

惊蛰节气艾灸养生穴位


三焦主一身之气,即元气、中气、宗气三者的结合体,是统管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的总和。百病从气生,所以三焦对于人体尤为重要,保护好三焦首选穴位是阳池、外关、悬枢、三焦俞


阴虚体质


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失眠,便干,尿黄。艾灸应着重调养肝肾,以达滋阴潜阳之目的。首选穴位“三阴交、阳陵泉、太冲”三对穴,在艾灸的同时不要忘了利用杯沿对穴位进行点按以刺激穴位,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饮食方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多吃些乳品、豆腐、鱼、蔬菜等清淡食物。

阳虚体质


特点为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五更泄,喜热怕冷。此种体质在本节气施灸,可借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首选穴位“中脘、足三里、大椎”。饮食方面,可多吃 韭菜、洋葱、糯米、山药、核桃、黄豆芽、茼蒿、红枣。


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此类型体质者,应着重灸中极、关元、丰隆、足三里等穴。此外,还应适当多吃些如薏苡仁、白萝卜、白扁豆、蚕豆、洋葱、紫菜、大枣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