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這本書描寫的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生動的描寫了阿Q的人物特性,以阿Q暗諷當時的國人麻木。

阿Q的一生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渺小的,因為他代表者社會上最弱小的普通人。阿Q的一生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是偉大的,因為他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這本小說旨在喚醒當時麻木的中國人,是一本典型的批判小說。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諷刺的誇讚-無情的批判

阿Q“先前闊”,而且“很能做”,本來幾乎就是一個完人,但可惜他體質上還有一些缺點,最惱人的就是在他的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於何處的癩瘡疤。

此文針對阿Q,在魯迅先生筆下,阿Q的經歷是沒多少人知道的,只是從他口中得出他之前是很闊的。同時“也能做”也是有人對阿Q的讚譽。魯迅先生只是做了一個總結而已,寫得是那麼的的順其自然。但是我們反觀一下所有的描寫,不過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罷了。首先,阿Q的闊,在文中只是源自他跟別人的一句鬥嘴,一句誰也不在乎的:“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什麼東西”。其次他很能做,也只是人們在農忙的時候才能想起阿Q這一個人,僅僅是能夠幹活,被人茶飯之餘討論的人物而已。說他能幹只是在打趣他罷了(與其說是打趣,我覺得戲謔更為貼切)。在不僅僅是反應了阿Q在這種誇讚中獲得滿足,也反應了當時的人的一些生活態度-以嘲諷比自己弱的人為樂趣。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我們反觀現在這個社會,是否這種諷刺還適合許多人,我們在嘲笑、戲謔阿Q這類人的時候是否發現自己正在向阿Q看起呢?

富貴的人-吝嗇的心

在魯迅先生不僅僅是對阿Q的描寫,也描寫了當時那個時代下富人的代表-地主。其中對 趙太爺的描寫頗多一些。文中有描寫趙老太爺是秀才的父親又有錢,所以受大家的尊敬。但是又描寫其家中在夜晚一般吃完飯就需要熄燈睡覺,僅僅只有在秀才兒子之前學習和阿Q舂米的時候才能延長點燈時間。這典型的反應了當時地主階級雖然有錢,但是除了在名利和利益面前,基本上都屬於一毛不拔的一批人。趙老爺只不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罷了。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在對阿Q因調戲吳媽,抵押唯一的棉絮,上門謝罪的描寫上,就連用於驅邪的紅燭趙家都沒燒,都留著趙家太太拜佛用。可想而知吝嗇到了什麼程度。從一些基本的生活上,魯迅先生寫出了當時封建統治下地主階級的吝嗇,犀利的文字,以及起伏的情節是那麼的的自然,一切都來源於真實的生活。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殘酷的社會-麻木的國民

魯迅先生寫該篇小說的意圖我們現在都知道,是為了喚醒麻木的國民。當時正處於清朝末期,封建王朝的統治正在走向滅亡。阿Q的一生煥發著悲壯的光采,他呈現了清末民初的一個普通百姓的靈魂,幾千年來成群而生、成群而死的默默的生長和枯死的靈魂。在當時的社會作為普通人,對於有錢人都是充滿了尊敬,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對比自己弱小的人都是欺負、打壓。

豆瓣8.7分《阿Q正傳》丨高超的反諷藝術、犀利的文字批判

就包括阿Q也欺負小尼姑、阿D等等。在當時的社會大家都是麻木的,沒有真正的團結,只有趨炎附勢,只有欺軟怕硬。魯迅先生以一個渺小的阿Q,犀利的文字喚醒了國民的麻木。

我們從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時候讀到的是真實,而非一種設想,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常常很有帶入感,讓我們看他的小說對當時的社會有一種深切的感受。反觀現在的社會,我們可能更需要再來一個魯迅先生來喚醒某些人的麻木。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崇拜金錢,放棄人格的人比比皆是。曾經都在笑阿Q,不知不覺漸漸的發現自己越活越像阿Q,甚至還不如阿Q,阿Q最起碼還有精神勝利法。我們呢?

我是沐童,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