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满洲八旗历任旗主变化情况如何?八旗各旗战斗力排名如何?

飞哥吐槽


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起,牛录额真,此后汉译佐领,遂成为建州治下的正式官名,且统辖规模扩大至300人。努尔哈赤在征服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不断兼并部众,佐领的数目也不断增多,对主动来归的部族,编隶时会考虑保持其血缘组织的完整性。

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汉人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在已建的黄白红蓝四旗的基础上,再增设四旗,以原四色旗分别镶边。原有的四旗称之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而称新设四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从而形成了八旗之规模。
八旗集行政、军事、社会、生产等职能于一身,对满洲及清朝的崛起影响深远。八旗作为行政组织,凡牛录所辖之人皆为八旗社会阶层中的部民,统治者以旗统之,发布政令。
八旗旗色的排序由于长幼尊卑、权力更迭等原因在初期大体上有过几次主要变化。在现有文献记录中最早记录排序顺序在天命七年,为正黄、镶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正白、镶白,此因努尔哈赤亲掌两黄旗、大贝勒代善主两红旗、二贝勒阿敏主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主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主正白旗、努尔哈赤长孙杜度主镶白旗,所以此排名与当时众旗主的长幼尊卑有关。皇太极即位之初,因镶白旗主在此阶段先后为阿济格与多尔衮,二人皆为正白旗主多铎兄长,所以正白与镶白位置调换。此后,皇太极先后打击了阿敏、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两蓝旗的地位因此下降,八旗的排序也形成了一个两黄、两红、两白、两蓝的局面。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摄政王、镶白旗主多尔衮与正白旗主多铎互换旗色,并将同旗领主阿济格调入多铎所领之旗,多尔衮至此成为独掌正白旗的全旗之主,正白旗的位次力压宗王之元老代善而从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八旗的顺序至此变更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至此,终清一代再未有所变更。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帝开始亲政。为了加强皇权,顺治帝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由皇帝控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上三旗”,皇帝的户口登记在镶黄旗内,称“镶黄旗第一参领第一佐领上御名”,故镶黄旗为头旗。由诸王公、贝勒掌控的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则被称作下五旗,其中正红旗主为礼亲王、镶白旗主为肃亲王、镶红旗主为克勤郡王、正蓝旗主为豫亲王、镶蓝旗主为郑亲王。因八旗顺序有别,所以旗人由于战功或与皇室恩赐等原因从下五旗改隶上三旗者,称之为“抬旗”;而在同一旗色或旗分之间的户口转换则称之为“改旗”。


历史Top10


满清八旗是努尔哈赤对满族的军事、政治整编后产生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

最初只设置黄、白、蓝、红四旗。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旗主,分别由大汗(皇帝)、皇子、皇帝子侄、宗亲等担任。

八旗形成后,各旗旗主

正黄旗:努尔哈赤(大汗)

镶黄旗:努尔哈赤(大汗)

正白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

镶白旗: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正红旗: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

镶红旗:代善

正蓝旗:阿敏(努尔哈赤侄子)

镶蓝旗: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

皇太极建清称帝后,正白旗归多尔衮统领。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收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从此形成上三旗与下五旗。

从此以后,八旗形成新的格局:

皇帝统领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礼亲王(代善一脉)统领正红、镶红旗;肃亲王(豪格一脉)统领镶白旗;豫亲王(多铎一脉)统领正蓝旗;郑亲王(济尔哈朗)统领镶蓝旗。

上三旗负责皇宫护卫,下五旗负责京师防卫和驻守全国各地。从战斗力上来讲,八旗战斗力是在一个档次上的,只是由于统帅身份的不同,造成各旗有尊卑之分。


风吹下的洛夜


满族的战斗力主要是骑兵,对于明朝以步兵为主占据优势,满清与大漠互为一统后,在地势上占据地利,夺取东北后,对关宁铁骑的明军互相牵制,夺取政权后,清政府不思进取,闭关锁国,失去了学习外国人洋兵器的机会,这使清朝在1840年对英军作战失利!洋务运动兴起,同治中兴,但遗憾的是制度未改,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改得不够,因此甲午战争失利,局势动荡,革命党兴起,维护铁路导致辛亥革命爆发,袁孙联手逼宫,清宣统退位,清亡!


胡瑞岚298


单论战斗力,八旗两白旗战斗力最强


小威影视娱乐L


满清八旗由来:说起清朝,大家想必都能随时随地的听到八旗子弟,而清朝最强大的军队也莫过于八旗部队,无可否认的八旗部队就是满清的支柱部

为什么要叫八旗呢?这个问题我给大家细细讲来。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拥有更多机会,比如皇宫内廷侍卫一般都是上三旗旗人才能担任。在上三旗中,头旗为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其实位份最高的还数镶黄旗,其他的旗并不十分受到皇帝重用,所有旗中这个旗人数众多权力也最大,又是由皇帝亲自率领所以跟皇帝的关系自然亲近很多,就连这个旗中的带头人都是姓爱新觉罗的,所以他们的高贵程度就更不用说了,并且,在八旗中还存在着一条明文规定,就是镶黄旗为八旗首位,所以最强的非镶黄旗莫属。下五旗则完全没有先后之分。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古代士兵写兵与勇的区别?蒙恬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看一次哭一次?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