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劉備在投靠他人時,為什麼能以主公的姿態獨立著,而其他人就不能?

簡樸韻


看到這麼多人回答了,我也來插兩句。

首先劉備也是靠著黃巾之亂,和關羽,張飛拉起一支小隊伍鎮壓黃巾軍起家的。黃巾賊勢力被消滅後,論功行賞也被封了個縣尉的小官。之後可能是有功之臣太多,弄得公務員的隊伍比較龐大。朝廷決定實行KPI考察,精減公務員隊伍。正好劉備就在精減名單裡面,沒辦法劉備只好去向上司督郵求情。但是在被拒絕,這時不知道是他的授意還是張飛自己生氣,就去打了督郵一頓,然後棄官而逃。在這時可見劉備還是沒有絲毫爭霸之心,只想安安心心的過自己的好日子,實在沒辦法了才憤憤而逃。這時就正式開始了劉備的投靠之旅。

第一家投靠的是郡太守劉恢,可能是同為皇家姓,算了一下族譜是親戚的關係,劉恢收留了劉備,並且幫劉備解決了鞭打上司的事情,還將劉備推薦給了劉虞。(這裡可見當時擁有這麼一個皇家姓是多麼好的事)劉虞派劉備征討盜賊,屢有戰功,於是又在另外一個地方當起了小官。但是之後城被盜賊攻破,劉備這時又只能逃亡。於是又找到了下一家公孫瓚。

劉備與公孫瓚可能是舊相識的關係,公孫瓚也並沒有把劉備當自己手下看待。所以劉備在這裡待的還挺好,還順便把再公孫瓚這裡不受賞識的趙雲給挖走了。後來公孫瓚和袁紹打的不可開交之時被董卓調停,劉備也就在調停中從公孫瓚那裡脫離出來(可能覺得關係太近了,但是又屈人之下不自在),領了個平原相去當了。在當平原相之前,可以說劉備雖然是帶著小團體入夥的,但是他還真是小弟級別。讓去剿匪就去剿匪,讓跟袁紹掐架就跟袁紹掐架。

當上平原相之後,終於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好運氣也跟著來了。先是結識北海相孔融,又順著孔融認識了並有恩于徐州牧陶謙。陶謙為了感恩劉備,劃了一塊小沛的地盤給了劉備,讓劉備在那裡駐軍。劉備在徐州關係打得火熱,乃至於城中權貴糜家把女兒嫁給他,乃至於陶謙死之前把自己的位子給了他。於是劉備便由販夫走卒變成了一方大員。可是好日子沒多久,呂布來犯,劉備打不過,就這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劉備扭頭就投靠了呂布,讓出了徐州城,又回到了小沛。但是呂布覺得這種臣服形式的投靠不靠譜,看到劉備壯大一點就來打壓一下。劉備只得轉而投靠曹操。

曹操反手就給了劉備兵馬和錢還讓劉備掛了個豫州牧的頭銜,但是沒用,劉備還是幹不過呂布。最後聯合曹操出兵才把呂布打敗,並態度堅決的讓曹操把呂布處死了。之後劉備跟著曹操也算是大出風頭了,竟然直接和漢朝皇室漢獻帝攀上了關係。有了皇叔的稱號。後面劉備覺得曹操難以容得下自己,只得領衣帶詔而逃。投靠了曹操對立面袁紹。可是怎知袁紹也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於是劉備只能南下投靠自己的遠方宗族兄弟劉表。直到投靠了劉表,劉備才走到了他四處奔波的最後一站。劉表死後劉備就一直以獨立的軍閥勢力存在了,直至佔荊州,霸益州最後稱帝於蜀中。

就劉備的投靠經歷來看,劉備始終就沒有以主公的姿態獨立過。劉備的投靠形式一般都是小團體投靠的,並且劉備投靠的主公並沒有將劉備的勢力進行打亂。所以就造成了劉備的手下只認劉備的情況。從而造成了一種劉備就是屬於他們那個小團體的主公一樣。然而劉備的主公讓劉備乾點啥劉備就只能有兩條路,一是順著主公意思幹,二是幹不了偷偷帶隊跑路。

另外由於劉備尊貴的皇家姓,自然而然的造成了一種他身份高貴的形象,這個形象尤其是劉備搭上漢獻帝鍍金劉皇叔後更甚。這樣也給人一種錯覺,覺得劉備投靠主公就是加盟來的,我跟你是平起平坐的一樣。另外劉備的公關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到哪裡都可以打成一片,只要關係好,你就是我的座上賓,尊卑也就看起來沒那麼重要了。

還有就是劉備的稱帝經歷了,皇帝能是會給你們這些諸侯當打工仔的嘛?能給皇帝當打工仔的也就只有皇帝了吧?自古皇帝誰給諸侯打過工的?三國裡面曹丕他爹曹操原來是給漢獻帝打工的,孫權是一開始繼承了他老爹兄長的勢力的,誰打過工?所以劉備也必須不能當過打工仔,所以合夥人制度就應運而生。我投奔你但是我不是你的打工仔哦,你是大股東,我當我的小股民,但是我們是平級哦~


熊聖聖的後花園


一般來說,投靠到別人的帳下,很快就會被同化,成為別人的下屬。這時候,從屬關係已定,聽候別人的命令和調遣也就是必須的了。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那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劉備的身份特殊,名望很高。


劉備早期也當過幾次縣令之類的小官,在任上,他愛民如子,獲得廣大百姓的好評,積累了一定的聲望。


但是,劉備素有大志,以匡扶漢室,一統中原,救天下黎民於水火為己任,數次辭官,帶著關羽、張飛四處尋找機會。


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劉備親自上陣,導演了一場“三英戰呂布”的好戲,從此名氣就更大了。


對外,劉備自稱是漢室後裔,中山靖王之後,這可是一塊不得了的虎皮。


要知道,古代人最講究正統和名份大義,佔住了這一點,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關羽和張飛也是看中了劉備的身世才投靠在他麾下的,還留下了“桃園結義“的千古美談。


後來,漢獻帝想借助劉備的力量為外援,大力栽培劉備,正式認他為皇叔,並且詔告天下。


從此以後,劉備的名望達到了新的頂峰,為他招攬到更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諸葛亮。


你說,一個頂著“漢室宗親,大漢皇叔”身份的人,你敢把他招為手下呼來喝去嗎?這可是大不敬啊,要被天下人口誅筆伐的。


所以,劉備在創業初期雖然混得不太好,還投靠過老同學公孫瓚。但是都能保留獨立的編制,沒有被吞併。


至於那些沒什麼名份的小軍閥,當然就沒那麼好運了。



2,劉備有一定的實力。


創業初期,劉備雖然兵少、馬缺、地盤小,但是手下的大將厲害啊。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那年代,只要你有錢有糧,根本不愁招不到兵。但是大將就不一樣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貨。


幸運的是,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張飛,都是千金難求的萬人敵。


咱就說關羽,從溫酒斬華雄,到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再說張飛,一人於呂布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喝斷長板坡,嚇死曹軍大將,也是當世少有的好漢。


你說劉備有這兩個死忠分子輔佐,誰敢輕易打他的主意。


3,劉備的機遇好。


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的巧,劉備的運氣就是那麼好。


正在劉備四處碰壁的時候,陶謙病危了,臨終前還把徐州讓給了素有賢名的劉備。


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砸到了劉備的頭上,一下就把他砸蒙了。


不久,袁術派大將紀靈來攻徐州,劉備只好向呂布求助。


呂布倒是來了,可是呂布和袁術也是親家啊,他雙方都不想得罪,就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命人把自己的方天畫戟插在150步外的轅門外。


然後對雙方說:“我射一箭,要是射中了戟,你們雙方就要給我面子,就此罷兵;要是射不中,你們繼續掐,我就不管了”。


結果一箭正中戟上小月牙,紀靈一看,呂布太厲害了,自己肯定是打不過啊,何況還有劉備呢。於是,只好撤兵走了,這就是轅門射戟的故事。


後來,曹操為了拉攏劉備,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之後又被任命為左將軍,一下就把劉備的軍閥身份給洗白了。


從此以後,劉備的人生就象是開了掛一樣,一路順風,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經過君臣上下的共同努力,終於建立了蜀漢政權。



4,劉備待人真誠,臉皮也夠厚。


劉備一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不灰心喪氣。雖然,他投奔過的人不少,也做了不少傻事,卻從不以此為恥。


劉備還是個有原則的人,從來不打自己投奔對象的主意,而是憑藉超凡的個人魅力,使一個又一個的英雄豪傑折服在他的腳下。


關羽、張飛自不必說,趙雲投靠劉備後也是盡心盡力,單騎救主殺得七進七出。


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自從被劉備的三顧之情折服後,終生為蜀漢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胸懷天下,不論投奔何人,都刻意保持著盟友而非部屬的身份。


我是來投奔你的沒錯,但我是漢室宗親,大漢皇叔啊,我是來聯絡盟友的,不是來當馬仔的。


我來找你是看你還不錯,可以作為共同匡扶漢室的盟友,而不是到你這兒來打醬油混工分的,更不是來你這蹭吃蹭喝的,有什麼事,儘管交給我來辦。


辦事總得要錢要人吧,我人手不夠啊,你說咋辦?我這大將倒是有兩員,就不跟你借了,要不就先在借點糧草和毛毛兵吧。


一來二去,一不小心借了偌大一個荊州,一輩子也沒還。


從劉備的發跡史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不但要有名望,還要有實力,更要拉得下臉皮。這樣,在機遇到來的時候才能抓住機遇,實現人生的飛躍。


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風風火火闖九州啊。



劉備生於亂世,起於微末,卻胸懷大志,從不自棄。踏踏實實做事,積累聲望,四處尋找一展抱負的機會。


他深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緊緊地把關羽、張飛團結在身邊,利用“漢室宗親,大漢皇叔”的名頭,大搞品牌效應,終於打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而於謙、劉表、諸葛亮等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劉備即使寄人籬下,也能自強不息,能夠以“主公”的姿態獨立,從不依附於人,這是多少人望塵莫及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劉備這個人身上有很多種特殊的能力,是其它人所不具備的,這些能力讓劉備始終保持著獨立,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能力一:他投靠誰,誰就會敗亡。

劉備最初走投無路時,去投靠他的同窗兼貴族好友公孫瓚,沒過多久,公孫瓚被袁紹擊敗,自焚而死;劉備見公孫瓚不行了,就又去投靠了徐州牧陶謙,沒過多久,陶謙又病死了,還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領徐州時與袁術作戰,被呂布抄了老巢,於是又投靠了呂布,不久呂布被曹操擊敗並殺害;然後劉備又投靠了袁紹,不久,袁紹被曹操擊敗,病亡;劉備於是又投靠了荊州牧劉表,又過了7年,劉表又病死;劉備見劉表不行了,又準備去投靠蒼梧太守,幸虧被諸葛亮勸住。

劉備這個能力是相當歷害,而且每次都能保證自已在投靠對象失敗前逃過一劫,這不能不說是劉備的眼光獨到,不是每個人都有劉備這種眼光,所以劉備儘管投靠了不少人,但是,他活著。當裡劉備投靠的人這裡面有一個例外,就是曹操,而正是這個例外,成就統一北方的霸業。

能力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號稱打不死的小強。

劉備最早任高唐縣令時,被黃巾盜賊擊敗,劉備逃了。劉備在徐州被呂布擊敗,投降了。劉備背叛曹操時,被曹操擊敗,連老婆孩子都不要,逃了。官渡戰期,劉備被曹仁擊敗,又逃了,赤壁之戰前,曹操南下,在當陽大敗劉備,劉備又扔了老婆孩子逃了,劉備前半生逃來逃去,顛肺流離,寄人籬下,無論怎麼逃,怎麼失敗,劉備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因而丟命,反而堅強的活著,48歲時還在感慨人生一事無成,試問天下又有誰能像劉備一樣百折不饒、敗而不棄呢?

能力三:戰力超強。

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圍城時,向劉備求援,說明劉備能打。陶謙病死讓劉備領導徐州,說明劉備戰力強;劉表讓劉備鎮守荊州北大門新野,說明劉備有武力;劉璋請劉備入益州抵禦張魯和曹操,說明劉備是抗曹英雄,不僅能打,還不怕天下最歷害的梟雄曹操。三國曆史上唯 二的兩個萬人敵,都是劉備的兄弟,劉備前半生,兵少將寡,但一直在打,雖輸但一直活著,在那個亂世,能活著就是最大的本事。

能力四:團隊超級忠心。

劉備不管有錢沒錢,有地盤沒地盤,走到哪,都有一幫忠心耿耿的部下跟著,關羽、張飛就不用說了,從年輕跟到去世,不離不棄,簡雍從劉備年青時就認識,一直跟到益往州。劉備主政徐州時,糜竺、孫乾跟著,丟了徐州,照樣不離不棄,就連在荊州逃跑時,還有數十萬百姓跟著逃,不能不說,劉備非常有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忠心的死黨,一直跟著,你可以擊敗劉備的團隊,但始終無法吞併劉備的團隊。

能力五:仁慈的劉皇叔。

劉備不僅仁慈,還是個皇叔。不僅能感動刺客,而且還能感動他任何所到之處的百姓,又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別管這旗號是否真假,但劉備有著巨大的聲譽和政治號召力,他劉皇叔就是正義的化身,這豈是一般人能吞併的了。

一個有著特殊能力和魅力,戰力超強,有著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死黨,及巨大的聲譽和政治號召力的劉皇叔,就算是投靠任何人,那也一定是獨立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問題確實有意思——顛沛流離的劉備為什麼能夠保持獨立而最終成功割據一方?

首先可以肯定劉備能夠保持獨立,絕對不會是因為《三國演義》裡的“劉皇叔”身份。歷史上劉備除了在稱帝時說過自己是劉邦後裔之外,其他時候從來沒有提到過自己的劉邦後裔身份——歷史上,劉備就從來沒有聲稱或被稱為劉皇叔。

相比曹操、袁紹、袁術等世族大家,劉備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個身份卑賤的“賣履小兒”——一個販夫走卒!

羅貫中口中的名滿天下的劉皇叔——劉備做夢都想!孔融被黃巾軍管亥包圍而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援時,劉備的第一個反應是受寵若驚:

“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

名滿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我有劉備這個人——多麼的榮幸!

比較一下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的家世

1、曹操。曹操是不是曹參後裔另說,因為曹操父親曹嵩是太監曹騰養子——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沒有戶籍資料。但曹騰是中常侍大長秋、費亭侯,曹嵩官至太尉,可算是官宦世家。曹操一出道,就是洛陽北部尉,稍後就是頓丘令;黃巾軍起兵時,曹操已經是騎都尉,漢靈帝設立西園軍八校尉時,曹操就是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和袁紹、袁術官職相同,都是八校尉。

2、董卓的家世雖然沒有記錄,但董卓一出道就是以六郡良家子身份成為羽林郎,出任軍司馬,家世不比曹操低。

3、袁紹、袁術,四世三公的身份,讓二人名望很高,很容易招攬人才。東漢末年以二袁家世名望最高。

4、呂布家世和劉備差不多,家境一般。至少劉備還有一個劉邦後裔的身份,祖父、父親還出任官吏,呂布家世是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想要鹹魚翻身的窮人家孩子。因為力大且善於騎射,被丁原招聘為主簿——辦公室主任兼行政秘書。

呂布的厲害在於善於抓住機會,連續翻番,這是劉備所不能比的。殺丁原,成為騎都尉(丁原職位),後為中郎將、都亭侯;殺董卓,成為奮威將軍、假節、溫侯;和張邈、陳宮合作,奪取曹操大本營兗州,成為諸侯;利用劉備和袁術的矛盾,奪取劉備的徐州。

5、公孫瓚,身世不明,和劉備是同學,從公孫瓚出道只是一個“郡門下書佐”——辦公室職員,可以看出公孫瓚的家世比劉備還差。因為公孫瓚能夠去盧植門下讀書,和劉備成為同學,是以遼西郡侯太守女婿身份去讀的,公孫瓚家裡沒有能力讓他去讀書。

結果讀完書回來,還是做郡吏。

6、劉焉(劉璋父親),才是名副其實的劉皇叔,以宗室身份出道就是中郎,之後還出任宗正(劉氏皇族族長)。

7、孫堅,家世也不怎麼樣,因為孫堅出道是縣吏——孫氏家族能夠在江東立足,完全是因為孫堅的搏殺和孫策善於利用袁術勢力圖利的結果。

8、劉備,雖然說是劉邦後裔(劉備先祖有中山勝王劉勝、長沙定王劉發、常山憲王劉舜三種說法),但劉備以上只有祖父劉雄是孝廉出身,擔任過範縣縣令;父親劉弘,也只是州郡的小吏而已。劉備更因為父親早死,從小就不得不和母親販履織蓆為生。但奇怪的是,作為販夫走卒的劉備15歲竟然能夠拜同郡的盧植為師學習?很可能是同宗族的“同宗劉德然”父親劉元起贊助劉備去和盧植學習。


從劉備的經歷看劉備為何能夠保持獨立

1、黃巾軍還沒有起兵時,劉備就已經有自己的部屬,關羽和張飛也跟隨了,富商張世平、蘇雙等也願意出錢贊助劉備搞私兵了: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革命還沒有開始,劉備就要人有人(關張)、要錢就有錢(富商贊助)。可以劉備是東漢末年諸侯最早擁有自己獨立力量的諸侯。

這也是劉備為什麼能夠保持獨立的重要原因——有自己的部眾。

2、黃巾軍起兵時,劉備是率領部眾參與鎮壓,是屬於義軍、民間武裝性質,並非官軍:

“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在劉備被除安喜尉這個官職後,先後出任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但因為勢力不強,被黃巾軍擊敗,不得不投靠公孫瓚,成為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意思就是非我部司馬,即名義上是公孫瓚的部隊,但具有獨立自主權力。

別部司馬的身份,是劉備脫離公孫瓚,投靠陶謙的原因。

袁術原本認為陶謙一死,徐州就會擁戴自己成為徐州之主,結果被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劉備給摘了桃子了。這就是袁術和劉備結怨的原因,也是呂布能夠奪取徐州的原因——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

投靠曹操時,劉備利用曹操派遣去徐州截殺袁術的機會,殺死曹操的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但立足未穩就被曹操擊敗。

投靠袁紹時,劉備主動提出聯合南方的劉表夾擊曹操,意圖脫離袁紹,袁紹接受後,就率領本部離開袁紹去荊州劉表,中途斬殺曹操派遣追擊的蔡陽。

投靠劉表後,由於劉表不信任劉備,只想讓劉備作為對抗曹操的先鋒,於是讓劉備駐守新野。

劉表死後,劉備不知道即位的劉琮投降曹操,直到曹操軍到南陽時才得到消息,陷入了戰略被動,導致十幾萬民眾和幾千兩金銀被曹操奪取,失去了在江陵固守的資本,不得不依靠孫權共同擊敗曹操。

從劉備的經歷可以知道,劉備在黃巾軍起兵之前就擁有自己的部眾,在之後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時,都繼續保持擁有自己的部屬和兵馬。這就是劉備能夠保持獨立的原因。除了陶謙讓徐州給劉備之外,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都沒有真正把劉備當作自己人,也都在防範劉備。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劉備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除在公孫瓚手下外,劉備的確保持了很大的獨立性,這是因為:

第一,執行特殊任務使地位變超脫

劉備在公孫瓚手下先後任別部司馬、平原令、平原國相,這時他是公孫瓚的屬下。不久劉備去了徐州,此行並不是擅自行動,而是受公孫瓚指派去的,目的是救援公孫瓚的戰略盟友陶謙。


郯城之戰中劉備幫了陶謙大忙,陶謙躲過一劫,為感謝劉備同時能讓劉備繼續幫自己,陶謙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這樣劉備就得留下來,這件事是否徵求過公孫瓚的同意不得而知,筆者傾向於認為是徵求過公孫瓚意見的,而公孫瓚也應該是同意的,因為劉備走後平原相可任命他人,而劉備到豫州又使公孫瓚在對手袁紹、曹操的身後多了一個支持力量。

劉備就任豫州刺史是人生的一次轉折,他由默默無聞而成為地方要員,而且他的地位相對超脫:公孫瓚事實上再也管不了他,而他又不同於陶謙的那些直接下屬。

第二,被朝廷任命了高級職務

陶謙不久病死,臨終以徐州相托,徐州官民派代表前往豫州的小沛迎請劉備前往徐州主持事務,這是劉備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折。


陶謙死後劉備獲得了更大自由,他就任的徐州刺史一職比豫州刺史更有含金量,因為徐州的可控地盤相對更大更實在,而他的徐州刺史也不再用別人表奏,是徐州官民共同擁戴的,與曹操此時擔任的兗州牧一樣。

後來曹操控制了朝廷,為拉攏劉備,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等於承認了劉備的合法性,之後曹操又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劉備為左將軍,使劉備的地位更上一個臺階。


對照一下此時的孫策,雖然也竭力示好曹操,但僅被曹操任命為討逆將軍,比劉備差了/<font>3級都不止。/<font>

第三,儘量只與他人保持盟友關係

劉備來到徐州幫助陶謙,是盟友的身份,就任豫州刺史,也是盟友。

劉備後來無奈之下再投呂布,又去豫州上任,雖然雙方沒有明確是什麼關係,但《三國志》說劉備/<font>“求和於呂布”,“求和”顯然不是投降,雙方之後仍應為盟友關係。


劉備擁有朝廷任命的左將軍頭銜後,身份地位無疑大增,所以後來無論投袁紹還是投劉表,他們二人都不好把劉備直接當成下屬看了。孫權後來與劉備結盟,從自身力量來看其實劉備已經很弱了,但僅左將軍這個身份孫權也不能把劉備當成下屬看,因為單從職務去論,時任討虜將軍的孫權還得接受左將軍劉備的領導。

第四,手中始終握有自己的力量

劉備在平原國時,手下的人馬已經有一定規模了,孔融在北海國被黃巾餘部圍困,求救於劉備,劉備一次就能發兵/<font>3000去救援,可見實力不小。/<font>


但劉備奉公孫瓚之命去徐州救援時僅/<font>“有兵千餘人”,顯然公孫瓚做人很小氣,把人馬留下了,劉備不去爭這個,能自由就行,他一路收集“幽州烏丸雜胡騎”,同時“又略得饑民數千人”,讓自己手中有本錢。

官渡之戰前劉備在徐州起兵反曹,被曹操打敗,這一仗劉備輸得較慘,人馬損失怠盡,投袁紹後雖然受到敬重,但劉備明白手裡沒有刀把子說話就不硬氣,所以趙雲復歸後劉備馬上交給他一個任務,讓他秘密召募人馬,/<font>“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正因為有自己的人馬,所以後來才能說走就走。

第五,心中早存大志不甘屈居人下

劉備小時候還在騎著竹杆亂跑時,就指著家中屋外一棵巨大的桑樹說:/<font>“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話的意思是自己將來要當皇帝,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天生不簡單。


據記載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後代,儘管離這位先祖已十分久遠了,但劉備想必從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那裡經常聽到他們是大漢皇族後裔這樣的話,想到自己身上流著皇族血液,劉備可能就會生出自豪感,不甘於人下的品性從小就養成了。

對於那些從小就立下遠大志向的人來說,只有自己給自己當老闆他們才會覺得適應,劉備就是這樣的人。迫於形勢,他也曾給別人去打過工,但他心裡明白那都是暫時的,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南門太守


劉備能夠保持獨立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始終有自己獨立的軍隊,有忠誠於自己的幕僚團隊,並且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擴大自己的軍隊和核心團隊。

從討黃巾開始,劉備就是在同郡富商張世平、蘇雙的支持下,自己招兵組建軍隊參加戰鬥,而不是去投軍。《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首先想到的是投軍,而劉備卻說大丈夫應該有一番作為,決定自己招兵,這種見識就高出二弟三弟一大截,讓他倆心誠悅服,是非常形象的描寫。

在老同學公孫瓚帳下時,劉備守高唐、守平原,都是帶兵的,後來救陶謙,陶謙又給了他四千丹楊兵。丹楊兵是陶謙的嫡系軍隊,說明對劉備是非常信任的。在徐州,劉備的軍隊進一步壯大,豪族糜竺舉家歸服,陳登、孫乾全力支持,管理團隊也更壯大。即使後來被呂布偷襲,駐在沛縣的劉備手裡仍然有一支部隊。

徐州二次失敗後投奔袁紹,劉備是收拾部卒,稍集其眾。雖然力量稍弱了,但是明顯自己的管理團隊和一部分軍隊還是在的,而不是隻身去投。看到袁紹不可靠,轉身帶著團隊和軍隊去投了劉表,駐紮新野。

在荊州的八年,是劉備再次集聚力量的時候,光是關羽訓練的水軍就有一萬人,同時廣泛結交荊州的士人,尋找賢能人才。這支軍隊成為赤壁之戰的主力,也是能快速掃平荊州的基本盤。而大量吸納的荊州士人,極大地充實了劉備的管理團隊,在佔據州郡後馬上就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無論在什麼地方,劉備都很注重發展軍隊,結交賢才名士,擴充自己的團隊。因此,他一直保持有獨立的軍隊和管理團隊,自然就是別人口中的主公了。

比照近代來說,國軍的將領為什麼都喜歡保全自己的實力,因為軍隊在他的位置就坐得穩,就能佔據地方,軍隊打沒了就變成孤身一人,只能去當些閒散的參謀或者文職了,是一樣的道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8164229382437311"} --}

中州史話


其實很簡單,劉備跟過的人,除了曹操,都掛了。如果沒掛,很難說劉備繼續待著還有沒有獨立性。

實際曹操陣營,有自己勢力的也比較多,比如張繡和臧霸。獨立性一直存在,不過張繡有愧於曹操,主動放棄自己的獨立性,跟隨曹操一起在河北跟袁紹作戰,否則可以完全鎮守在南陽一帶。臧霸在青徐一帶獨立性一直比較強,不過隨著北方平定,曹魏的建立,獨立性也漸漸消失。其實馬騰的狀況跟臧霸類似,自己進朝當官,曹操跟袁紹作戰時,馬騰聽從朝廷詔令拍龐德跟袁紹軍的郭援作戰,時間久了一樣會喪失獨立性。可能馬超怕喪失自己的獨立性,於是就自個先反了。

獨立性比較強的,除了劉備,還有呂布。呂布除了在董卓那沒啥獨立性,在投靠袁紹劉備也保持很強的獨立性,在劉備那甚至反客為主。馬超也一樣,馬超在張魯那獨立性也比較強,只不過沒遇到呂布那樣的機會。

至於為啥馬超去劉備那不靈了,不是馬超不想。馬超開始稱呼劉備大兄弟就是想維持自己的獨立性,劉備吃過呂布的虧,還會再吃馬超的虧嗎?


銫媒體


事實上三國的部屬結構分為直系和旁系兩支……並不是只有劉備保持著相對獨立的部屬結構……他投奔過多人都是作為旁系客將身份的……除他之外……孫策也以客將身份投奔過袁術……高順在呂布軍中也是客將身份……還有黃忠甘寧等等

有點類似日本的譜代家臣制,這種制度起於戰國時期,秦滅六國之後被商鞅廢除,漢朝建立後又恢復……所以到了西漢末年滿地都是劉姓諸侯,三國時這種制度還是很普遍的……一直到五胡亂華之後這種制度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因為大家族都被殺的差不多了……進來的都是異族人哪兒來這麼多親族什麼的玩這套……

直系的一般都是親族血脈……比如曹家的曹族和夏侯一族,還有出身小家族的就會吸收關係親密的作為直系部屬,比如劉關張和呂布的旗本八將……

特別說明的一點就是呂布前後換了兩個主公都是作為直系親將的身份……只有長安大敗投奔張楊的時候是作為客將……所以他才特別被人看不起……

我想劉備被人特別記住的一點只是因為他每跟一個主公總想方設法的要跑路……而且每次都成功了……


一千三百多個用戶名


劉備的起點很低,之所以後來能夠以主公的姿態周旋於諸侯之間,一是靠運氣,二是靠實力。這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劉備不可能在亂世之中崛起。那麼為什麼說劉備靠運氣,劉備又在什麼時候開始有實力了呢?聽我細細分析。

劉備原來是混黑道的,而非大家所熟悉的,劉備是個良民。史載劉備不喜詩書禮儀,酷愛走馬、美女、音樂等聲色之物。劉備雖然窮,但是卻不寒酸,他的身後有小的財閥來支持他霸佔一方。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從以上可以看出,相對於走官場這條路來說,劉備混的是社會這條黑道。劉備聚集眾徒,在亂世之中想做一番抱負。劉備也善於交際,雖然他不喜歡讀書,但是他仍然拜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劉備的同學也很厲害,其中有一人名叫公孫瓚,比劉備厲害的多。

盧植當時很有名,東漢末年朝廷派了兩人來鎮壓黃巾軍,一個是皇甫嵩,一個是盧植。皇甫嵩率領孫堅、董卓等人將黃巾軍幾乎全殲,但是盧植的戰績卻不太好,被黃巾軍屢次打敗,朝廷沒有辦法,將剿滅黃巾軍的任務全交給了皇甫嵩。

劉備早期起步很低,他率領聚集的手下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立過一些小功,終於得到一個小官安喜尉。這時的劉備很狼狽,別說以主公的姿態獨立了,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錯了。為什麼呢?因為劉備由社會閒雜人員變成朝廷官員不容易呀,他怎麼會不珍惜呢?

劉備剛當上安喜尉就遇到了危機,原因是朝廷規定:凡是因為軍功而當官的,要進行甄別淘汰。(原因是漢朝實行孝廉察舉制,只有孝子才有可能被推薦當官)。劉備怕自己被淘汰,於是想求見前來辦理此事的督郵,有賄賂督郵的想法。但是這個督郵卻稱病不見,劉備大怒,衝進府門,將督郵綁在床上鞭打了三百下,然後棄官而去。這是劉備第一次丟官。

後來,劉備又跟隨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丘毅一起平叛黃巾軍,立有戰功,官封高唐尉,劉備又一次棄官而去。這是劉備第二次丟官。

那麼劉備為什麼屢次棄官而去呢?劉備看出,朝廷昏庸腐敗,已經是即將倒塌的一座大廈,即使有力挽狂瀾的人,也無力去挽救了。於是劉備選擇了自己募兵,然後單幹。這時也有一個人和劉備有同樣的想法,此人叫曹操。

英雄記雲: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

從劉備決定單幹起,劉備的實力和運氣才慢慢變好,最後成為大家眼中的以主公的姿態周旋於諸侯之中,那麼劉備是怎麼發展的呢?

劉備在決定單幹後去找了自己的老同學公孫瓚,此時的公孫瓚已經是朝廷的中郎將,比劉備強太多。公孫瓚封劉備為別部司馬,劉備開始有一定自主權。當時公孫瓚的手下田楷任青州刺史,立徐州比較近,與徐州牧陶謙有一定的交情。

公元194年,曹操之父曹嵩在徐州地界被人所殺,曹操將怒火發洩到陶謙頭上,決定和陶謙魚死網破。陶謙抵擋不住,於是向田楷求救。田楷協同劉備一起來救陶謙,劉備僅帶千餘人便出發了,陶謙見到劉備如此仗義,於是資助劉備幾千人,劉備開始擁有一定規模自己的隊伍。同時,劉備的人生也進入開掛模式,簡直是好的不得了。

劉備脫離公孫瓚援助陶謙,在徐州,劉備第一次以獨立的身份亮相。劉備廣施恩義,收買人心,在徐州賺足了名聲。而此時曹操因為後方被呂布偷襲,不得不率兵返回。於是徐州在劉備來到後奇蹟般的暫時保住了平安。這是劉備運氣好的第一次表現,沒有和實力強勁的曹操交鋒。

很快劉備的運氣又來了,因為陶謙死了。陶謙死之前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雖然劉備名義上有職位,但是其實豫州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等到陶謙死去,徐州眾人推舉劉備為徐州牧,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人生舞臺,而劉備領徐州牧後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軍閥,朝夕之間,天下聞名。

後來,曹操為了拉攏劉備對付呂布,上表朝廷封劉備為鎮東將軍。僅僅五年時間,劉備完成了從別部司馬到鎮東將軍的轉變,風頭漸長,再加上關羽、張飛兩位萬人敵將軍的幫助,劉備成為東漢末年眾軍閥當中崛起最快的一支。

劉備在徐州沒有得意多久就被呂布偷襲,劉備丟了徐州,投靠了曹操。曹操為了拉攏劉備,表劉備為豫州牧。後來劉備幫助曹操在下邳擒殺呂布,曹操表劉備為左將軍。這是朝廷封給劉備最大的官,這個稱號劉備一直保留到他自稱漢中王為止。

劉備在投靠曹操時是獨立的,兩人是聯合關係。換句話說,劉備是以主公的姿態和曹操搞聯合,而不是作為曹操的部屬。為什麼呢?一是因為劉備自身的實力,劉備有雄心壯志,不甘於屈居別人帳下。雖然劉備可能暫時無兵,但是劉備手下不缺能征善戰的將領,而招兵對劉備來說輕車熟路。

二是因為劉備的名聲,劉備是豫州刺史,徐州牧,豫州牧,左將軍,怎麼可能以這樣的身份侍奉曹操呢?因此曹操只有和劉備搞聯合,想要招降劉備,根本不可能。

後來,劉備因為衣帶詔的事件離開曹操,南下逃亡,來到荊州。荊州的劉表對於劉備也是無法妥善安置,為什麼呢?劉備是朝廷的左將軍,手下又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留在身邊始終是個禍患,於是劉備被劉表安排到新野,而新野離曹軍比較近,算是為劉表看家護院。

後來劉表病死,荊州的人都心向劉備。以至於魯肅前去弔喪時就說: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同心協力,那麼我們就應該和他們結盟。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們離心離德,那麼我們就應當另做打算。由此可見,劉備的實力和他在荊州的威望。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因此,即使後來劉備流亡到江陵附近,魯肅也是和劉備搞聯合,而不是勸劉備投靠孫權,因為在魯肅眼中,劉備是梟雄,是一方實力,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將軍。

從以上可以看出,劉備從一開始的安喜尉到後來的豫州太守、徐州牧,再到朝廷的左將軍,劉備的實力一直在增強,強到什麼地步呢?劉備在長坂坡逃亡的狼狽之際,東吳來人搞聯合,聯合的不是劉表的兒子,而是劉備。此時的劉備是實力和名望俱存,無論到哪裡都是主公,任何人都不可能小瞧。以至於後來劉備入益州,益州的官員都勸劉璋提防劉備鳩佔鵲巢,但是最後還是被佔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備之所以能夠以主公的身份周旋於諸侯之間,主要還是因為劉備的實力和名望。而對劉備幫助最大的是陶謙和曹操。陶謙幫助劉備在名望上第一次實現質的飛躍,由一個小小的別部司馬一舉成為徐州牧。而曹操則把劉備推上聲望的巔峰,左將軍。因此,劉備應該感謝曹操,是曹操親手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敵。劉備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經常失敗,但是劉備的抗擊打能力簡直可以媲美他的祖先漢高祖劉邦,在經歷了大半輩子失敗後,劉備終於在漢中稱王。

再多說兩句,和劉備一樣以主公的身份流亡的人還有呂布,呂布也有實力,也有威望。因此,呂布在投靠袁紹時,袁紹礙於呂布的身份想殺了他。呂布投靠劉備時,劉備也是以禮相待。以主公的身份獨立並不難,只要有實力和名望就行。但是這樣的人往往被人所嫉,呆不長久,這也是劉備為什麼經常流亡的原因。


每日趣評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劉備身份特殊,身兼

漢室宗親,當今皇叔,可持王道而御天下,雖說不上一呼百應,但憑藉這一層身份,其他地方諸侯也只能望塵莫及。

二、劉備正因為有著尊貴的血統,做事做人,都比較謹慎得體,有王者氣,具有極強的個人魅力,以至於讓兄弟和手下甘願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三、劉備集團雖然在剛開始時的規模很小,只有兄弟三人和少量人馬,但是其小團隊的戰鬥力是其他軍團無法相比的,特別是其二弟關羽,斬顏良,殺文丑,一戰成名,鼓足士氣,令天下諸侯不敢小覷

四、劉備雖然最初屢戰屢敗,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尋找生機,他始終精神抖擻,鼓足勇氣,義字當先,凝聚士氣。

五、劉備的軍隊,號稱仁義之師,這主要得益於他的身份和個人優秀品質,劉皇叔不僅靠著仁慈,感動了刺客,而且所到之處,都能體察民情,關心百姓,深得民心,而且還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這使他有著極強的個人聲譽和政治影響力

以上,就是趣知君的解答,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