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动力发动机是骗局吗?

银河系护卫


正好这两天,被《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新闻刷屏,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当地工厂下线,可实现通过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作为汽车的燃料。

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感觉是,难道又是水变油?!之前不是揭穿过很多类似的骗局了吗?

早有科学家指出,水大规模变油,如一吨水变成一吨油,需要可控的超新星爆炸,重组原子才行,外星文明都不一定有这能力。

如果能大规模可控重组原子能力,那石头可直接变黄金,根本不需要什么工厂了。想要什么,原子打印机直接重组出来,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原子级别的宇宙。人人好似生活在天堂一般,要什么就有什么!

而水氢的事就好比你用的水可以循环用,尿可以变成纯净水,在大学实验室,忙得不亦乐乎,项目培养了教授博士一堆。但是,最终,商业化的时候发现是个骗局,因为催化剂+用电,比买水贵几十倍,根本得不偿失。

又及,青年汽车这事儿已经沸沸扬扬好几天了,我想再谈二点:

1、这种发明在科学上真有可能吗?只要上过初中物理化学的都知道,要想把水变成氢气,首先得用电来分解。那既然如此,直接用电做能源即可,如现在可行的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不过,青年汽车总裁庞青年表示:我们分解氢气不靠电,而靠神秘的“特殊催化剂”。但是,我询问了物理化学专家,好像这技术在当下还不存在。那要是真的话,这个跨世纪的大发明,拿个诺贝尔奖一点问题没有;

2、从投资而言,这显然属于风险投资,政府最好不要介入,让VC进入为宜。政府做好投资环境,服务好企业的发展,有钱的话,补贴给教育,补贴给医疗,好像更合适吧。

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此篇报道一出,就被大范围质疑,真相究竟如何,拭目以待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关注我的专栏和圈子,学习更多)

(附注:工信部回应水氢车: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

针对河南南阳备受争议的水氢发动机事件,工信部27日回应称,仍未收到青年汽车公司该车型的产品准入申请,该车型未获得产品公告。按规定,目前这款车型不能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 此外,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骗补”疑问,工信部表示,该产品没有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此外,针对“水氢车”,新华社已抛出三问,即“车载水解制氢”技术是否可以实现、政府是否投入巨资、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失信问题。分析称,从目前来看,水氢发动机的关键制氢技术是存在的,但离大规模的技术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即使成型,其商业化价值也很低,因为水制取氢气的成本并不便宜。

看来,南阳一梦该醒了)


陈思进



我等这个回答很久了!



这几天南阳日报的《水氢发动机》 新闻基本上将车界炸开了锅。新闻内容如下:

水氢发动机在南阳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此项目是由南阳高新区与金华青年汽车氢能源整车项目签约,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获书记点赞。


我们先来聊一下“水氢发动机”有没有可能。根据青年汽车官网自己刊登的机器的工作原理,我们来先了解一下,这是什么玩意:

青年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青年水氢燃料车的车顶安置一个蓄水箱,车内的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引擎,使得汽车行驶。

我们先来聊聊最基本的原理。水可以分解成,氢和氧,燃烧氢又可以产生巨大能量,一边分解水,一边燃烧氢给发动机提供动力能不能实现?


可以,但是不值得。分解水会耗费很大的能量,分解水和燃烧氢产生的能量不成正比。


目前,电解水还没有廉价稳定的催化剂,整个业界都在寻找廉价高效的替代品。


根据科技日报今年 4 月的报道,学界刚刚发现了廉价的催化剂,报道原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


新闻中表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发现了 γ-MnO2(γ型二氧化锰)在特殊电位窗口范围内,可实现强酸条件下稳定电催化水分解,并实现了 8000 多小时的长寿命工作。


站在学界前沿的中科院近期才发现「廉价」的催化剂,而青年汽车就已经从 2006 年起开始研究,投入远不止「几个亿」,还研究成功了,研究成果就算不在顶级的国际科研报告上刊登也就算了,国内的也没有信息?


这么大的科研成果,验收的,竟然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委书记??



事态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大量媒体对青年汽车进行采访,也许是慌了阵脚,所有工作人员开始瞎说了。


说这个机器能实现净化的功能:倒进去是水,出来的还能是水,甚至还能净化水源。


采访记者尝试用透明空瓶接导水管来看排出的水的颜色。但汽车启动了十分钟时间,排水管无水排出,随后工作人员关闭发动机。


工作人员解释,是天气原因。


我认为,这可能不是天气原因,是脑子的原因。


倒得是水,出来的还是水,敢问青年汽车的魔幻专家到底知不知道:

“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这个基本论断?


话说回来,“水可以分解氢和氧”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江湖骗子骗上,35年前的中国就曾经出现过一波“水变油” 的骗局(王洪成的高新技术):

葛大爷当年在《我爱我家》第17、18集就已经说得在清楚不过了。咱不懂化学,多看看电视也好啊!


虽然骗局很恶劣,但是你不能否认这里头还有大亮点:我们的商业诈骗鬼才庞青年同志上。



这位可是真狠人。


他上一次搞事情是在2011年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承诺收购瑞典萨博SAAB汽车并在当地投产,遂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建厂的同时,由鄂尔多斯市政府配给青年汽车两项分别为6亿吨和7亿吨的煤炭资源。


列位!那个时候,媒价多高,利润也该有多高?


很显然,SAAB是不可能被他所收购,但是,庞青年同志牛逼就牛逼在,在13亿吨煤炭指标尚未兑现之时,就将煤炭指标转手卖给第三方企业:亿佳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收取2亿元人民币定金。


空手套白狼,套走了两亿人民币定金。


商业鬼才啊朋友们!


讲到这里,我由衷的希望能够和庞青年同志对话,看了这么多的投资项目。

比起天才小熊猫的永动机,我更看到下面网友的这个加粪燃料车


网友评:我这有一个项目不得不说了,加粪燃料车。



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粪便产生沼气,沼气燃烧产生动力推动车辆,排放只有水,非常环保,加压缩粪40公斤可行驶500公里。


该车具有显著优势,例如该车不挑粪,稠的稀的都可以用,来源不愁,每天城市产生惊人数量的粪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粪便将经过无臭化处理,保证使用过程中无异味。当然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怎样快速生成沼气,这就最大的秘密,采用了一种特殊绝密神奇的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粪便可在15秒内迅速生成沼气。


产生的沼气存储在高科技碳纤维罐中,防止跑气,也保证碰撞安全。粪便也使用碳罐储存在车辆后方,由于采用了压缩粪便,体积得到进一步缩小。下一步主要就是联合各投资商建立遍布全国的加粪站,绝对是21世纪节能减排的绝佳项目!

希望庞总考虑一下。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车则


就我现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说,这种技术本身有实现的理论依据,只不过不是所谓的"水动力",深究的话,这个锅大概要标题党来背了,毕竟所谓的"以水为动力"是在那些为了吸人眼球的标题看到的,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看到这个标题就已经忍不了了。如果单纯加水就能跑,那根本就是违反了热力学定律了。


为什么我说这种想法有实现的理论依据呢?因为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加水就能跑,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水分解为氢气氧气,然后通过燃料电池将能量进行利用。这两个过程都是可以实现的,初高中化学课本上就有类似的东西,但问题的关键在第一步:水分解成氢气氧气,需要有能量输入,譬如电解等,在这个车上据说使用铝粉镁粉还是合金粉末来着来使水分解,在一定情况下这个过程可以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粉末不是作为催化剂,而是作为反应物消耗掉了,换句话说,并不是只加水就能跑,除了水,还需要加金属,所谓的以水为燃料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催化剂和反应物的区别就在于催化剂反应前后性质不变,理论上讲只要催化反应的反应物足够,即使只有一点催化剂,反应也会不断进行,而反应物会不断消耗。如果这种汽车真的可以使用,那它的能量来源实际上并不是水,而是金属单质生成化合物释放出的热量,换句话说,不是以水为能量来源,而是以金属为能量来源。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发言,那些所谓的"标题党"也不要随便写标题误导大众甚至引发舆论了。在确定的消息出来之前,还是不要随便攻击。虽然根据已有的资讯,我感觉其中还有一些点解释不通,甚至感觉有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但不得不说这个想法是奇特的,并且也有一定的优势。譬如这种做法将氢的制取设备安装在汽车上,绕过了储氢技术的难题等等,这种技术如果成功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张家小智儿


这个一定是骗局无疑的了!

加水变氢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秘密就藏在崔化剂里面。

首先水不是能源,要把水变成能源(H2),必须向水里加入大等于将水分解成能源(H2)的能源(量),很明显,这个后者能源(量)来自于他们所说的“崔化剂"。而这个崔化剂,就是专利人口中所说的“铝"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如果要低成本,除非大量存在于大自然界而且极易摄取,否则必须是工业中用其它能量(如电能)生产出来的。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产出的能源(量)必定比输入的能源(量)小,因为中间多有损耗还加入各种成本,因而价格也不可能便宜。所以,所谓的崔化剂,必定价格卬贵。

又根据专利者所说,崔化剂反应后所得到的类似氧化铝还是x酸铝之类的产品,说价格也很好,好到哪里?倒不说。

把一套本可以集中生产H2的装置硬冰冰小型化搬到一台汽车上面去,且不说因多加了这套装置所需的成本,其崔化反应形成的副产品要回收,和购买、装填崔化剂的成本又如何计算?

我自认不是一位聪明的人,学历也不高。但这种将成本进行乾坤大挪移并藏起来忽悠人的技俩,一眼就能洞穿!

科学就是科学,希望国家在审查类似的创新科技项目时,别老是被一些手长的人所朦闭、行骗,要知道这里面的钱,也有我的一分子。


怪老迪


我来告诉大家,永远不要妄想从水态出发,又回到水态的能源利用模式上,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条死胡同。水态水分解成氢气合氧气是需要能量的,生产铝合金和催化剂也是要消耗能源的,在这个技术路线上而且还有2次转化的过程。从转换率的角度回过来看,这个能源肯定是远大于用氢气燃烧成水释放的能量的。这就是理论上的不平衡了,就是一条死胡同。因为如果用其他能源来生产合金铝和催化制,何不拿这些能源直接来开动汽车更合算?除非这个世界上有现成的零成本合金铝和催化剂来用。但这个情况会有吗?


宇宙心


新科技!催化剂生产时可要小心,生产多了运输时可不能出事比如掉到河里、江里把地球弄暴炸了可不得了。


华哥好可爱


这个比水氢发动机更牛逼,只需一块磁铁和吸铁石完成了工业化的飞质。西方控制石油和电的霸权主义国家吓哭了。。我想起了会轻功的人,据说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可以一直飞到月球。


车油轴


铝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偏铝酸)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9分质量的铝和18分质量的水反应生成1分质量的氢气和26分质量的氢氧化铝。还不考虑其它的成本,大家再想想吧,骗局到底有多大?现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就看看成本吧。


ddz梅开富贵


水动力?如果真的有,应该也是概念的前阶段,这个世界根本不缺概念,问题是到最后有几个概念能够变成现实并服务于人类?


发烧男人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群众从来不不是科学的领军,而是科学的受益人。怀疑是对与错,时间会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