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說說《三國演義》中的地理錯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謎之走位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過五關、斬六將”同“溫酒斬華雄”、“大意失荊州”一樣,都是關羽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雖然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很經典,但細細分析,卻又許多不合理之處,尤其是從地理方面來看,《演義》中的關羽有著謎一般的走位。

過五關斬六將

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徐州一戰,關羽守備下邳,同劉備張飛等人失散,面對曹操重兵包圍,關羽與曹操相約三事後“歸降”曹操。之後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決,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在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後,便“掛印封金”請辭前往河北與大哥劉備相聚。

說說《三國演義》中的地理錯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謎之走位

關羽護送兩位嫂嫂從許昌出發,先後在東嶺關斬殺孔秀、洛陽斬殺韓福、孟坦、汜水關斬殺卞喜、滎陽斬殺王植、過滑州黃河渡口時斬殺秦琪。最終在即將渡過黃河時碰到了孫乾,得知劉備已經前往汝南後,便同孫乾一起南下汝南尋找劉備去了。

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細細分析關羽一路的行程,卻發現關羽捨近求遠,繞了很大一個圈子,走位著實令人不解。

關羽謎一般的走位

關羽從許昌出發,目標是盤踞河北的袁紹,按常理來說關羽應該取直線一路向東北,直奔滑州的黃河渡口才對,這樣的路程是最短的。不過按《演義》中的劇情來看,關羽卻不走尋常路,捨近求遠:

關羽從許昌出發,先是向西走,途經東嶺關。東嶺關位於現在的河南省禹州市西北,位於許昌市和洛陽市之間。過東嶺關後關羽由西北方取道洛陽,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市。達到洛陽後關羽改向東走,按“討董聯軍”的進攻方向經過汜水關滎陽

後才找對方向,沿著黃河朝東北的滑州黃河渡口奔去。

單從文字描述很難看出關羽的行程問題,其實只要把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滑州黃河渡口在地圖上標註出來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關羽在地圖上走出了很奇怪的走位:

說說《三國演義》中的地理錯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謎之走位

通過地圖可以直觀的看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最大的疑問是為何要先朝位於許昌西北的洛陽走,然後才沿著正確的方向經過汜水關和滎陽,向東北的黃河渡口前行?這樣不僅繞遠,延長了關羽和劉備相見的時間,這和關羽當時迫切與劉備相見的心態是不吻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關羽這樣走平白無故給自己平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故事中有如此明顯的地理錯誤,羅貫中究竟為何要這樣寫呢?

羅貫中“弄巧成拙”

犯下如此明顯的地理錯誤,其實是羅貫中的“弄巧成拙”。

隨著市民文化的流行,三國曆史在宋元時期已經成為了民間膾炙人口的故事,並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文學作品,如元代的講史話本《三國志平話》。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時,便參考了《三國志平話》並將其中許多的情節保留了下來,關羽“灞橋挑袍”和辭別曹操前往袁紹處尋找劉備便在其中。

說說《三國演義》中的地理錯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謎之走位

不過《三國志平話》並不嚴謹。由於其作者只是民間藝人,對三國曆史不是很瞭解,再加上為了迎合大眾需求在藝術加工中參雜了許多個人感情,杜撰了不少情節,導致書中有許多歷史常識性錯誤。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把漢獻帝安置在了長安,而不是現實中的許昌。

如《三國志平話·上卷》中寫道“無數日,(關羽)將皇叔家小,西去長安見帝。”羅貫中對三國曆史還是有所瞭解的,他發現了這一明顯錯誤,所以在《三國演義》中便早早地將漢獻帝安置在了許昌。不過羅貫中這樣一改,就使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出現了明顯的地理錯誤。

如果按照《三國志平話》所寫,關羽是從長安出發,便可以理解他為何要先經過洛陽,然後向東延黃河經過汜水關、滎陽直奔黃河渡口,因為這是當時的最優路程。而羅貫中把出發地從長安改成許昌後,就使得關羽前往洛陽變得非常突兀。羅貫中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於是便藉著這個機會將關羽的行程加工創造成了“過五關斬六將”

的故事,這麼一來倒是塑造了其英勇忠義的形象,不過卻導致關羽在地圖上走出了謎一般的走位,繞了很遠的路程。

說說《三國演義》中的地理錯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謎之走位

正史中的相關記載

正史中並無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事,對於關羽辭別曹操投奔劉備之事只有“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短短几個字。而當時曹操部將得知關羽辭別後,紛紛請求出兵追擊,曹操卻說

“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裴松之在作注時稱讚說,這件事足可見曹操“有王霸之度”。

我們從中很難知曉關羽的具體行程,和他在一路上是否像演義中那樣遇到過重重阻礙,但可以想象關羽在其中難免經歷過一些坎坷,所以羅貫中對此進行的藝術創作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關羽在《三國演義》中繞遠路的地理錯誤還是很明顯的。不過,瑕不掩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