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如果德国和美国单挑,哪国会赢?

名字长很重要


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和美国分别是各自阵营中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这两个国家在当时单挑,其他国都不参与进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德国人冲不出北海,只能在陆地上窝着,美国人登不上欧洲大陆,只能在海边看着。

从国力上来看,二战前美国国力要远超德国,工业方面当时美国占世界工业产量的比值为38.7%;德国在二战前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份额是13.2%,虽然已经是欧洲第一大工业国,但他的总产量只有美国的1/3。


美国除了工业产量大之外,潜力也远超德国。

例如,在第2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由于当时德国及占领区还没有遭到来自英、美盟军的大规模轰炸,并且由于大战已经全面爆发,德国开始逐渐启动总动员体系,整个国家的潜力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再加上占领区的工业能力也算到了德国的身上,他的工业总产量才刚刚达到世界的30%。

如果只算德国本土,估计也就占到世界的20%。

而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完全动员起来。美国动员起来之后是非常可怕的,他的工业产能开始翻着翻的往上涨。


到194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53.4%,钢产量更是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63.9%,拥有了以一国敌世界的能力。

美国工业产量的增加不仅来源于产能的扩张,还和他极为强大的工业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采用流水线的国家,也是西方世界第1个采用了标准化生产的国家,并且在生产管理上极具创新能力,所以美国的生产效率在当时首屈一指。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货运轮船自由轮的生产。

自由轮空载排水量7000吨,可以装5000多吨的货,这种轮船最大的特点就是建造速度极快。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18个船坞一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平均每个船坞每年建造大约40艘。

当然,自由轮不是一开始就建的这么快,早期建造一艘自由轮需要花200多天,这显然满足不了美军在大西洋上的需求。

于是,设计人员不断优化,到了后期,平均每40天就可以下水一艘自由轮了。


所以,到大西洋海战后期,德国人吃惊的发现无论他们的潜艇如何努力,大西洋航线上的盟军运输船都越来越多,多到让他们绝望。

可见,论起工业生产力,美国对德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二战前还是二战爆发后。

从双方的优势上分析,两国军事建设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德国是一个陆权国家,在陆军的发展上极为重视,心理优势的德军士兵是当时欧陆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即使在二战后期,美英为首的盟军在面对德军反击也经常手忙脚乱。在阿登反击战中,德军如果不是因为打到后来连燃油都没有了,搞不好真能把盟军赶到大西洋边。


但是,德国海军无论是建军思想,还是重视程度,都要低美国很多。即使德国和美国单挑,从把法国、英国、苏联等国家当做假想敌,变成把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国当做假想敌,他在海军的建设上仍然是滞后的。

例如,德国海军建设还停留在巨舰大炮时代,最起码在航母建设上会非常滞后。而且由于对英国海军恐惧,德国寄希望利用潜艇破交战来击败英国。所以,海军缺少打一场大规模现代海战的能力。

当然,二战开始的时候,美国对航空母舰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到1941年的时候,航空母舰仍然被美国人看作是辅助舰只。不过,从航母技术上来看美国还是要比德国略胜一筹。作为一个海权国家,没干过天生对海战的思想敏锐异常!

两个国家单挑,肯定会是以海战为开始,大西洋将成为双方血战的战场。

海战爆发之后,两国都会意识到航空母舰的巨大作用。于是,在建造其他舰只的时候,也会尽可能多地建造航空母舰。

美国在二战期间一共建设了各种航空母舰150多艘,除了航母之外还生产了各种大中型水面战舰900多艘。



关键是,这些军舰建造以后有人开。正所谓百年海军,海军的建设周期极长,不是有了军舰就OK的,还要有足够的舰长、船员把它开起来并且形成战斗力。

所以,哪怕德国的军舰生产速度和美国一样,他也找不出足够的人来操作这些船只,更不要说德国造船能力远逊属于美国,无法和美国比产能!

结论是,如果两个国家单挑,大西洋海战美国是赢定了。

在美国的攻击下,德国无论是水面战舰还是潜艇都将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北海附近的德国海军基地。

而美国将会在北海海域云集数以千计的战舰,准备登陆德国本土。



本土作战,德军优势就来了。

首先,美国只能在德国北部地区登陆,因为是单挑总不能借道法国。

德国数百万陆军在空军、海军的配合下,防守德国北部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肯定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局势就变成了美军集结重兵想要打进德国本土,但却冲不破对方重兵云集的海岸线。德国人想彻底击退北海地区的美军,但苦于海空力量的弱小对美军无可奈何。

这就是我推演的二战时的美国和德国单挑后的结果!

其实,假如他们俩当时真单挑,最高兴的就是英国,老二和老三之争,打的时间越久、损失越大,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越稳固!


历史风暴


二战结束前夕,各参战国都已经进入到崩溃的边缘,人力资源枯竭,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美国,美国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潜力,德国究竟能否和美国单挑呢,我们从各方面对比一下。

美、德军工产能对比

二战美国军工产量

飞机:29.6429 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10.2351 万辆;

火炮:37.2431 万门;军用车辆: 350万辆;

商船:4500万吨;舰艇:8.7620 万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登陆艇64500艘).

二战德国军工产量

德国海军生产舰艇共计4565艘)9艘各种战列舰,10艘巡洋舰,10辅助巡洋舰,42艘驱逐舰,1188艘潜艇,3306艘各种各样的小舰艇和辅助舰); 德国空军生产飞机113514架; 德国陆军共生产坦克52522辆,各种火炮加起来10万到12万之间。

可见单纯从军工武器装备的产量来看,美国完胜德国,而且德国海军是短板,美国是全面发展。

美、德战争资源对比

人力资源对比

算人口肯定要算国家的核心人口,占领区的人力利用率很低,以1939年为例,各主要国家人口如下:

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 苏联人口1.6亿;美国人口1.4亿;,日本人口7800万;德国把奥地利,苏台德和波罗地海的日耳曼人都算进去撑死8000万。

工业能力对比

二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产值占世界总份额的30%以上,相当于英国、德国和苏联三国的总和。英国、德国和苏联的工业产量全球占比约在10%-14%之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以钢铁为例,三十年代由于大萧条的冲击,美国高炉停产了一半以上,但美国的钢铁产量仍然在2300-3500吨左右徘徊。

战争爆发后,美国钢铁厂全力开工,钢铁产量轻而易举的就突破了8000万吨。而当时的德国全盛时期钢铁产量一直没有超过3000万吨,苏联连1500万吨都没有,日本的钢铁产量峰值时期也不过700万吨,意大利更可怜,还不到300万吨。

美国还有曼哈顿计划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负责人L.R.格罗夫斯和R.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

德国当时的科技树就走歪了,根本不可能早于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三方面考虑美国优势明显,有人说军队数量,美国当时压根没有完全动员,如果双方完全动员,美国的暴兵数是肯定高于德国的。

单挑肯定是美国胜。


我家的猫叫皮蛋


二战,如果是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赢?在这里孤独的人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美国和德国单挑,那就不能叫做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叫德美战争了。



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场假如的战争中,赢的只能是美国。因为美国不仅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它的综合实力,也远胜于德国。而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它的目光可没有美国总统罗斯福二世看得长,看得远。希特勒与罗斯福二世相比较来说,希特勒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而罗斯福二世则是一位目光眼大的战略家。

这就好比中国的中央苏区的毛爷爷,与远在莫斯科遥控“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王明一样,这两个人的战略思维,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成败。而希特勒,不过是一个短视的投机者而已,它哪里会有罗斯福二世博大的胸怀呢?德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素质的巨大差异,再加上美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军事战略思维,注定了假如发生了德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的话,只能是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孤独之人


二战中的德国的确是怎么努力都是输,纳粹德国在发动二战的结局是一定会失败的,是注定的。注定德国在二战失败的是什么呢?是实力的不济,是综合国力的相对弱小。不说别的,德国就连盟国中的美国都不能打败,更何况打败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时代纳粹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比登天还难!欧洲最能打的德国发动了对外扩张的二战,但德国注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无法击败美国。如果德国在二战中与美国单挑,注定是美国赢。德国是发动二战的主力,美国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流砥柱。如果德国不能击败美国,那么德国必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德国单挑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因为德国的实力比美国要弱。德国比美国弱在哪里呢?弱在经济上,弱在政治上,弱在军事上。总之,德国无法击败美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综合国力弱于美国。

接下来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德国究竟弱在哪里及德国之所以无法单挑击败美国的具体原因。

首先,德国的经济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持续进行战争的时间要比美国短,这意味着德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打败美国,那么最后的失败者一定是德国。

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欧洲以后,德国也紧随其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德国因落后一步而没有获得重组的市场和资金,但德国在统一后还是快速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其实也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所在。然而,德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美国则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因此,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实际上强于德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就已经陷入了崩溃的深渊,而作为战胜国之一的美国不仅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还在战后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的份额。1929年经济大萧条到来以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而不可自拔,最终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取经济上的一线生机。美国却通过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恢复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二战前的德国财富远少于美国,美国拖时间就能把德国拖死。

通过掠夺财富的方式维持战争是不可取的,要为战争打下深厚的基础必须本国的经济健康发展,而经济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德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没有。德国的市场和资金已经在伊战后被掠夺的一干二净了。美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当然有。所以,经济不健康的德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经济健康的美国。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争打的就是工业和经济,德国的工业和经济比不上美国,就意味着德国的后勤步入美国。后勤不继,德国想在二战中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

其次,德国的政治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不可能获得持续性的援助和支持。虽然德国法西斯式的集权有利于战争的进行,但美国温和的民主制度更容易获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肯定和结盟。也就是说,美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而德国则不能。正义必胜并不是一句空话。

法西斯的本质是什么?暴力和掠夺。哪一个国家愿意被其他国家进行暴力式的掠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虽然会有一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加入法西斯阵营,但当这些国家被法西斯掠夺后就会与法西斯德国离心离德。任何国家的执政者都会为本国利益而考虑,毕竟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虽然有一些国家愿意跟随纳粹德国一条道走到黑,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跟随美国的。

美国资本不会进行掠夺吗?美国资本也会进行掠夺。然而,与德国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相比,美国隐蔽式的掠夺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且,在二战期间,美国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甚至有很多援助是免费的。那些被牵扯进二战的国家是愿意跟随掠夺他们的德国,还是愿意跟随向他们提供援助的美国?毫无疑问,大多数国家会选择美国。

大多数的国家的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争的正义性,意味着持续性的支援,意味着强大的力量。法西斯的集权统治只能逞一时之威,而美国民主式的结盟则会对德国保持长时间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正义的世界大战就是大多数国家打少数国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去了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德国就失去了战争的正义性,进行非正义战争的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进行的非正义的二战的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的胜利。

最后,德国的军事要弱于美国,这直接表现为德国不能在二战的战场上击败美国。虽然德国的军事力量横扫了欧洲并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超过美国。无论是在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上,还是人数的多少上。

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表现于多个方面,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武器的机械化程度和军队数量的多少。德国的军队人数会超过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人口低于美国。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会高于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低于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德国工业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工业则居世界第一位。

统一后的德国,无疑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强大表现于纵横欧洲的无敌陆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而不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强国。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国要想攻打美国就必须出动海军。在德国海军弱于美国海军的情况下,德国无法从军事上击败美国是确定无疑的。就算德国的陆军力量强于美国的陆军力量,但德国的路径也不能靠游泳渡过大西洋啊。

德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强大的,但德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丰富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资源,德国怎么能开动他们的战争机器?德国怎么能把开动的战争机器维持运转下去?战争机器不能长时间运转,就意味着战争会在短时间内停止。战争都停止了,还谈何击败美国?!所以,德国军事力量的不可持续性使得德国不能在二战中真正地击败美国,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的德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都落后于美国,也就是德国总体上的综合国力落后于美国,所以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取得二战的胜利,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败局是注定的。国家利益的对撞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比拼,追求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下,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获得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增强综合国力。


历史纬度


美国肯定打不过德国,即便美国海军要比德国先进,初期德军的军事素质那可不是盖的,如果德国和美国接壤,德国一个月就能把美国拿下,德国唯一的缺点就是海空军不强大,后期德国都已经在研制核武器了,可以看得出德国科技有多强大,美国也只是战争后期德国不行了,才加入战争捡个大便宜


蒋小哥哥


战争是太难预测的事情,我们现在的推测,是因为揭晓了谜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让我们回到二战前夕,肯定也是一脸的懵逼。

如果我们只看现存的数据,就会觉得德国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如果真的让两国单挑,德国就算不能胜利,自的能力还是有的。美国还真的难以战胜德国。

苏联是德国在武力上投入最多的地方,最多时兵力超过500万,如果这支军队留在国内防止美军登陆,再打一场诺曼底战役都够了,德军完全可以守住当时属于德国的每一寸海滩。

在关于二战的历史记忆里,美国强大的海军是睥睨一切的存在,但是如果真的和德国单挑,那海军所受的限制还是很大的,就算德国的海军不能和美国对抗,但是就凭借空军也可以把美国聚集的的舰队或其它命陆部队挡在北海之外,从根本上保卫了本土的安全。

至于让德国去挑战美国,去纽约或华盛顿、要不去佛罗里达半岛抢一个滩头阵地,那都是不是可能出现的场景,这就不说了!

盟国在二战的胜利并不是必然的,当法国战败之后,可以说德国已经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假设德国心无旁鹭地一心和英国死磕,在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欧洲的情况下,投入全部的军事资源,是有可能逼英国投降的,如果德国再占领了英国,从实力上说就接近了美国和苏联加在一起的实力,使德国处于不可能战败的情况下。

如果美国和德国不用其它国家搭手,英国作为美国进攻德国的前进基地的作用就消失了,美国要进攻德国,就要在一次登陆战斗中准备好一次性战胜德国的全部兵力,你们觉得美国做得到吗?

美国要在和德国的对抗中显示自己的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直接向德国的本土发起进攻,而是发起一场代理人战争,这就类似于双方都不占有主场的优势,类似于一场足球比赛。如果假设在大西洋中部的某个岛屿进行这样一场战争,确实美国的赢面要大得多。

当然,这样类似于象棋推演的战争,历史和将来都是不会发生的,像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大国发生战争,因为历史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原因,总是会把其实国家卷入的,或者不卷入,其它国家也会通过另外的方式对和自己友好的一方进行支援,让两国单挑的这种形势不会出现。


人间丽质


二战,如果德国和美国单挑,最终的胜利无疑是美国。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家实力、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三个方面均都无悬念的超过德国,所以战争的结果必然是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一,综合实力。自从人类历史发展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战争的样式发生了质的革命性变化,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靠综合国力的比拼,靠军事力量实力的比拼,靠科技先进实力的比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生产力占当时世界的16%,在像向全世界支援大量武器同时自己还有结余;面德国却不到9%,即使和另外6个轴心国加起来也难以匹敌美国。在科技方面,美国从18世纪开始,因国家疆土广袤需要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所以一直以自由民主而吸引大量移民,其中包括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历史上德国就一直是专制,几乎没有移民,而从1933年开始德国的集权和高压统治又使大量精英人才向外移民。在兵员方面,美国人口1.3亿,二战征兵1200万,不到人口总量10%;而德国人口加上侵占的土地只有8000万,二战时征兵1700万,占全国人口总量将近30%,到后期征兵几乎没人可征,连妇女少年都召征服役。

二,自然条件。美国独立时只有十三个州,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通过谈判、武力夺取和购买,获得了8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大部分土地肥沃,地下资源丰富,尤其美国是世界第一石油大国,占世界石油开采量的70%,美军已经实现机械化,其陆军能够高速机动。而德国领土面积仅有35.7万平方公里。战争打的是钢铁与石油,因德国恰恰缺乏的就是资源。所以德国始终没有能力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更不用说让德军机械化了。大量的德国步兵师只能依靠骡马来运输和补给,可见德军因石油贫乏要长期支撑战争是力不从心的。

三,地理环境。德国最强大的是陆军,其战绩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但是德国想要把战场,转移到美国境内,那么航空母舰就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了,但是限于德国的工业实力和地域,海军的薄弱就成为了德国军事实力的短板。而美国可以封锁德国的海上贸易,破坏德国的工业设施,迟滞德国的科技研发进度,德国后期的优势装备可能就没法顺利研发出来。战争发展的走向结果是,德国没有能力无法将战火烧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则相反,美军完全可以通过海军、空军的配合,长时间的不断打击德军的地面力量,慢慢消耗德国实力,在德国被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的时候,美国通过投入地面军队最后完全消灭德国。








老刘


我之前讲过德国最恨的国家应该是美国。美国的参战是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重要原因。一战期间,德国和协约国的英法比俄等国打了两年多。德国和协约国都已经精疲力尽,这时候美国参战给了德国致命一击,结果德国战败。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在莫斯科展开决战的时候,美国加入二战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国宣战之后,大量美国援助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德国在苏联和英美盟军的联合攻击下败下阵来。两次大战中德国和对手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高手过招拼的是内力。两大高手在比拼内力的时候,随便一个意外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其中一方散尽真气。德国在和其他国家比拼内力的最关键时刻,美国这个一流高手突然给了德国一掌,德国一下子真气散尽。那么如果德国这个高手和美国这个高手在一开始就遭遇,两大高手直接比拼内力,最终会胜出呢。假如二战中美国和德国单挑,刨除外界因素最终哪个国家会胜出呢?我觉得最终美国会胜利!

高手过招拼的是内力!德国和美国显然是当时的两个顶级高手,两个顶级高手的内心当然是综合国力。两个国家拼到最后,当然也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我们为了方便比较,就拿1940年6月以后的德国和美国来较量。此时的德国正在势头之上,美国也完全走出了经济危机。

1941年纳粹德国的领土面积为69.8万平方千米,其中46.8万平方千米为德国原本领土;人口约为7800万,其中6300万为原德国人;GDP总值约为560亿美元。美国的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3亿,1940年GDP总值约为1013亿美元,1945年到了2230亿美元。如果从国土面积上说美国是德国13倍,美国GDP是德国的2倍以上,美国人口是德国的1.67倍。如果从这组数据来看,我们直观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如果德国和美国开战的话,美国的征兵数量将会是德国1.67倍,美军的装备也会比德国好很多。美国虽然领土面积没有苏联那么大,但是美国的战略纵深面积比苏联更大,德国的战略纵深则严重不足。如果双方真的拼到最后的话,美国在人口、GDP和战略纵深方面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苏联之所以能够拼到最后也主要是依靠广阔的战略纵深以及征不完的士兵。从硬实力上说,美国应该会笑到最后。

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如果仅用GDP的话来看的话可能没有那么直观。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美国的在工业领域的优势。美国的当时工业产值占到世界的一半,德国只是另外一半的一部分。美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了8000万吨,1945年美国钢铁产量占到世界的60%以上。二战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尚未被开采出来,美国的石油产量占到全球石油产量的近70%。这些可能在平时看不出在战争中的优势,一旦发生战争就可以看出这方面的优势。

美国加入二战以后快速展现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也成为盟国的大后方和兵工厂。美国在二战中仅支援仅支援其他盟国的资金就达到了500亿美元,其中援助苏联112.6亿美元。112.6亿美元大概相当于1.5万架,7000辆坦克,5万辆吉普车,38万辆军用卡车,3.5万辆军用摩托车,13万挺轻重机枪,8200门各种口径的大炮,近2000辆火车头,1.1万节火车,8000辆拖拉机,90艘货轮,105艘护卫舰,197艘鱼雷艇,造船发动机8000台,近35万吨炸药,大约450万吨食物,约270万吨油料,约80万吨五色金属,84万吨化学品,5万吨皮制品,10万吨棉花,建筑物1000万美元,机器设备10亿美元,380万个轮胎,1540万双军靴。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航空母舰多达131艘,光赠送给英国一国就达到了30多艘;此外美国还生产了498艘护卫舰、355艘驱逐舰、203艘潜艇、48艘巡洋舰、10艘战列舰。美国生产作战飞机多达 97810 架,美国年产作战飞机可达4万架。美国还生产8万辆坦克,年产坦克可以达到3万辆。这些数字还不是美国开足马力生产的结果,如果美国竭尽全力生产的话,将会是更加惊人的数字。有人说二战期间美国的飞机就像是鸟生蛋一样,战舰就像是下饺子一样。美国在二战期间甚至做到了一天可以下水一艘战舰。

美国在二战期间,军队人数曾经达到了1040万。德国军队巅峰人数也曾经达到了1000万。巅峰军队人数两国看似没有多大差距。但是德国的1000万军事竭尽全国之力征兵的结果,美国的1000多万军队则远远没有达到美国征兵的最高标准。德国竭尽全国所有可以征兵1000万。当时美国成年男人几乎人人会开枪,几乎人人会开卡车。美国竭尽全力征兵应该可以征兵超过2000万。美国女人大多也都受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战时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男人缺少带来的劳动力缺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最大征兵额度应该不止2000万。二战期间,美国也是为数不多的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的国家,1940年美国的GDP总额为1013亿美元,1945年GDP为2230亿美元。德国的GDP则没有增长,甚至到了后期还不断减少。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作战潜力要远远超过德国,随时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战争潜力会越来越大。

有人会认为德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大于美国,德国人的战斗意志也远远大于美国。这是德国战胜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士兵只是不像德国士兵那么不怕死、那么好战,美国士兵的战斗素质一点都不比德国差。美国非常看重士兵的生命,不会轻易牺牲自己的士兵。但是如果美国遇到外敌入侵也会迸发出巨大的战斗意志。美国近代战争史上很少出现过成团级以上建制被歼灭的情况,德军经常出现整个集团军被歼灭的情况。美国在加入二战之前,国内弥漫着严重的厌战情绪。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厌战情绪一夜之间在美国消失,美国顿时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苏联面对亡国灭种的时候,之前羸弱不堪的苏联经过战争淬炼之后成为钢铁洪流。美国军队如果面临亡国灭种,迸发的能量只会比苏联更强。苏联面对亡国灭种的时候,之前羸弱不堪的苏联经过战争淬炼之后成为钢铁洪流。美国军队如果面临亡国灭种,迸发的能量只会比苏联更强。如果德国入侵美国的话,美国有可能会亡国灭种。这时候,美国人民将会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士兵的战斗意志也会非常强盛。到时候,德国士兵能不能打得过美国士兵就不可知了。

二战期间,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德国和美国也都在秘密研制高科技武器。美国在二战期间研制出了高科技武器原子弹,并且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德国在战争末期也研制出了V2火箭,V2火箭曾经给英国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如果看杀伤力的话,很明显原子弹的杀伤力更大。德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如果不考虑他国因素的话,美国的飞机不可能从本土直接攻击德国,德国的V2火箭也不可能打到美国。这时候要看双方的海军力量。德国的海军力量连日本都比不上,更不用说美国了。美国海军对德国海军具有碾压性优势。美国空军对德国空军也具有压倒性优势。这时候德国的V2火箭打不到美国,美国的原子弹可以直接攻击德国本土。当年美国都已经向日本投了两颗,如果美国和德国拼国运的话,美国会不对德国使用原子弹吗?

当然即使美国可以打败德国,也会付出巨大的牺牲。美国和德国战争的结果将会是美国取得惨胜。


依稀说史


那要看在哪里打了,如果是在欧洲战场打的话,美国可能还真的很难赢,毕竟跨越大西洋的战略投送是太耗费资源的。而且说的是单挑,那也就意味着德国放在东线对付苏联的几百万人可以全都调到西线和美国打,而且德国也没有在对英国的空袭中损失飞行员和飞机。

当然要让德国跨越大西洋去进攻美国本土,基本上也是没戏的,因为德国的海军力量太弱,很难冲破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制海权。


唐律疏议


结论是:德国必败!

二次大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路线,不愿管欧洲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不可能首先向德国开战的。如果美国和德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那么肯定是因为德国率先向美国发起攻击。

既然是德国率先向美国发起攻击,那么按照德国的习惯做法,德军将会跨越海洋向美国本土发起远征。再根据美国无与伦比的强大国力,德军向美国本土发起远征,将必然是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