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城院教師研發高精度低成本紅外線測溫系統

城院教師研發高精度低成本紅外線測溫系統

預冠PCV-101型智能體溫篩儀樣機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鼠年春節的熱鬧氣氛。但這次疫情也見證了中國科技與中國製造的速度。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出身的浙大城市學院信電分院教師陳瑋在疫情爆發初期就發現,他所服務過或相識的多家企業已經在PCR擴增及核酸檢測、病毒消殺、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系統、基層醫療機構疫情預報系統等多個方向走在抗疫前沿。

目前,在機場、車站、高速收費站等公共場所廣泛使用的非接觸式測溫系統雖然方便,但測溫準確性易受環境參數影響,安裝維護成本較高,難以普及到小區、商超、餐飲等場合。同時,由於需求量大,終端售價已經達到平時售價的四五倍以上,到貨時間普遍需要兩個月以上。當前開學、復工在即,疫情真正的拐點也尚未到來,一款低成本、高精度、易安裝、易維護的體溫篩查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陳瑋把目光投向了紅外體溫檢測領域。

經過考察調研,陳瑋發現,紅外熱像儀系統成本又高且一“芯”難求,不適合大規模部署。紅外測溫方案則因數字化紅外測溫傳感器短缺,額溫槍產能不足等問題,難以解燃眉之急。因此,他在二月初與專注於生命健康、環境檢測的研發型公司——杭州百脈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了一種應用模擬信號輸出類型的傳感器,自主設計了信號調理及模數轉換測量電路的差異化技術方案,並提交了技術專利申請。

看似簡單的體溫檢測,想要做好並不容易,市面上真正通過二類醫療器械認證的系統與產品鳳毛麟角,而工業應用場景的紅外測溫系統並不能滿足醫用需求。國家質檢局新聞發言人曾兩次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要認識到紅外測溫系統對應用環境的要求。如何在開放的溫度場環境中準確測得人體核心溫度,實現精準的疑似患者篩查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城院教师研发高精度低成本红外线测温系统

目前,陳瑋團隊負責“師生體溫動態監測系統”建設,杭州百脈負責測溫系統硬件平臺的設計,測溫系統與後臺監測系統同步進行,預冠PCV-101型智能體溫篩儀樣機已經發布。

根據項目組規劃,該型號為預冠PCV-101型的智能體溫篩查系統可在千元以內的低成本實現±0.3℃誤差範圍的自動體溫檢測。該設備可以自動對靠近人員進行額溫測試,配合校園卡或杭州綠碼系統,可以實現“體溫打卡”,後臺系統則會根據健康碼信息及體溫數據進行智能預警與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