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药材飘香产业兴

——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伊通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境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雨水充沛。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努力打造十万亩北药基地。

开发伊通中药材产业项目,是经过近几年的基础培育、市场培育和品种培育而确定的。2017年初,根据全县实际情况,伊通谋划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当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000亩。

为了切实抓好这个项目,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帮助农户成立中药材公司、组建成立中药材协会,搭建组织架构,为发展中药材生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同时,县里多次组织乡镇干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负责人以及一些农户到外地考察参观。先后组织13批次、近300人去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内蒙古海拉尔、牛营子等全国17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集散地、种植基地参观考察,让种植农户亲身体验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更加增强了广大农户发展中药材的信心。

为了满足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的迫切需求,县里结合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多次举办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对中药材种植户进行培训。培训班除了聘请省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内蒙古、河北安国等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外,还请当地种植户现身说法,传授实际经验。

同时,充分发挥中药材协会的作用,组织协会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屯,对种植户进行指导,帮助农民签订中药材订单,先后和安国、亳州等中药材公司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全县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左右。

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推进中药材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多种功能、发展新型业态。全县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达到了87家。

为了更好的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今年,重点抓了伊通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核心区主要在伊通镇二道村,辐射周边乡镇,涉及面积共67.5万亩。

现在,伊通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被四平市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产业也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四平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景台镇和伊通镇分别被四平市命名为“中药材之乡”和“百合花之乡”,马云甫、李红霞、商玉莹、窦金东、温艳涛等人分别被四平市评为中药材大王、沙棘大王、百合大王、白芍大王、寒葱大王。

目前,,伊通中药材射干种苗是东北3省加1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种苗出口县。全县已经有2300多农户种植防风、苍术、五味子、桔梗、黄芪、板蓝根、丹参、射干、百合、蒲公英等中药材40多个品种,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种植大户2户,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4.26万亩,预计产量可达5500万斤,产值可达到3.2亿元。

2020年,伊通县还将新打造三大千亩中药材产业园区:景台镇五台子村,黄岭子镇保家村,伊丹镇六家村。全县总共有五个千亩中药材产业园区。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了全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 马云甫 记者 侯春强

总编 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