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遊子呤》這首詩與我們常見的古詩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用戶787883826599


這首詩的體裁是樂府,並不是絕句或者律詩,屬於古體詩。我們先賞析一下本詩,再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詩的分類。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第一,本詩是五言一句,共有六句三聯。“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所以這裡可以明確的知道本詩既不是絕句也不是律詩,也就是說不是近體詩,而是相對應的古體詩範疇,我們一般用樂府詩來稱呼這種體裁。句式比較自由,作者隨性而發想作幾句就幾句,沒有硬性的要求。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後人統稱為漢樂府。

第二,可以看出這首詩有明顯的對仗句,其中第一聯,二聯都是對仗句。「慈母」對「遊子」,「手中」對「身上」,「線」對「衣」,「臨行」對「意恐」,「密密」對「遲遲」,「縫」對「歸」,所有的詞性和含義都對的很完美,這是工對。可以看出對仗並非律詩的唯一特徵,因為樂府詩也經常會用到對仗,使得語句更加優美。

第三,有明顯的押韻,「衣」「歸」「暉」都屬於上平五微。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綜上所述,這是一篇樂府詩,其實我們在課本里學到大多數古詩都是樂府詩,唐代基本只有杜甫的律詩比較多,唐以後律詩比樂府詩創作得更多,主要跟科舉考試有關。詩的體裁主要是給詩分門別類,最重要還是內容,比如本詩就是樂府詩的千古名篇。



老牛蹄切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的孝心,能報答的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註釋:

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也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吟:詩體各稱。

臨:將要。

意恐:擔心。

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主將”,言:說。

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

心:語義雙關,即指草木的基幹,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

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古人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

暉:陽光。這兒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熙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孟郊,生於751年至814年,字東野;別名:孟東郊、貞曜先生。唐、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先世居洛陽(今河南),唐代詩人,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詩最多,沒有一首律詩。他作詩態度極為嚴謹,往往苦思力錘,入深覆險,甚至含著澀味。《遊子吟》是其中一首。

《遊子吟》在結構上與常見的古詩不同,是因為五言律,“言”是表示字數,五言每句五個字;而“律”表示的是句數,通常的律詩規定為每首八句。本詩僅有六句,稱為小律或韻律詩。這就是與其它詩不同的原因。


中華文化傳播人


您好!很高興看到您的提問!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讓我在此刻的平靜中回想起很多兒時的往事,勾起我內心的許多感傷。我是文化領域作者:廣益舍。我對您這個問題的看法如下:

《遊子吟》這首詩對大家都並不陌生,我兒時讀這首詩,感覺是把他當歌一樣唱的。此時細細品味,哎呀……很不一般哪!我覺得他的風格有點類似打油詩,讀起來順暢,感覺上又很隨性,但又不脫離主題,當讀完這首詩時,我想很多人腦海裡立馬會呈現出那種母子即將離別時那種場景。那種親人即將離別的情感流露。這首詩又沒有什麼太難理解的字眼,表達出來的意境,就好像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是一種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那種感覺,沒有刻意用精美的詞語去修飾。感覺比較偏柔性,所以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別的詩呢,講述離別的場景也是挺多的,通常以朋友離別的最為常見。母子離別的甚是少見,別的詩在韻、律上面相對更規整,用詞上面也相對更精道。感覺更偏向與剛性。

還記得我小時候,體質是非常的差,記得有一次冬天的半夜我肚子疼得厲害,當時我父親不在家,離縣城的大醫院有幾十裡遠。情急之下,我媽去找來倆個鄰居騎著自行車將我們娘倆送到縣醫院,在那年代哪有摩托車汽車。在一開始入院的那段時間由於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肚子還是經常痛,每次母親見我這種情況都是淚流滿面的在心疼我。這次是連續住了兩個月的院才病癒。大部分時間都是我母親陪伴照顧,我父親要掙錢,因為醫院每天都有開支。經常打完針以後都會上街走一走,那小孩子的我要吃這個要吃那個,我母親都會給我買,就是每次買好了,我母親不捨得吃一點,都是我一個人在吃。每次都說媽媽不吃,寶寶多吃點!除非是我塞到母親嘴裡才吃一口,要不就是我不喜歡吃的母親不願意浪費才吃掉。

我們大多數都是在父母愛與呵護下長大的,他們把我養大成人的艱辛與心酸是不可估量的。即便我現在自己都成家了,他們還是會操心這擔心那的,父母之恩大如天,父母一天天老了,讓他們過得舒舒服服是我人生最應該去做也最應該做好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希望裡面有您想要的答案!謝謝!





廣益舍


要明白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唐代以前的詩歌稱為古體詩,唐代成熟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古體詩的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相比律詩絕句相對要寬鬆一點,所以結構形式也就靈活豐富一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過一種六句體古詩(三韻),《遊子吟》就是以這種詩體形式寫的,屬於古體詩,也叫古風。我不知道問題中的“古詩”是指廣義的古代詩歌,還是指古體詩,但以上文字應該已經說明《遊子吟》這首詩的結構特點了。


忻州茂哥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是中唐詩人孟郊,寫於江蘇溧陽。這是一首五言唐詩,全文六句!不是常見的四句絕句,或者更長句式的律詩。

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因為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正是因為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加覺得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這首詩用白描的手法把真摯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是一首少有的描寫母愛的詩,題材雖然小但是寫出大愛!至於詩的結構和其它唐詩沒有什麼不同!~


蒼桑暮雪


都是五言體,一樣的


雷伯心語


對仗貫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