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成吉思汗建国后的千户万户分封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将自己控制范围以外的土地分给儿子、兄弟、外戚、勋臣等受封者,让他们控制地方,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受封者完全控制地方的军政大权,是实封,这种又称为封建,分封制作为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成吉思汗就对诸子和诸弟进行了分封,诸子的封地在阿尔泰山以西,称为西道诸王,诸弟的封地在蒙古东部,称为东道诸王。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地区实行的分封措施后来又被他的子孙继承,推广到中原、西域、江南等农耕社会,逐渐形成了元朝的分封制度。与汉族统治者看重嫡长子不同,蒙古人更看重幼子在家中的地位,称为“幼子守灶”,而幼子在分封中是否获得更多权益,或者说幼子分封能否体现元代分封制度的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元朝所有的“幼子”中,以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记载最为关键。

1206年,铁木真在击败蒙古草原上最后一个劲敌乃蛮部后,于斡难河源召集贵族、那颜举行忽里台,即大汗位,建立起大蒙古国,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后,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编制组织起来,在出征乃蛮前,铁木真就整编过一次部众,划分了六十五个千户,1206年建国时,扩编到九十五个千户,到成吉思汗去世时,基本千户已经有一百二十九个。

成吉思汗建国后的千户万户分封

千户的组成,大致有三种: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混合而成,多为在战争中夺获的俘虏,这是多数;二是主动投附的部落和氏族,基本不再拆散,在原有划分上改编为若干千户和百户,汪古部被改编成五个千户,再如弘吉剌部的按陈驸马,亦乞烈思部的孛秃驸马,都令各“统其国族”;三是命令某部的功臣,将原已分散的部落成员重新收聚,编成千户。

成吉思汗建国后的千户万户分封

组编的方式,先将勇士组编成班,十人一班,谓十户,不论血族群体或部落来源,他们要视如兄弟,最长者掌管一切。十班形成一队,谓百户,由一百人组成,从基层选举他们的领导者。十队组成一营,谓千户,由千人构成。十个千户组成一个万户,谓图蛮。千户是蒙古人的基本组织形成,千户之上,统以万户,但万户是军事统帅,不是行政长官。千户和万户的长官由铁木真选定,必是那些忠勇之人。蒙古是一个军事国家,军队的权力占第一位,但又要防止它对国家构成威胁,尽管每一个图蛮都是一个单独的军团,拥有扩大的独立权,但必须由君主施令,即使皇朝亲王,也无权调动军队。图蛮需要足够大,否则形不成战斗力,但它没有生产能力,它的物资由国家统一供给,而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千户”,不允许任意扩张,所以成吉思汗一朝,没有叛变的事情发生。

一、蒙力克-额赤格(右翼21,晃豁坛部3千户);蒙力克儿子父子(右翼5 ,1个千户)

二、博儿术(右1万户、四杰,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左14,朵豁勒忽-总把[扯儿必]);

三、木华黎(左1万户、四杰,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22,10抽2);

四、豁儿赤(右15,荣誉万户,巫首,巴阿邻部4千户,右18);二十、兀孙(巫首);

五、亦鲁该(阿尔剌-苏尼特(《秘史》47节)部4千户,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的六个儿子中第四个儿子雪你惕[苏尼特]的后裔,左20,速你带帖木迭儿);


四、豁儿赤(右15,荣誉万户,巫首,巴阿邻部4千户,右18);二十、兀孙(巫首);

五、亦鲁该(阿尔剌-苏尼特(《秘史》47节)部4千户,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的六个儿子中第四个儿子雪你惕[苏尼特]的后裔,左20,速你带帖木迭儿);

六、主儿扯歹[术赤台](察合台副万户?,兀鲁兀部3千户);

七、忽难(术赤[拙赤]副万户,格尼格思部1千户);

八、忽必来(四虎,巴鲁勒思4千户);

九、者勒蔑(四虎,兀良哈氏1千户,右19,叶孙脱,左15,兀答赤);西征才封五十二、速不台(左13,四虎,兀良哈氏,原为百户[哈必赤]);西征才封六十、察忽儿孩(兀良哈氏,左2,也速不花);

十、秃格[统格](札剌亦儿部6千户,右8,阿儿孩合撒儿勇士军);

十三、汪古儿(左11,伯牙吾部2个千户);

十四、赤勒古台(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十五、孛罗兀勒[博儿忽](右2副万户、四契弟、四杰,合并于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十六、失吉忽都忽(右11,四契弟,鞑靼部1千户,左5也客);

十七、曲出[古出](四契弟,蔑儿乞部1千户);

十八、阔阔出(四契弟,别速惕部3千户);西征才封十一、迭该(别速惕部);

二十一、忽亦勒答儿(左7,遗孤左23蒙可哈勒札,忙兀部2千户);五十三、蒙可(同一人);五十四、哈勒札(同一人);

二十二、失鲁孩(沼兀烈亦惕1千户);

二十三、者台(右3,忙兀部2千户,也就是蒙古部落联盟的开创者家族);

二十四、塔孩(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二十五、察合安豁阿(非右9,遗孤纳邻-脱斡邻勒,捏古思部1千户);

二十六、阿剌黑(纳牙阿儿子,巴阿邻部4千户,右18,木忽儿好兰);

二十七、锁儿罕失剌(四杰赤老温父,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孙子右10,宿敦-总把[扯儿必]);

二十八、不鲁罕-俺答(右16,巴鲁勒思4千户,日后升万户);

二十九、合剌察儿(巴鲁勒思4千户);

三十、阔阔搠思(巴阿邻部4千户,右13秃儿干);

三十二、纳牙阿(左8副万户,3千户,巴阿邻部4千户);

三十三、冢率(纳牙勒部1千户);

三十四、古出古儿(别速惕部3千户);

三十七、歹亦儿(晃豁坛部3千户);

三十九、不只儿(兀鲁兀部3千户);

四十、蒙古兀儿(珊竹部1千户,左24,吾也而);

四十一、朵罗阿歹(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10也速鲁);

四十二、孛坚;

四十三、忽都思(巴鲁勒思部4千户);

四十四、马剌勒;

四十五、者卜客(右8,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12);

四十六、余鲁罕(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21带孙);西征才封三十八、木格(札剌亦儿部);

四十七、阔阔(晃豁坛部3千户,蒙力克儿子);十九、豁儿豁孙(很可能就是通天巫阔阔出);三十一、速亦客秃-总把[]扯儿必(右6,左9徐都,蒙力克儿子)]扯儿必(右6,左9徐都,蒙力克儿子)阔阔出死后由总把提升为千户;

四十八、者别(四虎,别速惕部3千户);

四十九、兀都台;

五十、巴剌-总把[扯儿必](右7,札剌亦儿部6千户);三十五、巴剌(同一人);三十六、斡罗纳儿台(同一人);

五十一、客帖(左6,翁吉刺惕[瓦剌]部独立1千户);

五十五、忽儿察忽思;

五十六、苟吉(同一人);六十三、篾格秃(右23,乞颜部1千户);

五十七、巴歹(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2千户);西征才封七十八、薛赤兀儿(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

五十八、乞失里黑(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2千户);

五十九、客台(左3,兀鲁兀部3千户);

六十一、翁吉兰;

六十二、脱欢帖木耳(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左19斡阔烈-总把[扯儿必]);

六十四、合答安(右20,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

六十五、抹罗合;

六十六、朵里不合(朵儿边部2千户);

六十七、亦都合歹;

六十八、失剌忽勒;

六十九、倒温;

七十一、合兀兰;

七十二、阿勒赤(侄子之子,2~3千);

七十三、脱撒合(右12,朵儿边部2千户);

七十四、统灰歹;

七十五、脱不合(克烈部1千户);

七十六、阿只乃;

七十七、秃亦迭格儿;

七十九、者迭儿;

七十、塔马赤(同一人);八十、斡剌儿古列坚[驸马](右17,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

八十一、轻吉牙歹(右4,伯牙吾部2个千户)

不合古列坚[驸马](右4,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

八十二、忽邻勒;

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坚[驸马];

八十四、合歹古列坚[驸马](翁吉刺惕[瓦剌]部4个千户);西征才封八十五、赤古古列坚[驸马](左17,翁吉刺惕[瓦剌]部);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坚[驸马](右14,翁吉刺惕[瓦剌]部4个千户《史集》,管辖3个千户)

八十九、九十、不秃古列坚[驸马](左4,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史集》,管辖2个千户);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右22,汪古部5个千户)。

怯薛军早晚两千弓箭手2个千户,剩下八千由总把[扯儿必]临时管理。

这样1206年实际只有65个千户,之后损耗加补充约10千户,第一二次攻金损耗加补充约20千户

右14,斡亦勒部4千户1208年归顺。

左16,别里古台(成吉思汗异母弟,王族,非千户,受封1千5百户)

成吉思合罕降旨赐百姓给母亲、诸子、诸弟等说:“建国时辛苦努力的是我的母亲吧!是我的长子拙赤吧!是我的幼弟斡惕赤斤(“斡惕昆”是火王、灶君之意)吧!”给母亲、斡惕赤斤一万百姓(一万户),他母亲嫌少未作声。给拙赤九千百姓,给察阿歹八千百姓,给斡歌歹五千百姓,给拖雷五千百姓,给合撒儿四千百姓,给阿勒赤歹二千百姓,给别勒古台一千五百百姓。

这个千户分封表面上似乎是成吉思汗在恩赏他的功臣,实际上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他以新帝国的新的行政制度——千户制度来取代元始的部落族长制度,而从这个名单上看来,多为成吉思汗的姻亲旧部,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忠诚之士,足以捍卫新帝国的基础。通过这些人来掌握帝国的命脉,就可以彻底根绝分裂隐患,将蒙古缔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在千户之上,将会加设万户,万户长将从这些人之中遴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