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不同的階段,看同一本書,領悟大有不同。

自從進入家庭教育領域,成為一名講師後,看了不少家庭教育方面書籍,對多年前看過尹建莉老師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教育理念越發認同和理解。

6年前沒看透徹,現在發現可取之處太多,當年真是暴殄天物。

相信有很多父母和我一樣,買了這本書或束之高閣、或沒認真看,或看了沒有去應用,錯過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當年讀這本書時,就覺得書真是好啊,也給很多朋友安利了。只可惜當年基礎太差,看過就忘,很多理解也不到位,吸收不好。

就好比,一個人身體各個地方都於堵,再好的營養也很難吸收一樣。

這幾天突發奇想,希望再次品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把其中我個人感觸比較深的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看過的書和育兒心得,用一篇篇簡短的文章重現出來。

一方面自己加深認知,另一方面,也希望和當年跟我一樣沒讀明白的小夥伴共勉。

孩子的成長不等人,用我曾經走過的彎路為你鋪路。


第一篇:《打針有些疼》

01

尹建莉老師說,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害懼怕的事情,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說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 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以遷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認為這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哄著打了就沒事了。家長應教育孩子儘可能平靜地接受,並培養他們忍受痛苦的勇氣。


這兩段話,我認認真真的讀了幾遍。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平淡無奇中透露的都是智慧的光芒。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打針這件事,代表的不僅僅只是打針,背後是一連串的類似需要孩子克服困難和害怕的事情。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尹老師書裡講道,有個六七歲的男孩因為拒絕打針,用“拼了命”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一起長大的一個男孩,每次打針醫生來到村裡,他就跑到500米外的田埂上,死活不願意到打針的涼亭(侗族的一種建築)來。他父母怎麼叫他喊他,都不管用。父母去找他,他就滿田野的跑,誰都抓不到他。

那個男孩其實特皮實,他為什麼如此抵抗打針,和老師講到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心理按摩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小,不要告訴他,哄一下騙一下讓他打了就沒事了。在我小的時候,父輩們更是如此認為。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02

我很慶幸當年看到這篇文章後,在孩子打針問題上有了底,沒有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按照尹老師說的,如實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點疼,你如果忍不了,也可以哭,都沒有問題,這也給了孩子安全感。

不過要注意的是,孩子是成長和變化中的人,你不能說她上一次不哭了,下次打針哭就是退步。

在這7年的打針歷程中,我家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很勇敢的,但有時候 還是會哭,會害怕。我能做的,就是接納她的情緒。

記得6歲左右,有次因為感冒帶她去驗血。到了醫院,她站在離我2米的地方遲遲不願意上樓。

我知道她害怕,就耐心等著她。半個小時後她終於願意跟我上樓。打完針後,她如釋重負又滿臉驕傲地說:“媽媽,打針其實不疼啊,就扎進去那會兒有點點疼。”

我趁機和她說:“是的,看我寶貝,多勇敢。”

她心滿意足的和我回家了。

在和孩子溝通中,我深知我們習慣脫口而出的語言不是表揚而是提要求、甚至批評。

當孩子不願意打針或者問你疼不疼時,如果一開始不知道如何回應孩子,建議可以讀讀尹老師的話,然後再變成自己的說出來。

圓圓滿眼憂慮地問我“打針疼不疼呀?”我微笑著平淡地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個屁墩兒一樣。”圓圓聽了,憂慮有所減緩。我接著問她:“你覺得那天摔個屁墩兒,是疼得厲害,還是就有一點點疼?”圓圓回答“有一點點疼”。


“哦,打針的疼和那個疼差不多,也是有一點點。”我很坦率地告訴她,然後又說:“摔屁墩兒小圓圓不哭,打針也用不著哭,是不是?”圓圓點點頭。但我能看出她心裡還是有一些顧慮和緊張的。於是又給她打氣說:“媽媽覺得圓圓很勇敢,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我的話給了她鼓舞,讓她覺得自己勇敢;又給了她退路,讓她覺得想哭也沒事。

我和她說話時的表情始終是又愉快又輕鬆的,表現出打針確實是很簡單的事。

敲重點,即使你嘴裡說只是有一點點疼,但如果你滿臉緊張和憂慮,都會傳遞給孩子這樣一個信號: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這些年的學習,讓我越發瞭解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感受力。他們對於父母的語氣和表情,有著天然高度的覺察力。

所以,當你和孩子說類似這些事情時,你的表情一定不能讓他感到害怕,一定是要平淡愉快又輕鬆。

日常父母要能及時覺察到自己的表情。我知道,強大的生活壓力,經常讓我們表情變得很麻木,所以平常可以多照照鏡子,對著鏡子多笑笑。

笑一笑,十年少。孩子在面對緊張事情時,也會因為你的笑容而減緩壓力哦。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03

尹老師講到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我們大人應該有幾個原則,每一條都再贊同不過:

第一,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臉上出現焦慮,孩子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這一點的重要性前面強調了,父母一定要重視我們語言之外給孩子傳遞的信息!

第二,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這麼做的原因。

比如說,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孩子是可以聽得懂的。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就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第三,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要縮小。

比如打針的確是有一點疼就如實說。千萬不要騙孩子說一點都不疼孩子,以後孩子就不會再相信父母了。

第四,激發孩子的勇氣。

孩子的忍耐力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他們合理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接受一些看似很困難的事情。但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讓孩子知道,哭或者害怕也是沒有關係的。

第五,絕對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千萬不要說,不打針警察就來抓你,這樣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會妨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6年後,再悟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打針有些疼”

最後想說,尹老師書中的教育理念特別好,我們要對她的理念加以吸收,但在使用方法時,千萬不要不加修改的全部照搬。

所有專家說的,都是共性的大方向內容,父母要在這個大方向下,根據你和孩子的具體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因為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每個家庭氛圍不一樣,每個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方式不一樣……

切記,你永遠是你孩子的育兒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