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稀豆粉

雲南人閒暇時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把豌豆研磨成粉淡黃色的豆粉,經過熬煮,分離出頭漿與清漿,再次加工,精細配比後,一碗稀豆粉才算成型。由食客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豆瓣醬、辣椒等調料,攪勻後食用。一勺稀豆粉不僅帶來豌豆的清香,更有細膩的口感。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串串

串串的種類很多,從各種口味的特色牛肉到品種豐富的素菜,當然也還少不了四川人愛吃的毛肚鴨腸郡肝黃喉這些經典菜系了。川渝美食以辣和麻見長,聞名中國,鍋底的用料決定了串串的味道,因此每一家串串都有自己的獨特配方。

如今,走在川渝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串串店鋪,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一大把的竹籤,把葷的、素的往竹籤上一穿,就構成了特別的一景。朋友家人三三兩兩圍著小桌,輕鬆的環境,熱鬧的氛圍,各拿一大把自己愛吃的串串煮進鍋裡,再加上冰鎮啤酒,擺擺龍門陣,聊聊八卦,儼然一幅享受生活的景象。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於在拋扔糯米糰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

吃時配以“老蔭茶”,別有風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化渣的特點,且價廉物美。三大炮的主要食材為糯米、紅糖、芝麻、黃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涼食,賣時將舂好的半成品餈粑裝入鍋中至火爐上以微火保溫,吃時現做。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夾絲豆腐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涼糕

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軟,食之清爽可口,還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溼、健脾止瀉的功效。主要原料為大米、井水、紅糖。

宜賓傳統的涼糕與普通大米制作的糕點截然不同,口感上鮮嫩爽口,絲絲順滑。在炎炎夏日放下冰箱裡冷藏一段時間後可謂是夏日不可或缺的解暑良藥。

涼糕源自四川宜賓近幾年在四川各地、重慶、貴州、海南、浙江嘉興等地開始風靡起來,由於其採用米漿熬製而成再配上紅糖水,越來越多的女性將其作為美容養顏、生津止渴的夏日美食佳品。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胡辣湯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中原知名小吃,起源於西安。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

胡辣湯的主要製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等。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石花膏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臥,為不規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製作,先以大鍋熬製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原同州府治朝邑縣),以陝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其中尤以澄城的水盆羊肉最為地道,最為悠久,並於2016年1月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盆羊肉以大荔水盆羊肉最為有名。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香·結語

小吃,看似簡單

卻充滿了飲食之道

只有真的懂得

火候 食材與調味原理

瞭解每一個小吃背後的艱辛

才能看懂製作者

從小處用心的美好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中國人一直懂得

如何獲取自然的饋贈

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

亙古不變

一地獨有的食材和烹飪方式

創造出了小吃不變的滋味

在鄉音的繚繞中

講述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歷史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2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