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邬思道掌握雍正帝那么多秘密,为什么雍正没有杀他?

炒米视角


阿斗解读《帝王读心术》精于人心邬思道,清初鬼才似孔明,贾诩。

首先申明:邬思道历史是存在,不过没那么出彩。二月河将他写的神话啦,像无形的手左右大局,还功臣身退。可谓经典幕僚教科书。三国贾诩和邬思道相似。同样左右大局,不显山漏水,得善终。二月河必定受贾诩启发。☺☺


具体到事件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洞悉康熙之心,对皇四子提出“不争为争”策略。

康熙皇帝储君位空缺,于是阿哥们开始骚动不安。特别是皇八子胤祀,派人收买人心,蠢蠢欲动。皇四子苦于势单力薄既不甘心放弃,又觉争取机会不大,邬先生看出康熙心思。

我还在,你们谁都别动。我都还没死,你们就想继位的事情实在太过分了。

明康熙心思后,邬先生就向雍正提了“不争为争”策略。康熙一看,这儿子不错,所有人都争皇位,除了他继续孝顺我之外,没有任何动作,好就它了。


第二,同样争皇位时,洞悉康熙心里,实行“示弱以强”策略。

“示弱以强”何解,很简单,掌握皇位分配权的是康熙,他不需要谁教他怎么做,他也不看你背后有多强势力,如果你真强大,那证明你在要挟我,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干嘛,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争,只迎合康熙皇帝就ok了。于是雍正开始不争不闹。

第三,看透康熙心思,实行“隔代亲策略,用乾隆做筹码,勾引康熙”

我们都知道,亲情亲情,往往隔代亲,雍正他有一个筹码就是他聪明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邬先生指导下雍正就经常让乾隆去康熙御花园陪爷爷聊天,跟爷爷一起狩猎。爱屋及乌,康熙就会想,以后我要让这个孙子成皇帝,前提条件就是雍正要成皇帝。


第四,临危不乱,居中调度,保证雍正顺利继位。

皇四子即位关键时刻,邬先生居中调度,起关键作用,康熙传位皇四子后归天,众皇子都在宫内,以守灵为名寻衅生事。形势瞬息万变。特别皇八子早和党羽串通一气,准备武力夺位,危难时刻,邬先生从容不迫,按规划好策略,持金牌到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让其持金牌控制卫戍京城的丰台大营,火速勤王。

不仅如此,邬先生还安排五路人马护驾,彼此互不统属,由“老十三”居中指挥,保证万无一失,并不准任何人接近皇上。(是不是颇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风采?)

第五,急流勇退,归隐自保。

纵观雍正皇帝继位战争,邬先生可谓居功至伟。然而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亨,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事情非常多。

吴先生猜透了雍正的心理,就是我知道你太多的秘密,这个人留着不安全,所以我必须激流勇退,于是毅然决然辞职官归乡。(绝对的保身之法。)

第六,三话消疑心,明己志。发生在告辞时刻。原话如下。

  • 一,不挣点银子晚年生活没保障。
  • 二,跟主子多年,情义难断,想主子时候可以来看看主子。
  • 三,主子需要奴才时,能够找着我,有危险的时候我也会出现。


在和雍正告辞的时候他说了这三句话,可谓权谋的经典教程。

第一句话,我不挣银子,生活没保障,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只在于钱财。(和一个秦国名将同样的话)

第二句话,跟随雍正多年感情深厚,所以想时常来看看,就是提醒雍正,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以情维系关系。(这是告诉雍正,你杀我是忘恩负义)

第三句话,给自己留后路,也就是说雍正,如果你杀我,以后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帮你。(事实的发展证明了这一切。)

第六,家国有需要,神龙现首,功成则退。

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期间,国库空虚,拖欠国家官银的达官显宦都被免职抄家,朝廷山穷水尽。还是找不到叛军主力,皇上忧心如焚。

危难之时,邬先生主动请缨拄拐杖去军营送粮。是夜和年羹尧二人秉烛谈兵,邬先生谈笑间一句“灯下黑”令年大将军豁然开朗。叛军就在大营附近。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地方,年羹尧在邬先生指点下,一战功成。


这个典故就又一次神话了邬先生在雍正心中地位,他也践行临别时对雍正说的话。需要奴才时候,你可以找到我,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也会出现。

通过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就可以分析到,邬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他精通人心,他知道人最内心所想的是什么?他看透了康熙,也看透了雍正。

第二,他非常实识务,他知道自己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就是帮助雍正继位,一个皇帝不需要朋友只需要臣下奴才,但是邬先生不是一个奴才,所以他选择退隐。在需要的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雍正,最后赢得雍正的尊重。

第三,他才华卓著,还忠心耿耿。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雍正又怎么会杀他?可能吗?

大功告成不贪恋富贵,急流勇退,半隐江湖,既有散仙逍遥自在,又无达官遭疑杀身之祸,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神龙现首,点到即退。其超人才智和谋略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贾诩。不愧师爷始祖。


阿斗不傻


《雍正王朝》中在雍正登基后,杀了不少以前给他办事的人,因为这些人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雍正要以灭口的办法,保证秘密不泄露。

但是其中知道最多,而且诸多不为人知事,基本上都是他出谋划策的人——邬思道,却能全身而退。

这正是邬思道高明之处,首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贪图荣华富贵,"力求自保"。他很了解众多帝王将相,很多都是可以,共患难但很难共享富贵。他看透了雍正,所以当雍正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府见邬思道,进而试探邬思道。雍正说"给你官职现在不知道给你什么官呢,让我好好思考一下"。这一番试探邬思道的回答非常高明,说自己有三不可用,1自己以残疾之身不可用2先帝朝犯罪之身不可用3所用计谋都是阴暗之术,不能用于朝堂之上。

为了更好的稳住雍正让他放心,邬思道有提出了更为高明的"半隐"的办法,让自己可以远离朝堂,有能让雍正在找自己时随时又能找到,而且去的地方是雍正最忠心的李卫那,让雍正放下心来。







高山流水小视频



看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第一卷九王夺嫡的第五十二回:高鸟已尽良弓宜藏 书生明哲克保全身。这一回从十四王爷胤禵回京上灵堂,和刚继位的雍正帝呛声,雍正帝在康熙皇帝灵前一番哭诉,口似悬河滔滔不绝,像是谈心又像是劝说,语气中既不乏诚恳又带着巨大的威亚,几个跪在灵堂的兄弟们被他说得目瞪神痴,又见十三爷胤祥虎视眈眈注目众人,外头张五哥刘铁成一干待卫仗剑瞋目挺身而立,哪个敢作仗马之鸣?然后写道十三爷胤祥向邬思道报喜,邬思道劝胤祥不要接受铁帽子王的赏赐,他对胤祥这样说: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接着写邬思道向雍正辞官,列举出自己身上不可入朝堂的三忌三不可用。“臣及残疾之人这是一忌,大清国运正盛,人才济济,臣在王邸十几年,知之人甚多,骤然置入庙堂,虽至公亦无私,虽无私也有私,有伤圣德,这是一不可用。臣原是犯罪之人,这是二忌。康熙三十六年臣率举人大闹贡院触犯国法,先帝下旨捕拿。今万岁功成名就,启用臣辅,有碍圣祖当初之意,置万岁为不孝之君,这是二不可用。臣虽小有薄才却以阴谋为体,而今万岁龙日天表光明正大,这正是三忌。臣在僭邸十余年,顾问侍从,早已弹精竭虑耗尽心力,如熬干的药渣,万岁何堪再用?万岁念思道忠贞之心,放臣还山,沐浴圣化之中,舞鹤升平之世,传之后世,亦为一段风云际会佳话。如万岁不信臣之心,臣今就仰药而尽,不伤圣人知人之明。”雍正本存了杀心的,想现今外面胤禩党羽如林,政局不稳,万一邬恩道,坎儿这些帮他做隐弊事的人被有心人拿住威胁将雍邸的事兜出,正好给胤禩借来推波助澜,所以本打算全部处死的。但邬思道这番言语已表明永不从政永不泄密,想起十几年来知遇之交,这情分也难一古脑儿付诸东流。终是叹问道:你有何打算?邬思道知道他不会死了,回道打算回老家。雍正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你不要大隐也不要小隐,去找个靠得住的官,做个师爷,将来朕出巡,还能见见。”就这样,邬思道才在后来做了田文镜的幕僚,再后来又去了李卫府上。


陈晨孕育育儿专栏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神一般的人物,算无遗策,从未遭遇过失败。当然,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连张良这样的人杰也有失算之时。不过,既然《三国演义》可以把诸葛亮塑造成神,那么《雍正王朝》塑造一个神一般的邬思道,也就无可厚非。

邬思道既然是神,那自然就有神的办法。既可辅佐四阿哥胤禛当上皇帝,也可自保。那么,邬思道是如何自保的呢?

邬思道离京之时,曾经跟十三阿哥胤祥说过,四爷会把府上所有替他办过机密事的人都杀掉。这些人中,当然应该包括他邬思道。四爷继位当晚,急匆匆回到潜邸,见到邬思道,也确实动过杀心。但邬思道显然早就有所防备。他用了两招,让雍正不敢、不忍也不必杀了他。

哪两招呢?

第一招,讲感情。

邬思道面对新皇帝雍正,主动退隐,既不要走向前台去做官,也不要继续呆在幕后做谋士。可谓功成身退,事了佛衣去,深藏功与名。

从感情上来说,邬思道这么做,雍正是心存愧疚的。因为没有邬思道,就没有他胤禛的皇位。但仅仅如此,雍正未必会放过邬思道。于是,邬思道继续感情攻势,他眼泪汪汪地对雍正说:我不能全隐,因为我怕皇上想念臣的时候找不到我,所以我半隐,到李卫处去当师爷。

听完这句话,雍正的眼里其实也是含有泪水的。因为他知道,邬思道这句话近乎哀求了:你放过我吧,反正我不会逃离你的视野的,你要是想杀我,随时可以杀嘛。

人都是感情动物,想想邬思道为他操劳的日日夜夜,雍正的心肠再硬,也不可能一点不感动的。邬思道说了这番话后,雍正其实已经觉得自己不忍也不必杀邬思道了。

但是,感动只是一时的,也许过了这片刻,雍正的心肠又硬了起来,权衡利弊后,他仍然还要杀邬思道。于是,邬思道立即使出了第二招。

第二招,讲实力。

雍正回府前,邬思道以一个谋士的身份,竟然调来了五路人马,负责守卫雍王府,保护雍正的安全。而雍正对于此事竟然毫不知情。

这仅仅是在保护雍正的安全吗?

并不是。这是邬思道在向雍正展示自己的实力。在雍王府待了那么多年,邬思道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小觑了。他竟然可以越过雍正,打着雍正谋士的旗号,私自调动兵马。

这说明什么?如果雍正非要置他于死地,那么他邬思道也不会束手就擒,他仍然有能力与雍正斗一个鱼死网破。

以邬思道的智谋,以及他在雍王府的巨大影响力,这不能不让雍正有所顾忌。如此一来,雍正就不能、甚至是不敢杀邬思道了。

当然,这只能在雍正尚未完全控制局面时有用。一旦雍正理清了各方势力,邬思道的影响力就失效了,因为邬思道所谓的影响力,毕竟是依附着雍正才能发挥效力的。

所以,邬思道在第二天就赶紧跑了。为什么跑得那么急?怕的就是雍正控制住局面后,又反悔了。到那时,他就真的只能是人为刀俎、他为鱼肉了。


趣谈国史


没有比四爷再了解邬先生的了。

也没有比邬先生更了解四爷的了。

邬先生一个残障人,又以曾是康熙朝“要犯”为理由,无意于为官作宰,是真情。

所以,利用掌握的秘密,“辖制”皇帝,巩固权利这一想法,是没有的。

(被“辖制”是极不舒服的,尤其拿你的秘密辖制你。大家懂。)

我觉得,邬先生一个掌握大秘密的人,若做大官,不用他说啥,皇帝也会很不舒服。所以他不要官做。

那么,有二心,“扶保”别的人当皇帝涅?不可能了。皇帝既然联手邬先生和十三爷,干掉八爷党,绝不是白给的。

别忘了,皇帝的爱子弘历,是个多善于结交人,多有手腕的人。而弘昼,面上荒唐,却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深藏不露的人。

八爷党都不行了。

还有哪个集团,再能摧毁皇帝爷仨集团?

没了。

排除了为了功利,有目地地利用秘密。邬先生总不会找死,拿着秘密去八卦吧?哈哈哈。

四爷虽然是个“苛忌”的人,却智商在线。

那些拿不准性情的小人物,为灭口,可以杀了。干净。

而邬先生他了解。话说的明白,总不会泄密,不泄密理由又极合情理理。念往昔之情,干嘛还杀他?

不杀。也是惺惺惜惺惺。


莘县村民


邬思道一介书生而已,雍正除他不费吹灰之力,那为什么没杀呢?个人分析如下:

一是邬思道与雍正朝昔相处十五年了,他太了解雍正帝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有的,雍正当时已经动了灭口邬思道的想法,邬思道就动之以情,表示自己绝不会掺和官场之事,而且服从雍正帝安排,只会活动在雍正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雍正需要,必要时要也可以帮雍正。雍正也不是绝情腹黑的人,念及旧情,就放了邬思道。

二是因为老十三,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老十三知道邬思道是雍正的大恩人,雍正对老十三非常依靠,半分钟也缺不了的,老十三知道如果雍正对大恩人邬思道下手,那对他这个打手也一定不会手软,老十三也担心雍正卸磨杀驴,邬思道正好是老十三观察雍正动向的风向标。一旦有异,他必然会想办法自保,如果老十三反了水,那场面可有得雍正受了。

雍正也不傻,杀了邬思道,要背上忘恩负义,卸磨杀驴的恶名,而且有可能增加老十三的不信任和反水。雍正只需要能够控制着邬思道的生死,这就足够了,何必趟这浑水。


小女读历史


在热河狩猎的时候,康熙帝喜欢上了四阿哥胤禛的孩子弘历以后,邬思道就判断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有一半的把握。

当太子胤礽搞宫廷政变,第二次被废的时候,由于旨意让四阿哥胤禛接管内务府的时候,邬思道判断已经有了七成把握。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康熙帝急招四阿哥胤禛进宫护驾的那一刻,邬思道判断大变在即,招招见血。

邬思道一共设计了好几步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四阿哥胤禛盗取皇帝的王命旗牌赶紧放了“十三阿哥胤祥”,这是最要紧的一步。

邬思道对四阿哥胤禛说道;如果放不出来老十三阿哥胤祥,就是给你一个皇位你也坐不稳,看看,多阴险!

这时候的邬思道然然就是半个主子一样!典型的宫廷大戏的阴谋家。
(图片来自网络)

当四阿哥胤禛正式接管了大内、由十三阿哥胤祥接管了西山锐建营、丰田大营后,四平八稳的回到了雍亲王府,干嘛回来了,不住在大内?

回来清理家务来了,为什么?因为家里有一大部分人是参与了四阿哥胤禛的九王夺嫡计划,必须要灭口,不然历史如何评价!

这些教训邬思道当然明白:谋王位者亡, 邬思道焉能不懂吗? 邬思道早就打好了自己的那个破包,打了腹稿,做好了逃命的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四阿哥胤禛拿到了传位诏书,回到了雍亲王府邸,邬思道主动的迎了上去,争取主动呀!一个千打下去说:皇帝回来了,看看这邬思道,马上就改口了!

因为邬思道感到自己已经对最高统治者产生了威胁,必须正确对待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也改口了,邬先生:你的差事朕还没想好,邬思道马上接话列举了自己有三不可用之处,说的特别诚恳。

又说道:皇帝垂拱而治,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是阳谋;而我,则是密室策划,,以阴谋为体,所以不可当朝为官。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邬思道又接着说,大隐于朝,小隐于野,雍正帝问道,你准备这么隐呀?邬思道说,臣准备中隐,隐于市吧!

如果哪一天皇上惦念臣了,可随时召唤,这就表明了他是不会乱说话的,讲到动情之处,眼泪汪汪的。

我准备到山西李卫处找个差事,想李卫也不会亏待我。这又表明了我去你的嫡系那里,你一定放心了吧!

雍正帝沉思了一下说;好吧,听到雍正答应了,邬思道是恨不得拿起他那个破拐杖一蹦三尺高,恨不得一步千里。

邬思道磕了一个头,悄悄的离开了雍亲王府,真正是捡了一条小命。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


雍正能够顺利成为帝王,邬思道在其中所取到的作用是无人能及的,在雍正跟前15载,任劳任怨,具有十分灵敏的政治嗅觉,他不居功自傲,懂得进退,这是备受雍正重用的原因,也是其能够全身而退主因。

除此之外,雍正帝也并非是一个嗜血冷酷无情之人,邬思道和他虽然是从属关系,但时间也让得他们之间有着超越一般君臣的朋友关系,雍正手下留情也是出于此种情感。

再者,邬思道在雍正成为帝王之后,就直流勇退,明确告诉了雍正他要“中隐”于市,也就是去往李卫去处,而李卫是雍正的铁杆心腹,如此邬思道的身影还在雍正的视线之内,雍正可以掌控邬思道行踪。

还有,表现出雍正自我的容人之量,老十三被释放而出,掌控西山锐健营和丰田大营,是其最终能够坐稳皇位的重要因素,一个邬思道帮助雍正筹谋划策,一个十三阿哥帮助雍正控制军权,稳定朝局,在一定程度上都发挥出了同样重要的作用,而如果雍正除去邬思道,未免会令得老十三感动心寒,“狡兔死,走狗烹”,这要是在此时冷了十三阿哥的心,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最后,邬思道隐退之后,经常在李卫出要钱财,后来由到田文境处所要,这是告诉雍正,他没有别的想法,只想安享晚年,为子孙谋富贵,这可以从王翦率领60万大军而在中途不断差人向嬴政所要钱粮和房产是如出一辙。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邬思道懂政治,懂雍正,懂得进退,所以在其精心布局下,从容而退。


历史风云天下


因为雍正脑袋没被驴踢过。

很多人认为邬思道知道雍正很多秘密,邬思道帮雍正做过很多脏事,邬思道有计谋对雍正有威胁,所以雍正即位后是要杀邬思道的。

这纯粹是把堪称电视剧中的《红楼梦》的《雍正王朝》当YY小说看了。

人要给你说,刘备称帝后就要杀了诸葛亮,你会不会觉得刘备脑袋刚被驴踢过?

毕竟,哪个军政起家的不一大堆秘密?刘备从荆州打到西川,从西川打到汉中,如果保密措施松懈了,早被砍死八百回了。能爬上高位的,谁不一大堆见不得人的脏事?不要说当皇帝了,就是当个知县、镇长,也勾心斗角,一大堆见不得人的事,你还以为他们一个个纯洁的小白羊啊。

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秘密真那么大威胁的话,刘备一即位不砍诸葛亮,还砍谁?

要说怕秘密、脏活传出去败坏名声的话。且不说成大事不拘小节,枭雄不在乎虚名。只说雍正即位前做的事,跟弑父、逼母、篡位、血滴子比起来若何?这些事哪件不比邬思道知道的更败坏名声?雍正难道还把知道这些谣言的人都抓起来杀了不成。并且,老百姓又不辨真假,传出去越刺激越当真。

邬思道做的是每个谋士应该做的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因为这点破事都杀,每个人上位之后都先砍谋士,以后谁还敢从事这个送命的职业?

你要说邬思道有通天彻底之能,留着他对雍正江山是个不小的威胁。如果计谋这么管用,邬思道还在监牢里蹲这么多年干嘛,使个计谋出来,再夺了康熙的江山不就是了。没有主公的谋士,作用接近于零。

你如果说,雍正称帝跟刘备称帝没法比,刘备称帝时还有魏、吴两个强敌,雍正时已经统一了,所以留着诸葛亮不能杀。


罗不藏丹增十几万叛军快打到家门口了,是不是强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士绅联合起来,集体罢考,是不是强敌?火耗归公,阳奉阴违的贪官是不是强敌?让旗人自食其力,动自己的根本,是不是强敌?八王议政,兵变逼宫是不是强敌?

以雍正的志向,他登基只不过万里长途,最多走完一半,这时他就急不可耐地自废臂膀,纯粹是脑袋被驴踢过。


待我施为地煞变


邬思道懂人性,是他避免被杀的原因

1.邬思道在雍正登基之后,就提出了“半隐”,去了李卫家做幕僚,实则主动接受雍正监视,因为李为是雍正非常信任的人

2.邬思道离开时,雍正送了他一个丫鬟,叫如月,也是来监视他的,邬思道没有拒绝,而且表现的很喜欢,是让雍正知道,他喜欢女人,现在是乐于享受,不会有其它想法

3.邬思道向李卫要的酬金非常多,后来李卫承担不起,八千两“卖”给了田文镜,田文镜也是雍正信任的人,邬思道天天追着田文镜要酬金,试想一下,邬思道为什么要那么多钱,雍正会想他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无非就是存起来,留给子孙,或者置办田产,享受富贵,而邬思道就是想让雍正这么想,认为他贪财,守财,贪图享受,好色,就不会有叛逆的想法

后来,邬思道借口田文镜付不起酬金,又离开了。邬最后是得到了很多钱财,又避免了雍正的杀害,真是一位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