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真熱銷還是假熱銷?CBD萬科大都會公寓開盤去化603套?

各位老鐵,內參外出學習歸來,很多朋友問我現階段的濟南樓市的一些現象,現在給朋友們分享一下:

目前來看,濟南樓市階段性趨冷!

很多住宅項目紛紛上馬全民經紀人,但依然賣不動,去化壓力很大!這也印證了之前內參的預測,下半年撿漏的機會將增多。而當前不是太好的投資時機。

全款客戶在減少,六成也沒有之前多了,基本以三四成首付為主,零星有六成客戶。成交主力多是90-110的剛需或者剛改產品!各個項目普遍比較缺客戶,部分項目蓄客數量不足,開盤延遲或選房不理想。


往日排隊買房的現象少了,濟南樓市暫時迴歸平淡。在這樣的情況下,濟南樓市可能會出現另外一些情況,比如一些樓盤可能會宣傳自己正在“熱銷”,勁銷4.1億,勁銷XXX套……

諸如此類,“熱銷”、“勁銷XXX套”,有些樓盤對外釋放著“熱銷”的消息,真的是這樣嗎?是真熱銷還是假熱銷?恐怕自己十分清楚,吃瓜群眾要擦亮眼鏡,不要盲目跟風入市。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週末,5月25日,濟南樓市參考注意到,位於CBD的萬科大都會萬公館(公寓)首次開盤。

這次萬科大都會的首開產品是3.9米LOFT產品,樓層範圍在13-31層,共計760套,其中39㎡為684套,49㎡為76套。根據萬科公佈的銷售價格是,1.6萬起,開盤均價約17500元/㎡。

CBD的萬科大都會公寓,在現在的市場情況下,銷售情況如何呢?

根據萬科自己的宣傳,當天去化約603套,總貨值約4.1億。

真熱銷還是假熱銷?CBD萬科大都會公寓開盤去化603套?

當內參看到這個銷售數據的時候,第一時間是比較懷疑的。真的銷售了603套?仔細分析以下萬科大都會的公寓產品,3.9米的LOFT產品,均價1.6-1.75萬/平米,這樣的產品,這樣的價格,究竟怎麼樣?是否值得購買?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東西好不好,比一下就知道。

同樣位於CBD的華潤中心的LOFT產品,層高4.5米,均價1.8萬左右,跟層高只有3.9米的萬科大都會萬公館相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3.9米的LOFT,這個高度,站在上層,會有什麼感覺?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華潤中心的4.5米的LOFT產品。

我相信,只要有點判斷分辨能力的人,也會有一個判斷。市場的多數總是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那個。

萬科大都會的3.9米層高公寓產品真的這麼受市場歡迎嗎?當天真的銷售了603套嗎?

反正具體賣了多少套,都是人家自己官宣,說多少是多少。

下圖為是開盤4分31秒的時候,之後不久,這個屏幕就被關了,具體原因不詳。當時顯示開盤四分半鐘的時候,銷售231套。

真熱銷還是假熱銷?CBD萬科大都會公寓開盤去化603套?

根據以往其他項目的在線選房經歷,如果銷售很火爆的話,在線選房的時間會很快。

今天早上9:46,也就是萬科開盤之後的第5天,內參登錄建委網站,根據網籤數據,一號樓商務公寓一共批准銷售套數為880套,目前已售套數為294套,考慮到網籤數據的滯後性,此數據僅供參考。

真熱銷還是假熱銷?CBD萬科大都會公寓開盤去化603套?

這裡對銷售數據的質疑,不是針對某個開發商,而是在目前市場下,投資具有一定風險,其中利弊每個人都應該清楚。濟南樓市參考寫下此文,是友情提醒一下購房者,樓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畢竟,買房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風險和收益都是自己承擔。

據濟南萬科營銷負責人表示,萬達大都會公寓開盤期間有大客戶團購,而這個大客戶沒有走開盤當天的線上選房系統。

不管萬科大都會的公寓是真熱銷還是假熱銷,該項目1號樓開盤後5天的網籤數據294套,以及後期1號樓的銷售自然會證明,603套的數據是不是有水分?

目前濟南樓市亂象比較多,廣大購房者迫切希望濟南樓市,特別是開發商開盤過程是透明公開,這樣對於樓市健康發展,對於投資買房都是好事。

以下部分出現的開發商為統稱,不特指某一開發商,請勿對號入座。

如果有部分開發商都虛報銷售數據,人造熱銷假相,忽悠買房人,得逞了,不但沒有媒體曝光,而且還在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中,渾水摸魚,漁翁得利——

那麼這些本來正直誠實的開發商,在開盤時,是不是也要虛報銷售數據呢?

如果有開發商誠實宣佈,本次開盤我們賣出了40%的房子(其實已經是不錯的銷售成績了),但是此前那些賣出4成房子的開發商,卻全部對外宣稱熱銷8成,誠實的開發商將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別人熱銷,自己平淡。很多吃瓜群眾也會誤以為那個“熱銷”的樓盤真的那麼多人在買,跟風買入。

所以,最終,這些正直誠實的開發商,也會加入撒謊、虛報銷售數據、人為製造熱銷的隊伍中來。

因此,很多時候,特別是市場平淡的時候:有些樓盤自己開盤當天對外公佈的銷售數據不要輕信!很多樓盤都會虛報,都會誇大,都會注水。

這樣造成的一個惡果是,開發商自己報的銷售數據,有些很傻很天真的買房人,真的相信了,然後去買了。而不去比較產品,不關注樓盤本身,誤以為反正那麼多人買,應該沒有錯,大家都買的一定是好的。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對於那些製造熱銷假象矇蔽購房者的項目,更應該加強監管。房住不炒不是一句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