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明神宗为何三十多年不上朝?原来不是因为怠政,是真的有病!

1

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当谦逊地表示顺服。

这是明代很多帝王的心态,于是前朝才有那么多“臣子恨”的事件,而万历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他的祖父那里隔代遗传下来的,除了自大心理之外,还有乾纲独断的心态。

明神宗为何三十多年不上朝?原来不是因为怠政,是真的有病!

万历皇帝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人,他在早期也不是个平庸的君主,在其当政的早期,他搞定了三大征:平定蒙古鞑靼哱拜叛乱;援朝抗日战争;平定西南杨应龙叛变。

2

神宗对于每一次军事行动,似乎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在战争过程中对于前线将领的充分信任,对于指挥失误的将领的坚决撤换,都显示了神宗的胆略。

可是,这样一个本应是好皇帝的君主,在处理了张居正、平定三方之后,彻彻底底不理朝政,他整天哼哼唧唧,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

不久,神宗又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于是真个不再上朝,总是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其实他的这些毛病都来源于他的贪酒、贪色、贪财、贪乐。

3

从一代名臣张居正去世开始,他就很少和大臣见面,直到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元旦,万历帝就像被皇宫吞没了似的,彻底不再出现。

明神宗为何三十多年不上朝?原来不是因为怠政,是真的有病!

他这一隐就是26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他才因“梃击案事件”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

这就是26年之后唯一的一次朝会,没谈国家大事。从此又是五年不再出现,五年后,万历帝终一命呜呼。

4

由于缺少官吏的管理,神宗又委顿于上,万历后期政府运作的效率极低。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

明神宗为何三十多年不上朝?原来不是因为怠政,是真的有病!

正如梁启超说的那样,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所以,张廷玉在《明史》中才有对明神宗万历帝的盖棺论定:“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