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在出境自由行市場的增長紅利下,一批中小公司選擇切入目的地市場,並嘗試借力電商平臺的流量優勢。如今,部分公司已成長為某些目的地的“頭部”商家。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它們也有不少艱辛與思索,以及或主動或被動的自我革新。

“2013年,出境自由行剛剛火起來。”某業內人士告訴TBO(旅遊商業觀察),2014年下半年,目的地碎片化產品的競爭就已經出現了苗頭;到了2015年,競爭就已經很激烈。“大家相互比價、抄襲,產品逐漸趨於同質化。”

無待旅行,作為早期提供目的地碎片化產品與服務的商家,以及創造馬來西亞產品的“領頭羊”,也經歷了這樣的局面——而改變“加價轉賣”的方式,通過目的地資源投入與供應端改造,打造屬於自己的產品與服務體系,並解決商家與供應商對接的痛點,則成為他們贏取未來的嘗試。

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無待旅行是如何將上述思路進行落地的?在他們看來,如何能長期保持目的地“頭部”商家的位置?未來商家的競爭態勢將是怎樣的?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跑”在前面

Q

TBO: 據瞭解,無待旅行於2013年起步(彼時成立了無待自由國際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定位於目的地碎片化產品服務提供商。您能否簡單介紹下無待旅行的情況?

無待旅行創始人Amber:起初做目的地碎片化服務,是自己寫文章,以旅遊達人的形式來做的。當時是以免費的定製服務作為碎片化服務的切入點,因為當時客人還不太成熟,單訂碎片化產品時會做諮詢,比如怎麼玩、如何規劃行程。但隨著諮詢量減少、默認下單率提升,我們才把定製服務作為輔助。

Q

TBO: 無待旅行起初的產品採購是如何做的?是否遇到過什麼問題?

Amber:早期採購比較簡單,基本是地接給什麼賣什麼的階段。如果說A合作商家不好,那就換為B。但隨著做得更為深入,且各家產品比較一致之後,最大的難點在於服務保障,以及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產品。

我們可能從2015年開始,就開始自己打造產品。但有些目的地的產品,一旦賣火了,別人會迅速跟上。所以怎麼想辦法走在前面、創造新產品,完善並規範地接服務體系與服務水準,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是我們那個階段挺困難的事情。

Q

TBO: 在服務體系這塊,無待旅行有什麼探索?

Amber:有兩方面,一是系統服務。可以看到,整個預定流程(通過客服諮詢-下單-地接承接)存在很大問題,比如很多商家與供應商都是通過郵件溝通,不僅非常低效,而且特別容易錯漏單;再比如對接幾十家合作方,庫存無法時時更新,人力耗費相當大。

當時,我們已經有比較大的流量了,如果規模繼續增長,以我們的人力和地接的承接水平,是無法服務更多顧客的。我們已經通過購買TVINE系統,實現了各平臺的API對接、和地接社之間的對接,以及B端分銷資源的拓展,實現整個旅遊鏈條上的打通。

二是地接承接服務。我們做的相對重,後期在目的地投資了一些公司和資源,比如SPA中心、潛店、旅行社等等,建立了自己的車隊,也有自己的船,服務可能更細緻些。

儘管我們的投資只是冰山一角,但被投公司的開拓與創新速度會變得非常快,賺錢後可以作為先行者“撬動”一批境外公司。一般來說,地接的思維方式是什麼賺錢就扎堆做什麼,很難接受虧先本做新線路。這意味著,我們的創新會步履維艱。

而與我們共建,將保證我們的庫存,以及彼此的利益和當地產品的行業利潤率。實際上,我們從來不靠自己單打獨鬥,但也要想辦法驅動大家的改變和轉型。

此前有業者提到,如果目的地服務商每月通過電商平臺服務1萬人,相當於每天要做300次服務,按照接單-諮詢-成單-付款-當地確認等幾個工作流程來算,工作量可能跟操作1萬人的傳統出境旅遊團差不多,這對客服要求很高。如果想以系統來做,會有一定推廣難度,而且比較花時間;實際上,有公司已經嘗試通過系統,實現多平臺庫存共享以及供應商在後臺處理訂單。這可以看作是未來的某種趨勢。

Q

TBO: 深入當地資源做投入,除了有服務方面的考慮,是否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

Amber:我並沒有感覺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涉及跨國管理人員及車輛等等,是非常吃力的,而且要核算人員等各項成本,在經濟上並不是一個良好選擇。當然也不排除有能極大降低成本的公司。我們主要是為了更快、更靈活地創新,保持市場領先。

Q

TBO:據悉,無待旅行在斯里蘭卡投資了一家地接社。從目的地火熱程度來看,今年斯里蘭卡相比前兩年淡一些。另外在業者看來,這個目的地可能不適合自由行,而且遊客數量不多,這可能意味著你們的客單量有限;但如果能深挖資源,將對提前佔位有所助益?

Amber:有些目的地(比如泰國)儘管市場大,但競爭者眾多,我們選擇退而求其次——馬來西亞是我們最為深耕的地方,投資也更多些。但總體來說,我們目前可以提供十幾個國家的產品,主要在東南亞市場深耕。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Q

TBO:無待旅行在馬來西亞有何投入?相關產品和服務有何特色?

Amber:產品創新會比較快,平均2-3個月就會推出不同,提供新體驗。具體投入與特色,比如沙巴的紅樹林行程,每家比較類似,就是看猴子和螢火蟲,而且遊客有時候還看不到,這就需要附加一些體驗。我們一方面選擇了一個相對近的地方,縮短了坐車時間;另一方面,在景區裡租了一塊地,修建了海邊鞦韆,還做了煙火秀。目前這一產品銷售比較火,日出行量在100人左右。

Q

TBO:這可能屬於比較細微的改進。其中有何難度?

Amber:是的,但深入到景點的投建,不只是資金成本的問題,也有人脈和客流量的問題,可以說門檻比較高,不是你有錢就能建,也不是你建了就有人。

我們除了投資景點,更多的是打造景點,將其快速變為網紅地。比如仙本那360度海上spa中心,客人做spa的時候,可以凝望海底——該項目在2個月左右就迅速躥升為當地spa最熱產品。

另外,在產品同質化的當下,這可能是決勝的關鍵。目前,業內最火的是日遊和當地體驗產品——這是有點可打的,如果深耕、做到獨創性,是可以跑在市場前面、成為比較“頭部”的商家的。

不盤踞頭部,就可能“掉隊”

Q

TBO:目前無待旅行的團隊人數,以及年預定人數、毛利和營收情況如何?

Amber:28人,其中銷售佔比較多。去年從各平臺的預定人次在50萬左右,營業收入大概在4000萬。毛利方面,門票及住宿產品的毛利只有2%-3%,算上補貼(部分是有虧損地進行補貼),平均毛利差不多在10%。

有業者對上述數據提出質疑:1)人次核算可能存在問題,按上述數據,單個人次的成交價為80元,但馬來西亞產品的平均客單價可能會達到200元。2)10%的毛利,可能較難盈利。另外,在上述人士看來,無待旅行在馬來西亞投入較早,但近年來隨著競爭者的入局等因素,其優勢可能並不明顯。

對此,無待旅行方面表示,人次是通過後臺數據統計得出(每個項目都算作一個出行人次,其中可能有大量接送機人次統計在內)。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Q

TBO:目的地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商家如何才能處於比較“頭部”的位置?

Amber:很多旅行社都在做這一塊,但有些做的淺,有些做的深。我認為,未來深耕資源和營銷的公司,應該有一個明顯區分。可以說,商家的兩極分化之後會比較嚴重。

大多數人會認為,在某方面樹立了一個所謂的門檻,就沒人能與自己競爭。但實際上,你需要在各個環節做好,才能成為長期站在“頭部”的目的地商家。

Q

TBO: 接近目的地資源端的公司也開始在電商平臺開店。您認為他們會更有優勢嗎?

Amber:這不需要我們擔心,因為現在的用戶已經不是以價格為導向,也不是哪家便宜就能佔領市場。我認為很關鍵的一點是,你能否被顧客看到,以及如何運營好產品。

這並不簡單,不只是銷售量與好評,而是一系列運營的事。比如你要做各種宣傳推廣(常規的兩微傳播、商家之間的合作、跨界合作、直播,以及線下流量獲取等等),才能讓顧客在選擇某一產品時,第一眼看到的是你,而不是其他商家。我想這對地接社來說,可能較難做到。

Q

TBO:你們的運營是如何做的?

Amber:可能做的最好的,是能跟上流量的大趨勢。比如微博熱的時候,我們會讓顧客多發微博,宣傳公司,但他們的關注度會隨之轉變。比如現在直播比較熱,各平臺都在做這塊,而我們的目的地直播的數量,應該在旅遊商家裡排在前列。現在更火的抖音,我們也會做。

大部分主要產品,都有我們的人去當地拍攝,製作視頻介紹。通過幾秒鐘的、真實展現當地風貌的視頻,而不是看很多美而不真實的圖片,顧客可能就能決定產品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Q

TBO: 平臺會給你們流量加持嗎?

Amber:除非商家的資源有特別突出的點,比如有特價,並且在有特價產品坑位報名的時候,你有機會被選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特殊照顧。至於如何在平臺獲取流量,這是每家公司需要去運營的。

Q

TBO:目前,通過電商平臺獲客的成本是不是更高,營銷費用也更貴,這意味著商家更要重視通過口碑獲客?

Amber:我並不認為平臺的獲客成本一直在增加。而是競爭的加劇,造成了營銷成本的提升,也就是在平臺獲得營銷位置,獲得流量的成本可能在增加。

降低獲客成本沒有什麼捷徑。如何留住老顧客,讓他們推薦你,口碑傳播是目前最簡單低廉的一種方式。

未來繼續做加法

Q

TBO: 有業者介紹,部分目的地碎片化商家經歷了擴張階段,然後開始慢慢收縮,聚焦在幾個目的地。無待旅行會有類似打法嗎?

Amber:

我認為目前階段,大家還是在做加法,就是拼命突破,覆蓋能夠觸達的目的地,給顧客更多選擇,但最終的結果,可能還是二八效應,即很多產品會處於長尾,銷量較低。這可能是行業試驗的過程,我們要在做完加法之後,才能做減法,把落後的產品割除掉。

比如菲律賓,這裡相對原始,自由行客人也多,我們會進行長足發展。目前來看,這個目的地仍處於覆蓋產品的階段——看的是用戶想要的產品,你能不能提供,所以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做線路打造和開發。

Q

TBO:這樣來看,無待旅行的產品是否更偏標準化?

Amber:現在的產品應該是標準化產品(日遊目前也被歸到這類,因為行程比較固定)。一般來說,線路會依據需求優化,更新週期一般在兩三個月左右。

標品是引流入口,我們可以根據客人的需求,進而提供非標產品。這是另外一塊市場。不過目前非標產品的預定比例僅佔1/10。總體來說,如何建立不同產品以及更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這是這個階段可以做的,也是能提升利潤的點。

Q

TBO: 未來,無待旅行會在目的地繼續加大投入?

Amber:下一步計劃在其他國家進行資源投入,但這是時間和機會問題。

Q

TBO:當下,很多商家希望針對中高端群體提供產品,並藉此提升毛利。無待旅行在這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Amber:我們現在做的是大眾產品。一般來說,日遊類產品就是拼團出行的,很少有高端產品。我們有打造高端產品(屬於我們的定製業務),是獨一無二的定製產品,比如巴厘島專為情侶打造的“海鹽巴釐”,為沙巴潛水愛好者定製的“小O的潛水趴”,肯尼亞遊獵精選線路的“大貓的遊獵”。單筆自由行訂單,我們最多有過20萬一單的定製記錄。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Q

TBO:打造中高端產品的矛盾是,當地可能沒有中高端產品供應。實際上,此前有目的地碎片化服務商坦言,很多目的地(如仙本那)非常原始,需要商家以投資或租用優質資源的形式,在供應鏈端做產品的重新生產與組合,這將考驗商家的能力。請問無待旅行的資金能力如何?是否有融資?

Amber:我們公司沒有融資,但在目的地建設上,有其他途徑、其他人投資。另外,公司的盈利狀況目前較好,所以沒有考慮拿融資。

即便拿了錢,如何用好資本是一個問題。一方面,資本可以壯大企業上市,但實現不了在旅遊市場上的壟斷,也不能一直用於市場補貼、提升市場份額,因為補貼中斷後,用戶留存可能沒有很多。

另一方面,如果不上市,資本的湧入需要公司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可能與做好旅遊體驗這件事本身,或多或少存在衝突,所以我們只會拿該拿的投資。

目的地玩樂商家“進化論”:無待旅行希望用這幾招“走在前面”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