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我採訪了上百位家長,加上親身經歷,給所有的父母1條忠告

01.

我曾深深地傷害過我的兒子,現在每次一想起,後悔得想哭。

兒子,媽媽很愛很愛你,只是表達方式不對。

因為愛你,媽媽願意好好學說話跟你交流,我慢慢改掉自己的壞脾氣。

逗逗,為我加油吧,我會努力成長的,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以上留言,來自於一個粉絲的傾訴。

我採訪了上百位家長,加上親身經歷,給所有的父母1條忠告

想起心理專家柏燕誼說的話:“每一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

有很多家長,他們初為人母人父,不懂得怎麼跟自己的孩子交流,習慣了粗暴的打罵管教,習慣了對孩子“否定教育”,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

在孩子長大之後,哪怕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他們也不敢去接受,因為父母給他們的心理暗示是“我不好,我不配擁有”,要犧牲自己來維護人情關係,別人可能更需要這個機會。

02.

這些年,我從事情感領域,採訪了上百位的家長,接觸了很多孩子之後,我發現沒有成長的父母,特別是情緒化嚴重的,都善於以愛的名義給孩子造成重創。

再加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想給廣大家長一條忠告:

一對好的家長,加上好的家庭氛圍,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學區房。

我的媽媽典型的文盲加情緒化。

我們姐妹倆年齡差不多,從小就被她一直拿來比較。

從小到大,一直各種明的暗的說我笨,然後誇我姐聰明。

從學習成績到長相,我媽一直拿來說,打壓著我。

我採訪了上百位家長,加上親身經歷,給所有的父母1條忠告

長久以來的比較,讓我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我一直在姐姐的高大形象的光環下長大,內心充滿了矛盾,我想努力掙脫現狀去證明自己,卻又無法走出沉重的思想枷鎖。

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人,自己是低賤的,一無是處,小心翼翼地活著,怕被別人討厭。

長大後,我變成了討好型人格,我不懂得拒絕,即使是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我都願意犧牲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理解他們,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面對矛盾,儘量順從別人的觀點,我只想著不發生矛盾就好,自己的聲音並不重要。

這樣的我,連我自己真的很討厭,沒有一點態度和菱角,但是性格已經形成了,無法改變了。

03.

我那情緒化的媽媽,至今不但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覺得自己教育很成功。

而且在姐姐越來越優秀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說我不如我姐,而且比小時候直接說我笨更殘忍的是:她不僅直接說我笨,還比我姐窮。

我姐目前的職位是高級領導,年薪幾百萬,而我在她手下打工,年收入才幾萬。

我採訪了上百位家長,加上親身經歷,給所有的父母1條忠告

她特別喜歡一臉憐憫地教導我,要怎麼勤儉節約,每次回去,她給我準備好多吃的帶走,不是因為愛我。

而是說我過得沒有姐姐好,要多拿點回去,接濟我的意思。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我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

我不喜歡跟別人比,我覺得自己的日子挺好,與世無爭,為什麼她總是這樣明的暗的可憐我,看不起我。

04.

我發誓,以後我有了孩子,我絕對要誇他,給他樹立信心,讓他相信自己並不差。

不論他做得好還是壞,媽媽都願意和他一起成長,他永遠都是我最優秀的孩子,這點真的太重要了!

當別人跟我說起不負責任的父母時,我深有體會。

可悲的是,這些父母,終其一生也意識不到粗暴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當她老了,你對她提起這些事時,她還會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把孩子養大,讓孩子有吃有喝,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我採訪了上百位家長,加上親身經歷,給所有的父母1條忠告

05.

最後,我想說:

承認父母有錯,不等於是對父母的糾纏、指責。

認錯有積極的意義,這是說出矛盾、修復關係的過程,也是內心獲得自我救贖的辦法。

今日話題:

對於情緒化嚴重的父母,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你的爸媽,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做過傷害你的事情?

-END-

作者:逗逗,90後元氣少女,情感博主,簽約自媒體,專注情感和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