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家長,請少一點“玻璃心”吧

01

我的閨蜜鳳在一所條件很好的小學擔任班主任,教語文。“認真、敬業”是她的標籤兒。孩子們對她又愛又怕。

有次閒聊,一個同事問,“小鳳最怕什麼什麼樣的學生?”

她說,“什麼樣的學生我都不怕,我就怕家長‘玻璃心’”。

一次家長會後,大家圍著她問問題,有個家長等別人都走光了,她還不願離去。

於是,鳳把家長請到了辦公室,家長道出了原委,她的孩子準備跨區轉學到另一所小學了。

鳳不解:“孩子讀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換環境呢?要知道我們學校條件也是很不錯的。”

家長突然提高了嗓門:“孩子在這裡沒有感受溫暖!我有次來校,看到我的孩子正被批評!孩子耷拉著腦袋好可憐……”

彷彿是一道閃電劈下來,鳳完全怔住了,甚至聽不清家長在講什麼……

電光火石間,她憶起x是她班上她最器重的男生之一,前段成績下滑,她很嚴厲地批評了他。正是因為愛之深,才會責之切啊!

“你知道嗎?x最後走了,抱著我哭了,老師我不想走!”鳳的眼圈有點紅了,“我知道老師你是為了我好。”

多少家長管中窺豹,從一件小事,就可以得出結論:你對我孩子不好!

鳳說,最怕“玻璃心”的家長,說重了怕傷害心靈,說輕怕耽誤人生,說多了怕無用,說少了怕誤人子弟。哎,真被家長搞得左右為難!

02

作為同行,我也深有同感。

我剛畢業時也遇上過一位“心思細膩”的爺爺。

那時條件艱苦,六月教室裡只有幾臺壁扇,天熱時呼呼地搖著頭。一天中午,我進教室,發現一臺電扇大刺刺地躺在地上。

誰幹的?我奇怪。

孩子們額頭上冒著晶瑩的汗珠,奶聲奶氣地說:“是樂樂的爺爺用扳手下的。”

我壓住火氣,給樂樂爺爺打了一個電話,“樂樂爺爺,您怎麼把我們教室電扇給取下來了?

結果,我被老爺子懟懵了。

“哼,老師您存心讓樂樂坐在電扇下面,不待見她……”

天啊,我沒有啊,電扇下,一星期輪一回,都有份的,小傢伙們都盼著坐電扇底下呢。這這這,爺爺您欲加之罪!我好委屈。

幾年後,在繁華的路口,我遇上了在武漢二中讀書的樂樂,她個子躥高了許多,一下子撲過來抱住我,“陳老師,太好了,終於見到您了!”

聊起往事,樂樂撇撇嘴說,老師,我爺爺根本就是玻璃心好不好!

一年級沒選上少先隊員就是老師不待見;一次沒選上三好學生就是班主任不待見;上學時看小黃書就是小流氓,就驚世駭俗;高中若是戀愛被人甩人生就完了,可是我都失戀三次還不是好好的……

我倆哈哈哈大笑,眼淚都出來了!

03

有次聽一個教育學博導上課。

中間休息時,我們圍在博導身邊聊家常。博導38歲,有個六歲的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談起他的兒子,舔犢之情油然而生。

“你們知道嗎?雖然我專攻基礎教育方向,但作為家長,我差點犯下大錯。”

他講了下面的故事。

一天,他的兒子進他的書房玩耍,孩子幼兒園剛拍了畢業照,孩子拿給爸爸看,博導也停下手裡的工作,和兒子一起欣賞相冊。

可是看著看著,這位爸爸的臉慢慢冷下來,他把孩子支出去了,然後翻出幼兒園幾年拍出的照片,他腦海裡有個疑惑要驗證:兒子到底是不是不被老師待見?為什麼每次都被安排在最邊上照相?

果然!

幼兒園三年,只要是集體照,兒子幾乎總是在最邊上!

他怒火中燒,他看著兒子那純真的笑臉,心在滴血:小可憐蟲,沒有老師喜歡你,你總在呆在不受重視的邊緣!

對,一定是自己太忙,沒有和老師見過面,沒有送禮,老師才這樣不重視他!他狠狠地砸了自己腦袋一記重拳!

接下來,他腦子裡只有一件事,就是週一去見見孩子的老師。

他打電話取消了上海的機票,推了三天後的一個講座,半月後的一個全球論壇資料他沒有心情去準備,他覺得目前什麼事都不重要了。他的腦袋“嗡嗡”作響。

正巧,這時,兒子又跑進來了,仰起小臉跑進了他的大靠椅裡。

他摸著兒子稚氣未消的包子臉,眼圈紅了,兒子奇怪:“爸爸,你怎麼呢?”

一句話勾出了博導的眼淚,就像濟南的泉眼,一汩一汩冒出來,兒子拿袖子擦,卻怎麼也擦不乾淨。

“爸爸,你好哭佬......”

“兒子,你告訴爸爸老師對你好嗎?”

“很好呀,每次照相的時候,老師說誰表現好,就讓他帶隊走,我總是走第一個呢!”

啊,博導吃驚地看著兒子,what?不是邊緣化,而是榮譽?

意外嗎?很多時候,看得到照片,卻看不懂真情。很多事,看得到表象,卻未必是真相。

04

新聞說有位媽媽給自己的孩子開家長會,從頭哭到尾,因為她的兒子坐的是“特座”,老師單獨在緊挨著講臺的地方給他安排了一張桌子,家長想到兒子小小年紀,就要受到這麼多的壓力,太可憐了。小小的心靈要承受多少不該有的壓力啊。王女士難過的掉下眼淚。

覺得老師群裡發條消息覺得針對的是我的孩子,或者老師獨獨對我的孩子視而不見;坐的位置偏一定不待見孩子;沒有安排六一節目就是不喜歡我孩子;年末一個獎都沒有,一定是不喜歡……

天,家長,內心戲要不要這麼豐富?老師很簡單,就是從大局出發。

05

為什麼我們看到玻璃心的家長比比皆是?

那是因為內心深處,家長的焦慮不安的投射。對老師教育的防備與不信任,一點風吹草動,馬上風聲鶴唳。一句平常的話,就會以為是語義雙關,引起無限遐思。

其實,家長們,你們真的想多了!

孩子中不乏調皮搗蛋的,常規的方法對他無用,老師可能換種思路和孩子鬥智鬥勇,目的也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蛻變。

陶行知校長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所謂教育有法,但無定法也是這個道理。

那天,我們討論新聞中那位老師的初衷,大家說,不就是為了讓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地下好好學習嗎?有老師說我也曾經用過,一為警示,二也是鞭策,效果立竿見影,難道看著孩子行為不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才是上策嗎?

古訓《學記》中寫到:“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重要影響,其實目前對於家長來說,配合學校教育更是當務之急。

社會和家長,都是教育的助力者,請相信,對於您的孩子,老師們都是基於愛,基於責任的做法。畢竟幼是定基,少是勤學。

作者:花樣年華,資深教育人,專欄作者,紀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