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苜蓿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耕作技術

(一)選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窪及易積水的地裡。輕度鹽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採取壓鹽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儘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苜蓿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二)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人。由於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產,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二、播種

(一)選種  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目前國內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號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號耐鹽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綠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於機械化收割。

(二)種子處理  國內生產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三)播種時間  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採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四)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lkg/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鹽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三、田間管理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產lkg幹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託布津等藥劑防治。

四、收割

(一)收割時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

(二)收割次數及留茬高度  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每年可收割3-4次,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後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