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樑家河—夢開始的地方

在黃土高原腹地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有一個梁家河村,周圍溝壑縱橫,乾旱缺糧,曾經是一個環境惡劣的陝北小山村。但就是這樣一個村子,不但在70年代誕生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更走出了共和國的領導人,成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源泉。梁家河既是少年習近平夢開始的地方,更是激勵廣大中華兒女奮力實現中國夢的揚帆起航地。

《梁家河》是知青聖地,需要用足跡去丈量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梁家河》是一本書,需要用心扉去品讀那裡的每一個故事。偉大的時代會造就偉大的領袖,也會誕生偉大的作品。長篇紀實文學《梁家河》的橫空出世,帶熱了當下略顯冷清的讀書市場,留下了不朽的傳奇經典。它有一種魅力,一聽書名就想買,一讀就欲罷不能。《梁家河》情感真摯、描寫細膩、語言生動,通過閱讀讓我們瞭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鮮為人知的一面,他身處逆境卻愈挫愈勇,四十多年始終如一的愛民情懷。醉心書中,彷彿在與智者對話,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猶如一幅幅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

“淚別梁家河”章節裡,有一幅拍攝於1975.10.8的歡送習近平入學留念的黑白照片,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習近平是插隊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漫長的七年知青歲月,他也迷惘彷徨過,思考過“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但淳樸善良的梁家河鄉親收留他、愛護他,使他逐漸渡過了難關。為了回饋鄉親們,他帶領群眾修沼氣、打淤地壩、挖井,辦掃盲班、鐵業社、代銷點......從一個懵懂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一心為民、備受愛戴的青年黨支部書記。考上清華大學是他一生的夢想,梁家河的鄉親們也知道這張錄取通知書來得有多麼艱辛,不能因為不捨把他留在村子一輩子。離別的那天上午,他剛一開門,看到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擠在了院子裡、道路旁,大家拿著紅棗、小米,有吃的有用的來給他送行。鄉親們百感交集,既為他考上清華大學而高興,又為梁家河離開這麼一個好支書、好後生而難過。習近平一下子就落淚了,漸漸地人群中哭聲越來越多了,鄉親們的心與他的心緊緊地糾在一起。他流著淚說:“你們對我這麼好,我不走了,就在這兒紮根一輩子!”一位“小夥伴”怕他心軟真的不走了,對著他吼,習近平這才依依不捨地走了。那天,鄉親們沒有一個人再去幹活,送別的隊伍一直走到村外十多里遠才漸漸散去。梁玉明、石春陽、張衛龐、呂侯生等12個人更是步行40多里送到了延川縣城。在那個年代照相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平日一貫節儉的大家那天大方了一把,湊齊了5元5角錢,還堅持不讓習近平出,這才留下了這張充滿溫情的珍貴歷史照片。帶著對梁家河深深的牽掛習近平踏上了離開延安的列車,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一直在梁家河生根發芽,那裡的鄉親們也從不曾忘記昔日的知青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基因,他與梁家河百姓的魚水情深深感動了每一個人,這是怎樣的一種幹群關係!我們學習《梁家河》,就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熱愛學習、百折不撓、一心為民、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讓梁家河成為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夢田,與祖國一道共創屬於新時代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