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寫作方法|手把手教你理清作文思路,把握寫作結構

寫作方法|手把手教你理清作文思路,把握寫作結構

考場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結構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們說說作文結構的特點及考生們常見問題,幫助考生理清思路,把握作文結構

一、常見問題

1、結構冗長繁雜,層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態。高考作文最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的就是結構與語言。“結構”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據材料主題需要,安排恰當結構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結構使文章思路外現,主題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

2、文章結構單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現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腫虛胖,內容空洞;或段落顛倒,語序不當;或句意跳躍,突兀逼仄;或重複囉嗦,含義不明。

3、文章“縱”“橫”無序,雜亂無章

文章結構應如《左傳?昭公四年》所說:要“四季分明,互為承接”,即要“有機相連、邏輯推進”。而考生常犯的錯誤就是沒有佈局意識,沒有“段與句”意識;就如同一個人一樣,應骨骼健全,勻稱有序。

二、作文結構基本要求

高考作文對結構的要求是:一要“結構完整”,所謂“結構完整”是與“殘缺破碎”相對而言的;二要“層次分明”,從文章的章法上說,好的文章結構要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段落的劃分和安排恰當,各個部分的佈局合理,沒有顛三倒四的現象。即高考作文段層安排,應力求達到“進遞有序、精緻關聯”環環相扣準則。沒有佈局觀是無法展示思維邏輯層次的,無法展現文章的美感。

1、構築“龍骨”,展現思想

考場作文結構“龍骨”構造有兩點:

①通體透光

所謂“通體透光”是指行文時要注意文章思維層次的排列和展現,層次清晰,結構條理。

②中通外直

所謂“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場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設置自然段,多思維標誌,使閱卷老師對自己的試卷一目瞭然,透徹見底。這樣,我們在和閱卷老師的“對話”中就以真誠而又善解人意的態度贏得閱卷老師的好感,分數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寫作方法|手把手教你理清作文思路,把握寫作結構

2、優化內容,明晰結構

“內容”優化,是指對文章所舉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運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正面歸納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舉事例之後,用“由此可見”“從中可以看出”“不難發現”等詞語擺明自己的觀點,亮出自己的思想,對文章所列舉事例進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敘有析,有梯度,有層次。

②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樣”“假如不……”等形式,對所列舉事例作簡要分析,這種分析是以邏輯上的“假設”和語法上的“讓步從句”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因而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聳容動情。

3、設置主旨句,求結構渾然

文章應設置段首句或分論點。即在考場作文文章主體部分的每一段開頭都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開頭;或用相同的語段開頭,或用展示分論點的方法:將文章內容予以清晰、直觀、有層次和富有條理地展現出來,使得文章條分縷析。設置主旨句。

行文具篇,起承轉合,在行文過程中甚至在偏離題意時,用主旨或關鍵句在文中多次強調和凸顯主旨的方法。即可解除考場上由於高限制條件而產生的緊張感從而導致偏離題意的後顧之憂。主旨或關鍵句子應放在文章開頭”“文章中間”“文章結尾”三個地方,以形成脈絡清晰如駿馬游龍之勢;三處句子應獨行設置,以增加對閱卷教師視覺的衝擊力。

4、梳理文脈理清層次

“文脈”就是指文章行文時候的思路脈絡,文脈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現在文章的思維標誌即文章的“過渡”和“銜接”句以及“過渡語段”上。這種“標誌”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縱向思路的過渡與整合。語言標誌是“不僅過去……,現在也是如此”;“誠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麼……”;“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②橫向思路的銜接與整合。其語言標誌有:“其實,不僅……,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僅是……,更是……”。

由此可見,文脈的整合絕非小“瑕疵”而是關乎整篇文章成敗的關鍵,更是做好“天字第一題”的不可或缺的“殺手鐧”。我們不能將考場作文內部的優化的諸個因素看成是“雕蟲小技”而加以輕視。

寫作方法|手把手教你理清作文思路,把握寫作結構

【範例】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有享受與感受之別。品嚐人頭馬、身著皮爾卡丹、足蹬萊爾斯丹、肩挎路易威登……只能叫做享受。僅僅靠一副嘴巴和一副下水、一身皮囊就夠了。很簡單。

能夠感受到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春天的色彩,能夠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夠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細語,能夠感受到遙遠地平線的蠕動,能夠感受到我們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遺失的、闊別久遠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緻,另一番心境。那或許是久違的一份浪漫、一份詩意、一種刺激、一樣懷念、一重思悟。感受,靠的是我們的心。

請以“享受與感受”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定。

【解析】

“享受”與“感受”是兩種對待自然生活的態度。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審題時應抓住實質,即,如何對待生活,如何擺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這裡,“感受”與“享受”是關鍵詞,“感受”側重於心靈與大自然的對話與交會,而享受則側重於對物質的體驗與品味,要點則是寫出獨特心靈感受及對自然與社會的認識;其次,選材要本著“熟悉的陌生”原則去挖掘生活探求,生活真諦。再次,語言表達要富有個性,或生動,或形象,或幽默,或優美。

每個人對“享受”“感受”的理解不同,“享受”“感受”也不盡相同,有人追逐物質的豐盈,有人則追求精神上滿足;有人認為快樂才是享受,有人認為工作才是幸福。感受,才能在枯水時想到春潮漲湧中飄來的紅帆船;感受寒冷冬天,就感受到春天不會遙遠。反之,看齊白石畫的蝦,就想到宴席桌上的烹炸大蝦;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就想到口中的傻子瓜子……享受,帶有明顯的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