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韩非子的悲情一生

英雄与乱世大概是天作之合吧。春秋战国是一个纷繁的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能臣猛将在各大国之间奔走,或吞灭了一个国家,或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并非所有人都足够幸运,可以在这个舞台上一展才华,而韩非恰巧就是后者。

韩非子的悲情一生

韩非

韩非出生在战国晚期,是韩国的公子。处于四战之地,饱受战火摧残的韩国在那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西边的秦王已经虎视眈眈,韩王却不自知,苟安在被吞灭的前夜。

韩非的才华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虽然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儒学,但却对黄老之术十分有研究,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他把商鞅的“法”,慎道的“势”,申不害的“术”融合了起来,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对于他的才华,李斯也是自叹不如。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作为韩国的贵族,振兴这个国家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责任。他多次向韩王上书,希望韩王能够效法秦国,实施变法,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贵族的权利,把富国强兵作为施政的主要目标。可是,国弱主昏,韩王并非明主,也根本就听不进去他的建议。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秦王嬴政,在看到韩非的著作之后,却佩服的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对韩非的赏识溢于言表,为了得到他,秦王不惜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

韩非子的悲情一生

嬴政

韩王安五年,秦王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要求韩王把韩非交给秦国。韩王无可奈何,于是将韩非遣送到了秦国。秦王虽然很欣赏韩非的才华,但却因为他韩国贵族的身份,始终都不信任他。而作为同门的李斯深知韩非的才能,他知道,如果有一天秦王任用韩非,他将光华不再。于是他设下惊天大局,只为除掉这个他曾经的师兄。

李斯向始皇建议吞灭六国要先从韩国开始,将秦国的兵锋对准了韩非的祖国。于是韩非向秦王上书,提出了存韩灭赵的计划。这正中李斯的下怀。秦王认为韩非虽然深处秦国,却终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将韩非逮捕入狱,李斯遂在狱中鸩杀了韩非,除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韩非子的悲情一生

李斯

其实,堂溪公曾告诫过韩非,希望他能明白进退得失,不要走上商鞅和吴起的老路。他们有雄心,有大才,也对他们效忠的国家有大功,然而终究免不了身首异处,人有时候要懂得全身而退。可韩非还是回绝了,他早已做好了以死明志的准备。

空有济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若时代给他一次机会,又会有怎么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