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骊姬:原来她才是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骊姬:原来她才是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庄子·齐物论》

庄子用“沉鱼落雁”形容的绝色美人丽姬,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女主角——晋献公的宠妃骊姬。


作为春秋时期“红颜祸水”的头号人物,美貌不是骊姬的特色,权谋和手段才是,因此,骊姬又被后人戏称为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为啥这么说呢?这得从因骊姬的出现而被彻底改变命运的六个男人(或许还有更多)讲起。

第一位,晋献公诡诸,骊姬的老公。

在遇到骊姬之前,晋献公大胆改革公族制度,允许百姓议政,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周边国家,使晋的版图扩张了3倍不止,一代贤君正从祖国的山西冉冉升起。

在此过程中,晋献公不仅给后世贡献了“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等成语故事,也从战败的骊戎给自己带回了两个绝色美人——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

想来英雄大多难过美人关,年逾半百的献公大概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从此沉溺于温柔富贵乡中,春宵苦短、不能自拔。

不久后,骊姬、少姬分别生下儿子奚齐和卓子,老来再得子的晋献公喜不自胜,尤其对骊姬母子更加宠爱。此时的骊姬“三千宠爱集一身”,不由得乐极生悲。

都说,当妈的人看自己的孩子是个宝,看别人的孩子是根草,骊姬当了妈之后,尤其如此。

此时在朝中,晋献公还有三个已成年而且以贤能著称的儿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

看着日益老去的丈夫、抱着新生的儿子,骊姬心里的算盘打了千百遍,咋看这仨继子咋不顺眼,必欲除之而后快。

本来老年的献公可以过的相当快活,但人有时候就是喜欢给自己添堵,在骊姬的眼泪和枕边风攻势下,晋献公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以至于献公死后,后人认为其听信谗言、昏庸无道,只建陵寝,不设祠堂。追宗祭祖时,姬姓后人再不会为他焚一炷香。

曾经的一代贤君就这样掩埋在漫漫黄沙中,岂不让人唏嘘?

第二位,太子申生,骊姬的继子,十足的倒霉蛋。

生母齐姜早逝,父亲成了他心中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申生,不仅贤能,而且忠孝。不仅忠孝,而且善良。如果他只是个普通贵族倒还罢了,顶着“太子”的头衔,早就成了骊姬棋盘中第一个要吞掉的棋子。

首先,骊姬谎称献公夜里梦见齐姜, 要申生到曲沃祭拜其母,并把祭品带回给献公飨用,古人认为食用祭品能增福。

其次,暗暗在带回的祭品中下毒,待献公来尝, 她以“酒食自外而来, 不可不试”为由加以阻挡,一试, 食物果然有毒, 献公大怒。

第三,梨花带雨的骊姬,趁机历数太子急于登位、屡屡非礼的种种罪状,献公怒不可遏,急遣人带军向太子问罪。

听到消息,随从劝太子上书陈情并赶快逃走,太子痛哭流涕,一来如果揭穿了骊姬的伪善面目、年迈的父亲会为此伤心;二来,顶着杀父的罪名,不管逃到哪里,自己和父亲肯定要被人耻笑的呀。思来想去,天真无邪的太子干脆不辩解、不离开,干脆自杀了。

他死时,一定相信,献公和后世会还他公道,可这个可怜的人啊,哪里会想到,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自杀,是最愚蠢的解决方式。

献公不仅没为他洗清冤屈,反而认定他忤逆不孝,畏罪自杀。

第三位,晋文公重耳,骊姬的继子。

关于他,我们从小就很熟悉了,晋楚城濮之战时“退避三舍”,和秦国世为婚姻、结“秦晋之好”,任用狐偃、赵衰等贤人励精图治、通商宽农,使晋国国力大增,最终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

重耳61岁才继承王位,被视为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人物。此前的19年间,他辗转各国,四处流亡,受尽磨难。重耳作为晋献公的若干儿子之一,非嫡非长,在他老爹生前,也从未被议立为太子,他能当上国君完全得拜他的后母——骊姬所赐。

申生死后,骊姬决定斩草除根,在献公面前一口咬定,重耳和夷吾就是同谋,于是,献公加派兵马追捕。

重耳和夷吾为避免走上太子的老路,各自出逃别国。对重耳来说,这一走,就是整整19年。

这19年间,申生自杀,献公病死,奚齐、卓子、骊姬被杀,夷吾病死,重耳终于被历史和各诸侯选中,迎回晋国,才成就了后来闻名于世的春秋五霸。

第四位,晋惠公夷吾,骊姬的继子。

在逃亡过程中,因两位新国君和骊姬相继被杀,晋国陷入内乱,在秦国的帮助下,大臣抢先把夷吾迎入国中,奉为新一任晋国国君。

虽说因为骊姬,他被迫逃亡,但也因为骊姬,他从一个普通王子,成了“晋惠公”。

关于他,历史上负面评价较多。大概这个人的品行很不好,最突出的表现是背信弃义,不仅杀掉了帮助他复位的大臣,而且对昔日恩主秦国,翻脸比翻书还快,答应赠予的土地一律收回,秦国闹饥荒,他还落井下石、背后搞偷袭。对一起吃苦受难的兄弟重耳,四处追杀。

好在他即位没几年,就在人民的唾弃中挂掉了。

骊姬:原来她才是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第五位奚齐,骊姬之子。

第六位卓子,少姬之子。

把这两位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俩作为政治牺牲品,死时年纪尚幼,据史书记载,奚齐被杀时,年纪还不足14岁。

与此同时,骊姬也受鞭刑而死。

因为骊姬,他们相继成为献公之后晋国的国君;又因为骊姬,他们无过却被愤怒的大臣杀害。

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大多称为“骊姬之乱”,不可否认,因为骊姬的出现,改变了晋国发展的轨迹,但把是非功过全部归集到一个女人身上,又未免有失偏颇。

骊姬,她有着超出常人的美貌,更有着一般女性不具备的耐心深沉和胆略计谋。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谙献公和对手心理,从小处入手,成功为自己的儿子扫清了称王道路上的障碍。

只是,称王容易,守王难。说服了献公,不等于天下人就信服啊

后世朱子就有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骊姬:原来她才是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考古小贴士:明代《定远县志》记载:“晋献公、骊姬墓在县东北八十里大横山南双墩村,两墓高三丈,东西相距二十五步。”

经后世考证,定远红山双墩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与骊姬墓。只是屡被盗掘,现可见多处盗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