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心血管病患者過年喝酒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臘八,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離家在外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論是親朋歡聚,還是工作應酬,都少不了用酒來助興,過年這個特殊的時刻,更是離不了酒。

但別忘了,酒雖然可以助興,有時候也會讓人掃興。飲酒會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主動脈夾層等。

過年時喜慶的時刻,你希望因為飲酒而突發心梗嗎?你希望因為飲酒而導致主動脈夾層嗎?你希望因為飲酒,讓你的家人也跟著擔心嗎?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提前做好預防,是可以減少飲酒所致的疾病發生的。

那問題來了,我們該怎麼預防呢?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不喝!!

有人說,你這不是廢話嗎,我也知道,還用你說。

可這確實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攤手~

那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有啊,少喝。

這不也是廢話嗎,我還不知道少喝嗎?

可是,多數人腦中那根弦,一遇到酒,就立刻不知所蹤。你看喝多的人,有幾個會承認自己喝多了,都是說,晃悠著說我沒醉,我沒事兒……

其實不喝,和少喝,都是很難做到的。

那有沒有容易做到的呢?

有。

規律吃藥,控制飲食,儘量保證規律的作息,瞭解一些疾病的症狀,出現以後及時就醫。


對慢性病人來說,春節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時期,一方面生活習慣容易被打亂,另外一方面常常會忘記服藥,還有很多人在春節忌諱服藥,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往往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殊不知,私自停藥才會導致原來疾病急性發作或加重。

飲酒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可能與酒精代謝產物乙醛有關,導致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引發冠脈痙攣。春節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更嚴重的是,過量飲酒會抑制神經系統,降低人們對疼痛、不適感知度。出現胸痛後,可能就感受不到,或感受到了也無法如實表達,因而往往錯過早發現的時機。

酒精大部分在胃吸收,飲酒後也可導致上腹部疼痛,有時候跟心絞痛很難鑑別,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症狀,需要引起重視,儘早去醫院就醫。

醉酒嘔吐物誤吸後還會引發窒息,加重缺氧。

因此,冠心病患者絕對不能在春節期間停用抗血小板藥,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考慮到春節期間更容易出現心肌缺血,還可以加上硝酸酯類藥物。春節期間還需要控制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減少心肌梗死風險。

大量飲酒後,切忌讓醉酒者獨自休息,最好有家人在身邊陪伴,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另外,飲酒、作息不規律也會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除了會加重冠心病,還可能引起腦卒中。春節也是腦卒中高發期。

春節期間,除了要規律作息,堅持服用降壓藥,更需要密切監測血壓,如果血壓控制不理想,需要諮詢心血管病醫生,調整降壓藥物。

總之,心血管病患者過年理想的喝酒打開方式是:不喝酒。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些。既然做不到,那就要想辦法儘量避免喝酒帶來的危害:少喝酒,規律吃藥,控制飲食,保證規律作息,出現症狀後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