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看资讯要看评论 科技独立评论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阿明观察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排名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公有云排名。

——题记

一周多前,阿明独立自媒体(Aming)旗下的全球云观察首发了《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一文,收到了业内朋友和不少粉丝的评论和提问,这里整理一下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并尽量做出我可以详尽的回答,以飨各位亲。

▼ ▼ ▼

荡舟:

联通云收入95%以上是IDC收入,这部分收入中国电信不比中国联通低。

阿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本次综合排名中位次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电信数据依据财报公布来估算,中国联通也是如此。但是中国联通财报包括了IDC收入,中国电信却含糊不清,为此业内朋友多人指出中国电信的IDC收入非常高,按照常理是超越了中国联通IDC收入的。

只是看财报,从联通财报可以看出,2017年IDC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10.2亿元。但是看中国电信财报包括可以查到的最全的100多页的年报,都无法划清其中固网信息及应用服务收入为520.37亿元的IDC业务、云业务、大数据业务和天翼高清业务到底谁占多少。理论依据按照2016年的中国电信云收入数据而来。如果按照业内人士的高估:中国电信IDC至少在200亿元左右的收入,那么加上云业务收入,2017年中国电信云收入当为235亿元左右了,也就成为了中国云计算领域中当仁不让的老大。

只是这样的数据,大家都服么,关键是中国电信也愿意这样公布么?

▼ ▼ ▼

|虫|二|:

看低金山云了吧?

阿明:《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中数据显示,金山云被公布的营收数据2017全年为13.33亿元,排名虽然比较靠后,未能进前十,排名实际为11。这样的结果是依据金山云公开的数据,还不是阿明的估算。如果这样的综合排名不包括IDC、CDN、托管云等业务等话,纯粹的公有云收入增长排名来看,金山云当仁不让为第一,成为中国共有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傲娇者。但是毕竟该排名是综合排名,包括了云收入、IDC、CDN、托管云等业务,自然就落在中国联通之后。

就此来看,阿明绝对没有主观上看低金山云的观点。

▼ ▼ ▼

蓝蒂:

还想看他们盈利模式分析。

阿明:公有云的盈利模式怎样?公有云和IT厂商一样,卖产品卖服务卖技术。然后换成钱再更新迭代产品技术和服务,然后继续卖。循环往复。可是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欲望驱使,因为当代专注云的资本家相信这样的生意迟早可以真的替代大部分传统IT厂商。 因此,赚钱也就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谁能熬到那一天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熬不到盈利那一天的,自然就被吞并、被淘汰出局、被历史遗忘。

▼ ▼ ▼

Helen :

招银云呢?怎么没有?

阿明:按照你的问题,我查找了一下招银云创公司(MBCloud),也就是你说的招银云,这是招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因为备考招商银行这样的大树,因此号称是更懂行的金融云。但是看一下招银云的云服务产品分为核心业务系统至尊白金系列、关键业务系统白金系列、重要业务系统黄金系列、重要业务系统标准系列的场景化云服务系统产品,以及云主机、云存储、云监控、云数据库、专有网络、BGP IP、对象存储、集中式存储、F5负载均衡产品、IBM Power服务器等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产品。让我感觉招银云更像一个基于自身私有云基础构建的经验为中心打造的混合云方式的金融云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招银云不仅卖云主机也卖线下的物理服务器,不仅卖云安全也卖线下的F5负载均衡产品,采取了线上线下构建金融云的模式,这样的业务目前对外提供,为了避免同行竞争带来的嫌疑,招银云与招商银行采取了不同的网络,相互之间通过专线连接,不同客户之间采取了网络的二层上完全隔离,即便这样,招银云的金融云业务也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进,这是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推进中不知道能否有一些效果。只是这样的业务不像云业务,更像一种金融云的外包业务。

事实上,在查看招银云合作伙伴案例中,我也发现除了招商银行及相关自生态金融公司的案例之外,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居多。

很巧的是,我在对比IBM云计算参考架构(CCRA)与招银云的金融云平台整体架构(Architecture of Financial Cloud Platform)中发现,两者也特别相似。有图有真相,如下: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此外,查找资料的时候,我差点将招商云(安徽省渠道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营销云)当成了招银云。哎,度娘的误导性很强啊,幸好我仔细了一点,否则连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 ▼ ▼

Vimli:

没看到滴滴云。

阿明:滴滴云我记得是在2017年底上线的,本次综合排名统计计算的是2017全年的收入和利润,因此就没有统计滴滴云。抱歉。

不过,为开发者而生的滴滴云,看官网显示已经有了上万用户,但对于开发者或开发团队或做开发的某企业用户来说,对于云采购的单客户贡献应该不大,属于中小规模的共有云用户居多,即便在2018年统计滴滴云,那营收也将是比较靠后的,不信,我们年底见分晓。

▼ ▼ ▼

Being towards death:

0.01元中标层出不穷说明:现在是烧钱抢地盘的阶段,年收入现阶段也不过是炒作造势的手法,数字城市换个智慧城市的马甲,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优化堆叠就披上云马甲。云和天空的航班一样,它可以天马行空、一日千里,当然,也可能是MH370。

阿明:你所指出的0.01元中标,具体是2017年3月17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厦门市信息中心厦门务实-公开招标-2017-WS034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中标公告显示:腾讯云以0.01元成功中标。当时我也有一篇短评针对这个0.01元中标,其实这都是造势做行业积累的噱头,本质上是赔钱做市场而已,可以这么看。

不过,IT云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优化堆叠就披上云马甲,但这只是表面,真实的情况是,真正基于共有云平台去构建用户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传统IT云化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走向共有云,全盘云化;一个是走向私有云,基于自身为中心;当然还有一个是混合云,部分云化,部分私有。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一个走向私有云的方向,需要看到另外两个云方向,这样才是全面看问题的思路。你说是不是呢?

▼ ▼ ▼

白开水™:

美丽云没排进去?

阿明:美丽云是由深圳市美丽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免费手机应用平台App,严格来说美丽云只是一个应用软件而已,不能归入共有云综合排名的定义中。如果你是爱美人士,为这个爱美的掌上护肤神器发声,我们也非常理解。但是以一个行业应用软件挂上“云”的称号就叫公有云,我是实在不能认同。抱歉。为这个公有云排名,这次不统计美丽云,以后也不会统计美丽云。

▼ ▼ ▼

Ⅲx:

还有白山云呢 好几个亿了。

阿明:看到了公开信息显示,白山云为微软、小米、今日头条、海康威视、长虹集团、中船重工等400余家海内外行业领先企业提供服务。可见其用户中有一大部分属于企业级用户,此外就是互联网用户,这样的用户对云采购的贡献还是不错的。只是采购的服务中CDN应该占比不小。不过按照这个数量的用户规模,2017年白山云收入估计也就在4亿元左右吧。如果排名在本次统计中,应该可以与深信服、太极股份、百度云的体量差不多,但也是排名在TOP20之后了。

当然,这里再次感谢你的提醒,待到2018年最新的公有云收入利润排名统计时,我会补充进去。

▼ ▼ ▼

Leo:

不能拿IDC和CDN计入公有云收入,能否出一遍纯公有云收入。

阿明:对于公有云厂商收入与利润统计上,如果不计算IDC、CDN、云托管等业务,那么纯公有云收入就会显得非常单薄,像阿里云等这样重头的公共云厂商也是有着CDN业务的重要占比,其他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腾讯云等也是同样如此,甚至如网宿科技几乎全靠CDN业务支撑了。如果坚持纯公有云收入统计,那么被统计的厂商数量可能还不到20个甚至更少,收入总计也会更少估计连目前总计收入的一半都不到。

为了提振业内对于公有云行业的信心,这里也就采取了综合排名统计,包括了IDC、CDN、云托管等业务。同时也很难去拆分拥有IDC、CDN、云托管、公有云业务的供应商收入。因此,该排名就成为了一个公有云收入综合排名,无法给到纯公有云收入的更强参考性。不过以后,我会努力去关注这个行业,力争下次统计的时候,同步发布纯公有云收入与利润排名。

当然,也希望你同时能提供一些纯公有云收入与利润排名统计的建议与方法。

谢谢!

▼ ▼ ▼

永锋:

蛮蛮云做的不错,2亿应该有,没看到,遗憾。

阿明:蛮蛮天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领域综合网络内容分发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主要业务来源于CDN和IDC服务。2016年底其CDN产品上线,到2017年底正好一年左右。公司目前已建成沁阳市计算数据中心,可提供10000+的机柜资源。

可见,依靠CDN和云数据中心业务的蛮蛮云,在一年左右的发展时间来看,从河南走向全国,这样的路还是比较艰难和简单的,从官网看不到一个成功客户案例,可见蛮蛮云对自身的客户案例信心不足。你的估计2017年收入2亿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非常虚幻的。毕竟看不到像样的成功用户案例的情况下,营收估计也是很虚的。

如果方便,你可以补充一下蛮蛮云的真实用户案例情况。感谢为盼。

▼ ▼ ▼

徐文超:

数据不准确啊,就我知道的,都好几家公司不准确了,作者需要多用心啊。

阿明:《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数据来源于公有云供应商的相关财报、日常报道新闻、业内人士反馈、行业观察信息等综合估算,其中确实有估算过高的厂商数字,具体哪个厂商这里就不举例了,等2018年的排名统计时,我会更为谨慎。同时也希望你能多多提具体建议。方便时候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便于沟通。(阿明私人微信号:aming1977)

▼ ▼ ▼

Jeff(Rey):

没有迅达云,不及格,重写。

阿明:迅达云确实忘记统计在本次排名里面了,下次一定补上。只是迅达云的2017年收入来看,应该也是过了3亿元左右,业内人士也透露过迅达云的客户质量还可以,如海航、中国平安、联想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陌陌、学而思、寺库、微吼、瓜子、易车网、当当网、民族证券、沃尔沃汽车、胡莱游戏、王府井百货、好未来等用户,以及部分海外业务。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按照当前迅达云现有企业客户7000+的规模来看,以及拥有跨地域IDC经营许可证、工信部云服务牌照和CDN牌照等资质,那么迅达云的2017年全年收入应该还是不会低于3亿元。

此外,迅达云COO王斌对外表示2-3年在国内创业板实现IPO,如果他的话可以成为事实,那么迅达云的年收入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应该不会低于3亿元,那样才能有利润达标IPO的机会。

▼ ▼ ▼

Corui:

小道消息,美团公有云确实已经将主力转向内部了。

阿明:对于美团云是否将主力不再对外,目前还没有看到美团云的公开新闻,只是业内相互传言如此。同时看到美团云之前的核心团队已经不成团队了,有的还去了京东云。因此可见,美团云慢慢将成为美团自己的IT部门也就有很大可能了。

▼ ▼ ▼

Henry:

能专业点吗,IBM云?

阿明:最早,IBM将SoftLayer品牌更名为Bluemix,去年底又更名为IBM Cloud,那么翻译成中文不叫IBM云么?你的意思是应该叫:国际商业机器云?

▼ ▼ ▼

Walker38101338:

这个计算不科学,阿里和腾讯等国内厂商按财报计算,包括了国内和国外的用量,AWS等海外品牌主要帮中国企业出海,而只统计了光环的用量,没有考虑到国外用量不经过光环。

阿明:你的意思我明白的,但是在AWS帮助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其占比相对较少,同时这部分收入很难统计,这里也就没有计入AWS中国2017年收入数字了。如果你知道更多实情,不妨私聊一下,我的微信号:aming1977。不过,AWS在中国核心收入依靠的是国际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云应用收入,这部分的占比还是很高的,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用户使用AWS云的也不在少数了。

▼ ▼ ▼

Xinix20161024:

你觉得中国联通IDC的收入会超过中国电信,而且一倍都不止? 脑子是个好东西别忘记带。另外联通云实际就是阿里云,以后再写垃圾文字吸引眼球的时候要有点常识。

阿明:中国联通云收入数据和中国电信云收入数据确实在统计上不对等,在文章里面已经说明。此外你提到的联通云实际就是阿里云也是不准确的,联通云还包括了对腾讯云的转售。

但是,需要你注意的是,联通云对阿里云、腾讯云的转售收入相对太少,几乎可以不计,因此这部分收入也就没有计算到联通云收入里面,具体这个部分收入的数字会是多少,这里不方便公布。希望你理解。在这里再次感谢你的指正和鞭策。谢谢。

以上针对粉丝和业内朋友的评论做了这样一些部分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继续阅读《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各位亲。当然,这里继续希望各位可以关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发展,关注公有云供应商的收入与利润表现。下次统计排名我们不见不散。

同时再次感谢各位亲对本排名的关注和讨论。讨论,我们可以没完没了,可以继续……(Aming)

——更多你可能想要了解的内容——

more

点评34家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版)

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应用场景辨析

这是一场公有云之战,还是IDC之战?

本地化“天条”的制约中国公有云走向国际化

同样一张Gartner2017公有云的存储MQ图,看看大家怎么说?

2016Q4全球公有云四大高手表现都咋样?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Data-China (阿明观察:科技观察与评论)

Dostorage(全球存储观察:存储圈专业号)

Aming-Talk (全球云观察:云与IT专业号)

Artcame(全球艺术观察:艺术|试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