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文 | 金小猴

小猴心情很沉重,因为一名女医生被擅用网络暴力的另一个家庭逼上了绝路,留下了心碎的丈夫和5岁的女儿。

小猴希望大家耐心看完(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轻易下结论。毕竟,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也可能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暴力的一部分。

逐渐浮出水面的泳池冲突真相

整件事还要从8月20日(周一)晚上说起。

当晚7点半左右,四川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医生安某和丈夫乔伟(化名)到德阳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泳池游泳。

很多人了解安某夫妇在泳池和男孩的纠纷,是通过网上的一段并非完整的视频。

视频显示,当天19点44分45秒,佩戴银色泳帽的安某同泳池中同泳道的一名男孩发生了碰撞。在短暂的停下来说了几句后,安某继续往前游,男孩则随着游走的安某转过身,就在此时(19点44分57秒),乔伟从泳池的岸边突然一跃而起,从男孩的后方将其按入水中,并用手击打了男孩头部。随后,视频剪切到了另外一段画面,乔伟面对面指着两个男孩,情绪激动地在说着什么。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视频是被按入水中的男孩家长一方发到网上的,为的就是讨个说法。男孩母亲常女士说,自己的儿子和安某发生肢体接触后,安某就凶狠狠地“哼”了一声自己儿子,自己儿子就回头看了一下安某,“还做了一个鬼脸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小动作”。就在这时,安某的丈夫冲上来按着男孩的头就开始打,“被打得鼻青脸肿,右脸已经完全肿了”。

男孩家长的一面之词,让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安某夫妇。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以《疑因妻子被撞 男子竟在泳池中按着小孩打》为题发布、转载视频,有省级电视媒体也进行转载和播报。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泳池纠纷事发5天后的8月25日(周六)下午,安某不堪舆论压力,分别给亲人朋友同事发了感谢微信,并给母亲留言“妈妈我爱你,请你照顾好我的女儿”后在自己的车上服下近500片安眠药扑尔敏自杀身亡。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然后,泳池纠纷事件的全部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安某生前曾表示,自己是被对方13岁的男孩在泳池里摸了屁股,她当时让男孩道歉,但男孩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做鬼脸并做出一系列侮辱性动作。而当丈夫乔伟冲动之下把男孩头按入水中后,男孩联系了母亲。后者带着家属和朋友在游泳馆更衣室内打了安某。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丈夫乔伟展示亡妻安某腿上的伤痕

冲突升级后,双方报警。警方介入后,乔伟道歉并录口供,警方让双方私下协调。出警局后,乔某又给孩子道了歉。

这种说法得到了目击者的证实。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但男孩家庭并未就此罢休。安某在更衣室被打的照片很快就传遍了德阳朋友圈。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下面绿衣为安某,上面脸部马赛克的是男孩母亲常女士

在警察单方面录口供时,站在门外的男孩家长听到了安某夫妇的工作单位。第二天,男孩家人先后找到乔某和安某所在单位,要求单位开除安医生和丈夫党籍、公职。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姨夫王某是一名律师,一心要把事情搞大。照理说宾馆游泳池的监控视频只有公安部门有权获取,但颇有手腕的王某还是把视频搞到了手,并通过剪辑后在网上大肆传播。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疑似男孩姨夫王某的聊天截图

与此同时,德阳本地微信群中也开始流传安某夫妻详细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和照片等个人基本信息,伴随着夫妻俩“公务员”“医生”身份标签,这一系列的网络暴力最终让性格内向的安某选择一死了之。乔某称,将在处理完妻子后事之后对相关各方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合法权益。

对此,有记者采访了男孩母亲,对方表示她也没有想到安某会做出这种举动,但是她仍然坚持一切的事实是像第一次她说的那样,并且表示自己没有说谎;对于去大闹安某夫妇单位的情况,男孩母亲是因为感觉安和丈夫在道歉时不诚心,反而在推卸责任。

讽刺的是,当网友发现之前被剪辑的视频和单方面的说辞诱导以后,愤怒的狂潮又涌向男孩家庭一方。

首先是网络流传一张被指来自公安系统内部户籍系统的截图,疑似男孩的母亲和小姨的信息被泄露,包括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车辆信息、出入境证件等具体信息。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有网友甚至组织了专门的QQ群,对涉事男孩一方的家长进行人肉搜索,目前已经找出了对方所在机构、电话、住址等信息,并发布了大量侮辱性的语言。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被舆论两次裹挟的德阳热点

小猴写到这儿,如鲠在喉。本应普通的一场泳池纠纷,因为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介入,而伤害了两个家庭。

男孩一方有过错,但这应该交给司法机关去调查(例如男孩亲属跑到安某夫妇单位闹事、男孩姨夫王律师恶意借用网络推波助澜)再处理,而不是让广大网民在没有掌握事实全过程的前提下妄加评论,否则他们不应该成为网络暴力的另一个受害者。

这些年,“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不止这一起。

2013年12月,广东陆丰一高中女孩琪琪在某服装店购物的监控视频被服装店店主发布到网络上,称琪琪是小偷,请网友曝光其信息。很快,琪琪的姓名、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和个人照片均遭到曝光,对其批评辱骂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天之后,琪琪不堪压力跳河身亡。讽刺的是,店主随后也遭到“人肉”。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2015年5月,成都一名男子“暴打女司机”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男子遭“人肉”并被网民一边倒谴责。第二天该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后,网友发现是女司机两次故意别男子的车才将其惹怒。女司机之前更多不良行车记录也被翻出。女司机随后发公开信致歉,表示舆论给双方都带来巨大冲击,“我们都付出了惨痛代价”。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一个人都要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任何纠纷,不应该通过舆论去解决,每个人也无权轻易审判他人。否则,我们都可能沦为网络暴力的牺牲品。

女医生被逼死了,我们就可以陷入另一场舆论暴力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