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周祖培(1793葵丑年--1867年卯年),谱名之翔,字叔滋,号芝台,祖籍江西婺源县,元末避兵乱,迁至河南商城南境牛食畈(今安徽金寨),清初移置商城县城关。他是晚清大臣,历仕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历任陕甘学政,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阁士,实掌宰相之权。所以民间就有“周宰相”的俗称。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周祖培的祖父叫周作渊,字澄怀,号潜斋。话说周作渊因屡试考试失败,到老都考不上一个功名,而几个儿子也老大同样考不上,眼看儿子孙们也渐渐长大,又要到考试年龄了,于是心中郁闷,想到应是祖上风水不力,于是从江西请来一名地理先生,为自己百年之后安的吉穴,以辅助儿孙们能考上个功名。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民间传说,那位地理先生到周家住下以后,由主家安排几个长工,专门陪他爬山寻穴,负责拿着开路工具,砍树割草,先起步于瓦屋基(今金寨汤家汇镇),后来逐山逐岭寻找,由于行程越来越远,后来有长工备车备马,带着粮食衣物,徒步山水之间,白天寻找墓穴大地,夜晚搭棚野外住宿,走来走去,但始终找不到结穴的地方,地理先生天天观察夜夜苦思,一晃就是三年光阴。一天傍晚,地理先生在冰天雪地里看见一白发苍苍的老妇,穿着白布单衣在池塘边上纺线,他上前问道:在外纺线不冷吗?老妇说:这里是冬暖夏凉。顷刻老妇消失了。地理先生拍拍脑门,若有所思,原来要找的地方就在眼前,真得感谢仙人指点啊!

周作渊于嘉庆二年(1797丙辰年)病故,临终前遗嘱后代“一生困于场屋,虚愿未酬,但未曾懈志”希望子孙励志扬名,仰体先志。作渊公安葬事毕,周祖培的父亲周鉞按例守孝三年,就在家里设塾馆,亲自督课教导自家子弟和几个亲戚的孩子。就在周祖培入学的当年,学管庭院生长了数株灵芝,周家以此乃祥瑞之兆。周鉞就让儿子们以“芝”为字,长子字芝昉,次子芝生,三子芝台,嗣子祖芘,字芝山。芝草徵祥,因以为字。

大概真有仙人指点,葬地之后,先是有周鉞(周祖培的父亲)于嘉庆辛酉年(1802年)中进士,然后周家读书人不断涌现,据统计周渊直系四代仅中进士者就有九人,周鉞也在其中,而更有贡生、监生、举人等功名及为官者,则举不胜举。嘉庆皇帝一次召见周鉞时,垂询家事,赞曰:“汝父子叔侄兄弟皆成进士,可谓一门之盛矣”“世称商城望族,簪缨世家”。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当然民间传说神化了,据史料记载:周祖培祖父坟位于商城县西58公里关庙乡(金寨境内)姜寨村(笔者未曾考证)。但与其类似的周祖培父母合葬坟,在南溪镇丁家埠村寒坪组境内有一处叫“金龟下海”的墓地(文革时期遭毁坏),据原在此居住现年68岁的余科明介绍这块墓地是周祖培的父母合葬墓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都在这里看护。当时,坟墓遭劫时掘墓者用炮药炸开坟墓后,撬开棺槨只见穿着清朝官服、系玉带,男尸扎大辫子,男女尸完好无损。墓碑上刻有周鉞公及夫人名字(墓碑被毁),棺槨里还挖出了数十个古瓷碗。据余科明回忆说在墓葬里还有一只沉香木枕头(挖出的陪葬品之后下落不明)。至今能见到这处周祖培祖坟墓地是后来周氏家族人在原墓穴推起的土塚,之前护墓墙等建筑也同时被推倒不复存在。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站在墓地向墓穴前方望去,内堂正前60米开外,有一口半亩面积的池塘,数重拜台正堂百米前方是一条大河(俗称夹河)曲屈而来,墓穴土包两侧护山塝,形似两只巨大的龟爪,正北面数层案山尽收眼底,向山十分宽宏壮丽,此地山脉走向形同下山的巨龟。因此“金龟下海”的地名在当地而著称。

金寨民间传说:“金龟下海”与大清宰相周祖培祖墓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